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国家安全
全球气候变化及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加剧自然灾害;
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影响工业、交通运输和旅游业发展;
威胁公众身体健康
生存空间的丧失,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例题32
2019年8月亚马孙平原发生了持续的森林大火。图为2019年8月23日世界部分地区一氧化碳浓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从南美洲一氧化碳浓度高值区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是 ( )
A.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B.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火势沿着河谷蔓延
D.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2. 美国东北部出现一氧化碳浓度高值区的原因有 ( )
①森林大火多发,烟气排放多
②经济发达,工业废气排放多
③城市密集,生活废气排放多
④乳畜业发达,废气排放多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1.B 2.D
[解析]
1.图中南美洲一氧化碳高值区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而南美洲西部与海洋之间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相隔,海洋对一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图中显示,南美洲一氧化碳高值区主要位于赤道以南的低纬度地区,8月,气压带和风带偏北,赤道以南的低纬度地区盛行东南信风,受信风影响,一氧化碳随气流由东南向西北运动,从而导致南美洲一氧化碳高值区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亚马孙河谷大致呈东西走向,如果火势沿河谷蔓延,不会导致南美洲一氧化碳高值区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8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
2.美国东北部地区气候冷湿,8月为多雨季节,当地森林大火多发的可能性不大,①错。美国东北部为传统工业区,经济发达,工业企业相对较多,工业废气排放多,导致一氧化碳排放量较大,②对。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是美国城市最密集地区,人口稠密,生活废气排放多,导致一氧化碳排放量较大,③对。一氧化碳一般由燃烧矿物燃料所产生,乳畜业不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④错。
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口规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量产生正向的驱动作用,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具有负向的驱动效应。对于碳排放强度而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均产生负向的抑制作用。图为2000—2015年三大区域人均碳排放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动趋势。据此完成3~4题。
3.相同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西部地区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主要原因( )
A.城市化水平较低
B.人均能源较多
C.技术水平较落后
D.人口规模较小
4. 2011年以后,东部地区的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减缓态势,主要因为 ( )
A.经济快速发展
B.能源结构调整
C.对外贸易增加
D.消费水平提高
[答案]
3.C 4.B
[解析](3)较其他地区而言,西部地区人均碳排放量最高,原因是西部地区总体还属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碳排放。C正确。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均能源虽然较多,但人均能源消费较少,B错误。人口规模以及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量产生正向的驱动作用,A、D错误。故选C。
[解析](4)经济快速发展不是人均碳排放减缓的原因,A错误。东部地区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化石燃料减少都会使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减缓态势,B正确。对外贸易增加,经济体量上升,可能导致能源消费总量上升,人均碳排放量增加,C错误。消费水平提高间接带来能源消费增加,碳排放增加,D错误。故选B。
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
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
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提供生态服务、保护生物多样性、科教与旅游、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科学研究理想的天然实验室美学价值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①关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的关键节点,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②现状:我国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③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例题33
我国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面积最大的原始林区。近年来,因东南亚国家耕作烧荒输入污染物等原因,西双版纳连续几年出现季节性空气污染。图为西双版纳位置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5.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落叶阔叶林
B.更好地种植橡胶
C.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D.保护国家耕地资源
6.推测近年来西双版纳出现季节性空气污染的时间是( )
A.12月、1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9月、10月
【答案】
5.C 6.B
【解析】
5.我国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热带季雨林植被为主,因此当地设立自然保护区不是为了保护落叶阔叶林,排除A;自然保护区内禁止开发,因此不是为了更好种植橡胶、也不是保护国家耕地资源,排除BD;我国西双版纳具有许多珍稀地野生动植物资源,设立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当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C符合题意。故选C。
6.材料信息表明,近年来西双版纳出现季节性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临近的东南亚国家耕作烧荒输入污染物所致,临近的东南亚国家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季(11~次年5月)后期当地烧荒,为雨季耕作积蓄肥料,因此当地季节性空气污染源主要出现在3~4月,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吉首蒲儿根,种群极度稀少,仅在德夯流沙溪流沙瀑布下形成优势种群(湘西武陵山德夯风景区)。德夯为半封闭式“V”字形峡谷,深达数百米,谷内光照时间、温度和湿度均与外界有显著差异。根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其濒危级别达极危,繁殖和延续受到威胁。表是德夯风景区气候特征以及吉首蒲儿根的生长环境。完成下面小题。
年均气温
介于12—23℃之间,平均为17℃
湿度
94%—96%
土壤
黄红壤、pH值为6.8左右
年降雨量
1200—1600mm
全年日照
1400h左右
开花期
3-5月
7.吉首蒲儿根生长需要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是( )
A.阴暗高湿
B.地势崎岖
C.土壤肥沃
D.光照充足
8.导致吉首蒲儿根物种濒危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种子落水错失萌发条件
B.开花期短结实率较低
C.人为过度干扰生存环境
D.瀑布环境传粉效率低
9.下列对吉首蒲儿根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有( )
①组培快繁,建立苗圃
②扩大人工种群
③风景区实施封闭管理
④建立种群信息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7.A 8.C 9.B
【解析】
7.结合材料中吉首蒲儿根的生长环境表中显示湿度94%—96%,全年日照1400h左右,平均一天不足4小时可以看出,吉首蒲儿根生长需要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是阴暗高湿,A正确、D错误;瀑布下形成优势种群,主要对应的是高湿而非地势崎岖,B错误;黄红壤相对贫瘠,C错误。故选A。
8.结合材料可以看出,其生长要求严苛,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生存环境,使吉首蒲儿根物种濒危,C正确;种子落水错失萌发条件、开花期短结实率较低、瀑布环境传粉效率低都是一直存在的现象或条件,并不会导致目前变为濒危的原因,ABD错误。故选C。
9.下列对吉首蒲儿根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有组培快繁,建立苗圃、扩大人工种群、建立种群信息库,①②④正确;风景区实施封闭管理不现实,③错误。故选B。
三、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什么是碳汇?
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碳汇实例:森林、草原、庄稼等绿色植物、海洋中藻类植物都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存储碳的载体称为碳库。
固碳措施:岩石圈固碳、海洋固碳、陆地生态系统固碳
什么是碳源?
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机制
碳源实例:海洋、土壤、岩石与生物体,生物遗体分解、工业生产、生活等会放出二氧化碳。
碳排放: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
温室气体:大气保温气体的俗称,指大气中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入,而阻止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逸出的气体。
主要温室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O)、氟利昂、甲烷(CH4)、氢氟碳化物(HFC)等30多种气体。这类气体在大气中增多,会促使地球气候增暖。
碳排放交易
碳排放交易,是指运用市场经济来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机制,允许企业在碳排放交易规定的排放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可以用这些减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业内部以及国内外的能源。
减排增汇措施
着力点
具体措施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①控制煤炭消费的过快增长,推进节能降耗;②大力开发新能源,促使能源结构多元化
优化产业结构
①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转型,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夕阳产业;②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着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①大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构建多元化低碳技术体系;②提高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优化低碳经济建设机制
①构建地区碳交易机制;②优化低碳技术创新机制;③建立产业政策导向机制;④建立低碳环境监管机制;⑤完善财政税收调控机制等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意味着中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
碳中和: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六大举措
1.要统筹协调、明确路径、综合施策
2.能源体系改革是根本途径
3.重点领域转型是重要抓手(工业)
4.技术创新是关键引擎
5.碳汇能力提升是重要补充
6.治理体系变革是基础保障
例题34
服务业碳强度即服务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衡量区域服务业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下图为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2005-2019年河南持续上升
B.2005-2019年浙江持续下降
C.2005-2012年贵州增幅最大
D.2012-2019年上海降幅最大
11.上海降低服务业碳强度,可( )
①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②加强城市绿化,扩大绿地面积
③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 ④外迁服务业,使其向郊区扩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0.D 11.C
【解析】
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河南服务业碳强度2005—2012年升高,2012—2019年降低,A错误;2005—2019年浙江服务业碳强度持续升高,B错误;2005—2012年上海增幅最大,C错误;2012—2019年上海降幅最大,D正确。故选D。
11.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能够减少碳排放量,降低服务业碳强度,①正确;扩大绿地面积能够增加碳吸收,但是不能降低服务业碳强度,②错误;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能够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服务业碳强度,③正确;外迁服务业不能降低服务业碳强度,④错误。①③组合正确,故选C。
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
A.欧洲西部
B.南太平洋
C.南美洲中部
D.中亚地区
13.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
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
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
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
【答案】
12.B 13.C
【解析】
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太平洋岛国众多,他们大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上升对它们构成巨大的威胁。B正确;欧洲西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较大,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C错误;中亚地区深居内陆,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D错误。故选B。
13.碳交易市场为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发达可以可以进行碳交易,A错误;产业转移并不能减少碳排放,B错误;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缓解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C正确;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量移民不现实,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