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一辈子都在背负“孝”的沉重?

小星视看社会 2024-10-14 20:19:55

前两天是重阳节,儿子志为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要带我出去吃顿饭。我听了心里挺高兴,但还是婉拒了。

“爸,您这是怎么了?以前您不是最爱出去吃饭的吗?”志为在电话那头疑惑地问道。

我叹了口气,说:”你别管了,我就是不想去。”

挂了电话,我坐在沙发上发呆。其实,我哪里是不想去啊,我是怕给儿子添麻烦。

自从去年摔了一跤后,我的腿脚就不太利索了。走路慢吞吞的,上下楼梯都要人扶着。我怕出去吃饭会拖儿子的后腿,让他觉得我是个累赘。

想到这里,我不禁回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都在田里刨食。他们没上过学,字都不认识几个,但对我和弟弟妹妹的爱却是无微不至的。

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家里连件像样的棉袄都没有。妈妈硬是把自己仅有的一件棉袄拆了,给我和弟弟妹妹每人做了一件小棉袄。自己却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那时候,我就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可惜,等我真正有能力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了。妈妈在我上大学那年因病去世,爸爸则是在我工作没几年后离开的。

我永远记得爸爸临终前对我说的话:”儿啊,你有出息了,爸爸很欣慰。只是可惜啊,我和你妈都没能享享福。”

说着说着,我忍不住老泪纵横。我多么希望能再给父母煮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啊,可是已经没有机会了。

正当我沉浸在回忆中时,门铃响了。我擦了擦眼泪,慢吞吞地走去开门。

门外站着的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儿子志为。

“爸,您怎么哭了?”志为一进门就注意到了我的眼睛。

我摇摇头,说:“没事,就是想起你爷爷奶奶了。”

志为扶我坐下,给我倒了杯水。然后他坐在我对面,认真地说:”爸,我知道您为什么不愿意出去吃饭。您是怕给我添麻烦对吗?”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儿子这么了解我的心思。

志为继续说道:“其实您根本不用这么想。您是我的父亲,照顾您是我应该做的。您年轻的时候为我付出了那么多,现在轮到我来报答您了。”

听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志为拿纸巾给我擦眼泪,说:“爸,您还记得您以前经常跟我讲的那个故事吗?就是王小卧冰求鲤的故事。”

我点点头,那确实是我常讲给志为听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叫王祥的孝子,为了给生病的继母弄到鲤鱼,冬天在冰上躺了很久,用体温融化冰面捕鱼的故事。

志为说:“小时候听这个故事,我就觉得王祥做得太过了。但现在我明白了,那其实是一种爱的表达。虽然方式可能有些极端,但那份孝心是真挚的。”

我听得有些感动,没想到儿子能有这样的领悟。

志为接着说:“爸,我知道您不想给我添麻烦。但您有没有想过,您拒绝我的好意,其实也是在拒绝我表达孝心的机会呢?”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我的心上。是啊,我一直在想着不给儿子添麻烦,却忽视了他想要孝顺我的心情。

志为拉着我的手,说:“爸,让我们一起出去吃顿饭吧。您走得慢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走。您吃得慢也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吃。重要的是我们能在一起,您能开心。”

我看着儿子真诚的眼神,突然觉得鼻子有些发酸。我点点头,说:“好,那就出去吃吧。”

志为开心地笑了,他小心翼翼地扶我起来,帮我穿好外套。

我们慢悠悠地走在街上,志为一直搀扶着我。路上,我们聊了很多,从我的父母到他的童年,从他的工作到他的孩子。

我突然发现,原来“孝”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爱的传承。它不应该是沉重的,而应该是温暖的、幸福的。

吃完饭回到家,我对志为说:“孝顺不是要求儿女付出多少,而是父子之间的那份真挚的感情。”

志为笑着说:“爸,您能这么想我真的很高兴。以后我们常回家来看您,您可不能再推辞了。”

我点点头,心里暖洋洋的。

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梁晓声先生的一句话:“只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中国历代儿女们的孝心,才不至于泡在那么长久的悲怆和那么哀痛的眼泪里。”

是啊,我们这一代人虽然还背负着“孝”的沉重,但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未来的孩子们一定能够更加轻松地表达他们的孝心。

而我们,作为父母,也应该学会接受孩子们的爱,让“孝”这个字变得不再沉重,而是充满温情。



0 阅读:10

小星视看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