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雄西北两百年,简述西夏国的军事领导体制与军队组织编制

恒鼎谈历史 2023-12-18 16:35:04

西夏军事领导体制

唐末至宋初,党项族拓拔(李)氏首领都是以中原王朝授封的节度使和夏国王、西平王身份统治着夏州(今陕西靖边县)、银州(今陕西米脂县)、绥州(今陕西绥德县)、宥州(今陕西靖边县西北)、静州(今宁夏灵武县)地区。在以节度使为最高长官的这个地方政权,采用州衙和蕃落两套不同而又有联系行政系统。辖境内的州县,以节度使名义统领;辖境内的蕃部,则由节度使以兼领的押蕃落使的名义管领,节度使直接掌握着由各部落和州县民众组成的武装。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已承袭西夏王位的赵元昊模仿宋朝,建立了一整套中央统治机构。1038年,赵元昊正式称帝后,逐步确立了中央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地方以监军司分统军队的军事领导体制。

一、枢密院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赵元昊承袭夏国王,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为建国做准备。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仿宋制建立官制,形成中书、枢密、三司分掌国家行政、军事、财政的体制。

枢密院为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掌军国兵防边备”,“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置枢密使、同知、副使、佥书、承制等官,统管全国军政。极密院长官,由蕃、汉人充任。各地监军司总隶于枢密院管辖。

二、监军部

监军司,是西夏设于各地的统军机构。监军司隶属于枢密院,平时督率属下军队驻守边防要地,战时率领军队作战。

监军司始设于元昊时期,初为18个监军司。即左厢、右厢、绥州、宥州、韦州、西市、卓罗、甘州、瓜州、黑水、白马、黑山、弥峨、中寨、天都、洪州、剉子山、娄博贝等监军司。左厢、右厢、绥州、宥州、韦州、中寨、天都、洪州、剉子山、娄博贝监军司分布在西夏的东部和南部,主要防御宋朝军队的进攻;西市、卓罗、甘州、瓜州监军司分布在西夏西部,控扼西北、西南各民族;黑水、白马、黑山、弥峨监军司分布在西夏北部,防御辽朝军队的攻扰。以后,随着绥州、洪州、天都先后在与宋战争中失陷,监军司或迁或罢,几经调整。至西夏后期,只保留了12个监军司。

左厢神勇军司,置司夏州弥陀洞(今陕西靖边县境);

右厢朝顺监军司,置司兴庆府西贺兰山区克夷门;

石州祥祐监军司,置司于银、夏间的石州(今陕西米脂西北);

宥州嘉宁监军司,置司于宥州(今陕西靖边县东);

韦州静塞监军司,置司于韦州(今宁夏中宁夏韦州镇);

西寿保泰监军司,由原西市监军司改置,置司于柔狼山北;

卓罗和南监军司,置司于兰州之黄河北岸喀罗川侧(今甘肃永登庄浪河东红城子);

甘州甘肃监军司,置司于甘州(今甘肃张掖);

瓜州西平监军司,置司于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双塔堡);

黑水镇燕监军司,置司于肃州黑水(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

白马强镇监军司,置司于盐州白马(今宁夏吉兰泰盐池北);

黑山威福监军司,置司于居延故城(今内蒙古河套地区)。

各监军司设都统军、副统军、监军使各1员,例由党项贵族充任。下设指挥使、教练使、左右侍禁官等数十员,则不分党项人、汉人都可以充任。

西夏地方行政分州、县两级。州设刺史,县设县令。在边郡要地,多以宗亲封王镇守,郡兼理军民两政。一般充任地方长官的多是部落首领,并担负着军事职务,且军事职务往往代替行政职务,最为明显的是监军司。监军司设于重要的州府,监军司的长官实际上成为一方的军政总管,其有军政合一、以军统政的特点。

三、战时指挥机构

西夏除常设的军政机构外,战时还设立临时性的作战指挥机构,如经略司、统军司等。

西夏军队出兵作战,还保留原始的风俗习惯。如果有战事需要调集军队,就用银牌召集部落首领面受约束;遇有关系重大的战役,则在出兵前,各部落首领要刺血盟誓,以表示决心。在出兵前元昊还要率领各部首领先外出射猎,猎获野兽,环坐而食,共同议论兵事,择善而从,布置作战任务。实际上,仍保留了部落贵族议事的制度。

西夏军队组织编制

一、军队的构成

西夏军队,是在建国前定难军节度使司掌握的三支军队,即护卫节度使的衙兵(又称牙兵),党项各部族军和从夏、银等五州居民中召集的汉军的基础上形成的,大致可分为侍卫军、镇戍军和擒生军三大部分。

(一)侍卫军

西夏侍卫军由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京城宿卫军两部分组成。

侍卫亲军,号“御围内六班直”,为保卫皇帝的禁卫军,主要任务是随侍皇帝左右,保卫帝、宫的安全。侍卫亲军是从护卫节度使的衙兵演变而来的。西夏建国后,元昊将衙兵改成护卫皇帝的帐前侍卫亲军,并从出身豪族而又擅长弓马技击者中进选5000人充任,分二番宿卫,每月给米二石,作为给养。侍卫亲军,由各部落长、豪强的子弟充任,由皇帝亲白掌握,故带有“质子军”的性质。这支军队的建立,既有助于加强皇帝与各部落酋长的联系,又便于加强皇帝对各部豪强的控制,从而达到了强化皇权的目的。

京城宿卫军,是西夏屯驻在京师地区的卫戍部队,主要任务是拱卫京师,并参加征战。西夏建国后,元昊在建立“御围内六班直”的同时,从全国各军中选调精锐之士2.5万人组成京城宿卫军,驻扎在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京城宿卫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并配有7万副兵(即负赡,随军杂役)为之服务,是中央侍卫军的主力。

此外,侍卫军中还有一支从各军中精选骁勇之士3000人组成的卫队,皆重甲骑兵,号“铁骑”。皇帝出入、亲征,随待左右,环拥前后,以保卫皇帝的安全。

(二)镇戍军

镇戍军是西夏驻防各地的部队,包括党项族按部编组的各部族军和州县的汉军,分属于各监军司统领,有固定的驻地,并立有军名。各军大小不等,有的多达10万人,有的仅有一两万人。镇戍军共约50万人,其部署以“阻河依贺兰山为固”的京师地区为中心,面向四周邻邦。大致以7万人驻在河北安北路的卧罗娘地区防备契丹;以10万人屯于与北宋交界的宥州、盐州地区,防御北宋;以3万人戍守甘州,控扼西蕃、回鹘等族,以15万人驻扎西夏统治中心地区,其中5万人镇守东南的西平府,5万人驻守西北的贺兰山;其余驻于兴州、灵州腹心地带,以备策应。内中尤以人马劲悍的横山羌兵(亦称“山I讹”)为战斗部队的中坚。

镇戍军平时要从事生产,如有战事临时征发,以银牌召集部落首领,面授作战任务,由部落首领统领其全部落军队参战。

(三)擒生军

擒生军,是西夏军队作战中专事掠掳生口、兼带抢夺资粮以供军需的部队。始设于元昊时,有3万正军、7万负赡,均每一正军配负赡两人以上。士卒经过拣选,装备尤为精良,战斗力也较强,是西夏军队中的精锐。

二、兵种与编制

西夏军队,以骑兵、步兵为主,并有少量炮兵、水兵。西夏骑兵善乘马,披重甲,具有很强的战斗力。骑兵中,以“平夏铁鹞子”最为著名,其奔驰迅疾,一日数百里,倏往忽来,多用之为冲冒奔突之兵。步兵,多配合骑兵行动,其中以“横山步跋子”最为善战,其上下山坡、出入溪涧,最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每于山谷深险处,多为击刺掩袭之用。炮兵,又称“泼喜”,常有军兵200人,装备旋风炮(轻型抛石机),可设在橐驼鞍上,发射拳头大的石弹攻击敌方。

西夏军队编制,由于史料缺乏,难以窥其详。从现有史料看,能采取以下编制。

西夏建国前,实行部落兵制度。蕃部居民,多为聚族而居,一家称为一帐。小数百帐,大族千余帐,以部族为单位出军。建国后,仍沿用原来的部落组织形式。以部为基本编制单位,每二丁取正军一人,配以“负赡”一人,作为随从正军从事杂役的人员,合起来称为“一抄”。原规定以四丁为二抄,同住一帐幕。后改为二丁合用一负赡,三丁同住一帐幕。正军,每人给马、驼各一匹,号“长生马驼”。每逢战事,国王下令点集各部落出丁作战,各部首领“各将种落之兵,谓之一溜”。

也有采用队的编制,如“铁骑”。分10队,每队300人,队各有长。

8 阅读:2402
评论列表
  • 2023-12-20 17:26

    统治者左右逢源,部族民风彪悍!

恒鼎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