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使人类失去文化的创作能力了吗。

听百姓哲说 2024-11-27 04:05:47

这是头条上推荐的一个问题,我来谈谈,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近期,我们目睹了大量关于人工智能(AI)的文章和视频充斥在我们的视野中,仿佛文化的阵地已被AI智能所占据,这种现象似乎无处不在。

然而,在这一现象背后,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人人都知晓的基本真理:江河湖海的形成,源自无数细小溪流的汇聚,文化的源泉同样来自人类头脑中的思考,以及根据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而不断演变的过程。

人工智能,它所能处理的信息源,实际上都来源于人类的思考,并且这些思考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成果。AI人工智能,是通过概率来判断对错,然后将这些判断提供给人类。人类则通过思维加工,随时随地进行修正。而人工智能本身是无法自主进行修正的。人类思维的成果,很多是通过逆向思维得到的。比如,两个人面对面走来时,他们的思维方向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一个人的正面思考可能正是另一个人的反面思考。在这种情况下,结果的判断对每个人来说都可能是错误的,同时又可能是正确的。

这种复杂的判断,人工智能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因此,人工智能的所有智能元素,都离不开人类的思维。它永远是人类思维的延伸,一个受人类大脑支配的“大脑”。这个大脑需要人类源源不断地输送信息。因为人类活动产生的信息,是不确定的,变化频繁的,甚至有时是杂乱无章的。

人类的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通过文字和语言的传播,成为一个民族的行为习惯,语言文化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共同形成了文化。

正是社会实践活动,用文字和语言的形态保存、深化、演化、进化,这些功能是AI人工智能万万做不到的。

AI智能将会给人类插上腾飞的翅膀,大大解放人类的烦琐劳动,使人类的思维得到极大的扩展。

人类将通过人工智能,满足人类不断提升的生存要求,人类不再为生存而奔波,大多数人将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人类的想象力,使人类的创新和创造活动空前活跃,进入更高的文明阶段。

高度的智能化生产活动,有利于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物质转化活动,使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适应社会进步的更先进的文化的形成。这种文化的原创者,就是人类自己,绝对不会是AI人工智能。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仅供大家茶余饭后作为谈资罢了。

0 阅读:0
听百姓哲说

听百姓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