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唯一一次当众分菜,为何凤姐仅得到半碗红稻米粥?

小白红楼 2024-05-24 06:15:58

作为荣国府最年长的老太太,作为一品诰命夫人,生活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这些种种,注定了贾母晚年的体面生活。

在贾府之中,无疑她是最受人敬重的存在。

贾母曾说:我从孙子媳妇起,历经五十四年,才熬到了如今。这虽然是一句简短的话语,但其背后,显然有着无数的心酸与难言之隐。

大户人家的媳妇不好当,大户人家的家长同样不好当。别看老太太晚年生活体面,人人尊敬,但其一言一行,也得小心谨慎。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描述了唯一一次贾母当众分菜的一幕,而其中,有一个细节,很值得我们细品。

贾母因问:“有稀饭吃些罢了。”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

当然,若仅仅摘出这一节的内容,我们是不容易理解贾母这一行为的,但如果,我们将这一节内容全面审视一遍,或许会有新的体会。

贾母因问:“有稀饭吃些罢了。”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

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

又指着:“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

通过这一段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得到贾母赏赐的,共有四人:凤姐、宝玉、黛玉,以及贾兰。

而在这四人之中,很显然,得了半碗粥的凤姐,享受的待遇,是最低的。

或许,看到这里,不少朋友会疑惑,对凤姐,贾母不是一向心疼、一向喜欢的吗?怎么在此时此刻,她却仅仅得到老太太吃剩下的半碗粥呢?

当然,从这个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对待晚辈的态度上,老太太所流露出来的偏心。

对于年老的贾母而言,她最看重的人是谁?是“二玉”,所以她将一碗笋和一盘风腌果子狸赏给了二玉。对于贾母而言,他们二人,是她最难以割舍也是最疼爱的亲人。

而贾兰,这个重孙,因为父亲贾珠的去世;因为母亲李纨为了“女德”甘愿过着“槁木死灰”的生活,同样得到了老太太的呵护。

对于李纨母子二人,在荣国府中的待遇,就连凤姐,也是羡慕嫉妒恨的,正如《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凤姐当着探春等人的面,调侃李纨所说的:

凤姐儿笑道:“亏你是个大嫂子呢!把姑娘们原交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他们不好,你要劝。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

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

月钱与贾母、王夫人平等,年例分例又是上上分,如此待遇,在贾府之中可谓独一份。

当然,我们从贾母赐给凤姐半碗粥中,更能看清人性。

作为荣国府的代理管家,王熙凤日夜操劳,其怀有五六个月的男婴流产,也与此有关。但是,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

在凤姐的身上,有两点不足。

其一:凤姐是长房儿媳妇。

在荣国府中,长房与二房之间存在着与寻常大户人家不同的人地方。因为按封建社会嫡长子继承制,荣国公贾代善去世后,其家产与爵位应由长子贾赦继承。

但是,在荣国府中,长子贾赦仅仅继承了爵位;而家产以及管家权,则有二房掌管。

作为合法继承者贾赦,为何会失去这样的权力?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却是容易理解的,那就是在贾母或者在贾代善心中,他是不受待见的。

而在封建社会之下,得不到长辈待见的,注定其家族地位会受到影响。正如在荣国府中,长房时时刻刻享受到的不公待遇一般。

因此,即便凤姐足够优秀,即便凤姐得到了贾母的认可,但与二房的人相比,是无法得当公平等待的。

其二:凤姐无子,造成了她真实的家族地位。

作为四大家族之一王家的小姐,凤姐的后台娘家是足够硬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与贾琏的婚姻中,贾赦夫妇才会默许凤姐的强势态度,对贾琏私生活的严格限制。

不仅撵走了贾琏原本拥有的两个通房丫鬟,连其本人从娘家带来的三个陪房丫鬟也撵走了。凤姐如此强势的做派,若没有其娘家王家在背后撑腰,她又怎能如此硬气呢?

只是,即便王家如何硬气,但封建社会之下的男权制度,却成了凤姐无法逾越的障碍。

与贾琏成婚多年,却并未生下一个男婴;作为正室,善妒是可以得到原谅的,对此王夫人对贾政,也是同样如此;但是,作为女子,多年“无子”,却是注定其悲剧的根源。

因为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即便在大家族中,女子的地位也得建立在“母凭子贵”的基础之上。

在贾府之中,不受待见的赵姨娘为何地位如此稳固?即便王夫人、凤姐对她恨得牙根直痒痒,却拿她丝毫没辙?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赵姨娘肚子争气,为贾政生下了一儿一女。

同样,在贾府之中,失去丈夫的李纨,为何活的如此体面?能够享受到连凤姐都羡慕的待遇?究其原因,同样是因为儿子贾兰。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封建社会,“母凭子贵”并非简短的四个字,其承载的力量,才最有厚度,才最有分量。

或许,以上这两点,是我们通过贾母分菜的具体细节,所得出的体会;但除了这两点,是否还有其他隐藏的原因?导致这一幕的发生呢?

其实是有的,对此,也同样可以分成两点来描述。

其一:抄检大观园的大背景之下。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贾母给众人分菜的细节,仅有这一回。其背后,所流露的,更多的是老太太的无奈,对家族衰败的无力感。

因为“绣春囊”事件,王夫人在王善保家的唆使下,发起了正如探春所说的“自杀自灭式”的家族内斗。

虽然,抄检大观园是由王夫人发起,但相信读过这一情节的朋友,都能明白,在这其中,不仅仅有着王夫人的影子,邢夫人同样是功不可没的。

若她在得到“绣春囊”的第一时间,选择隐瞒;选择与王夫人妯娌之间交流,自然不会出现抄检大观园的一幕;若没有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唆使,王夫人也不会临时改变主意,将原本与凤姐商议好的“以查赌为由进行暗访”,变成突击搜查,则同样不会出现抄检大观园的一幕。

对于抄检大观园,贾母不便也不宜表态,但是,委婉地敲打还是可以的,所以,在贾母给众人分菜的前一刻,老太太才会有这样一个举动:退回贾赦夫妇孝敬的分例。

而王熙凤,在抄检大观园中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绕过蘅芜苑不抄检,却亲自带人抄检潇湘馆,并全程呵护林妹妹;给了黛玉最后的容身之处。

仅凭这一点,或许老太太,便有善待凤姐的理由。

其二:甄家被抄,给贾府众人平添了一层凄凉之感。

在贾母给众人分菜这一回,尤氏通过婆子之口,得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

话说尤氏从惜春处赌气出来,正欲往王夫人处去。跟从的老嬷嬷们因悄悄的回道:“奶奶且别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做什么机密事。奶奶这一去恐不便。”尤氏听了道:“昨日听见你爷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怎么又有人来?”

甄家与贾家,即是老亲又是世家,两家素来根源深厚。

昔日甄家的老太妃在时,那是何等的体面;昔日的甄家,独自接了三次驾,又是何等的气派。

只是,谁能想到?昔日富贵已极的甄家,会变成今日被抄家的对象?

甄家被抄的消息传来,不仅让贾府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政治依靠;更重要的是,让身处于衰败之中的贾府中人,体会到了一丝无力的衰败之感。

因为这一点,在饭桌之上,一向乐观的贾母,才会流露出让人泪目的言语。

又向尤氏道:“我吃了,你就来吃了罢。”尤氏答应着,待贾母漱口洗手毕,贾母便下地和王夫人说闲话行食。尤氏告座。探春、宝琴二人也起来了,笑道:“失陪,失陪。”

尤氏笑道:“剩我一个人,大排桌的不惯。”

贾母笑道:“鸳鸯、琥珀来趁势也吃些,又做了陪客。”尤氏笑道:“好,好,好,我正要说呢。”

贾母笑道:“看着多多的人吃饭,最有趣的。”又指银蝶道:“这孩子也好,也来同你主子一块来吃,等你们离了我,再立规矩去。”

尤氏道:“快过来,不必装假。”

“等你们离了我,再立规矩去”,贾母看似轻松的话语,实则包含了多少的心酸?而作为贾府众人的顶梁柱,贾母尚且如此,众人又该作何感想呢?

小结:

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贾母给众人分菜中,唯独凤姐得了半碗粥,是有深意的。

贾母唯一一次的分菜,即是她对抄检大观园的表态,即是她对凤姐在抄检大观园中举动的认可;同样,在甄家被抄家的背景之下,老太太的这一举动,更多的,也流露出了她对家族未来命运的堪忧,对多年“无子”凤姐未来命运的堪忧!

0 阅读:3
小白红楼

小白红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