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记得潮汕以前有项绝技叫“给衫”吗?还有澄海县前街那些事

金城历史 2024-09-24 17:10:51

以前澄海澄城有一项技艺,恐怕以前还是现今都没人能及,叫做:给衫。给衫是帮人补衣服的意思,但不是你想象的,简单拿一块布给破洞衣服打个补丁那种,而是从这个破洞,抽调断掉的纱,再用跟衣服相同的纱,将这个破洞用相同纹理织出一块新布,完工后,肉眼是看不出件衫曾经破过。曾有听过见过“给衫”的朋友也不妨评论区回复一下。

昨晚,金城在翻阅澄海县前街历史资料时,突然想到这项已经失传的“给衫”的技艺。咱们先来诐县前街那些事,后面再来诐“给衫”。由于目前县前街已经早没痕迹,金城用卫星图加标注来讲。

县前街之所以叫县前街,就是旧时县衙前面的大道,通常是县治里宽的路。澄城的县前街才两百多米长,却有十几米宽,这跟现今的政府前路一样,总体建设得比别处好,这是迎接上级部门的通道,排场是必须的。旧时的县前街不仅很宽,还有八座石牌坊,也是澄海的牌坊街,当年澄海城总共有十七座牌坊,县前街就占了过半。可惜这些在特殊时期无一幸免的被毁。

进入新中国时候,各处都在拓宽道路加盖楼层,而澄海县前街却相反,越建越小,导致形成现今这条路很小很窄。1958年,要给县级干部建住所,那时候按政策,农田不能动,就只能在城里想办法,干部住的那肯定是首选城东啰,于是就选在县前街两旁建,规划了十多套各自独立的小庭院,坐北朝南,有外埕小院子,留个偏门出县前街。用现今的词叫小别墅。规划起来的时候,认为房子还不够宽敞,两边房子就各往县前街路面延伸几米,这样县前街就只剩5、6米宽。到了旧城改造,沿袭县前街原有建筑,导致县前街也就现在的样子。

当时,县前街四方井通往万盛埠,中间有一条横巷,巷里住着几位还俗的比丘尼,因为解放初,废除寺院,和尚尼姑都得还俗参加劳动,有一些还俗的尼姑去嫁人,有一些不愿嫁人的,就相约住在一起,做些手工过生活。万盛埠这几位尼姑里面,有一位就懂得“给衫”这门绝活。这几位还俗尼姑已上了年龄,后来她们在市场捡了一个被抛弃的女婴,尼姑将这门手艺传给了收养的这个女孩。记得人们一度用世俗的眼光,来怀疑弃婴是尼姑的私生女,这就有点那个了。

现在算起来,被收养的女孩也很多岁数了,也很久没听过“给衫”这项技艺,估计早已失传了。

2 阅读:156
评论列表
  • 2024-09-25 09:58

    金老师,“给衫”是不是织补? 先从要补的这件衣服缝线内侧抽出原线,再用小圆“花规”将衣服破洞周边展平,按经纬纹理和原密度一针针纵横交织。 这是儿时的点滴记忆,不知道是否正确。

金城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