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后,南宋仍拥七十万大军和大片疆域,为何迅速被灭了?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9-20 16:22:41

1273年二月,南宋苦守了六年的襄阳沦陷了。

丢掉襄阳,确实让人沮丧,但是,要说大宋此时有亡国之危,那听起来绝对是危言耸听。

就兵力而言:当时的大宋,仍然拥有七十余万大军,此外,还能够补充义勇兵。

相比之下,蒙元可用于灭宋的兵力却不多,后来整个攻宋之战也只动用了30万人。

就专业军事力量而言:大宋仍然能保有一支规模庞大、经验丰富的水军。

相比之下,尽管蒙元的水军建设颇有成效,但其总体实力仍然不及“老牌水军”南宋军。

就地势而言:南宋依然拥有着足以自立的地理条件。用文天祥的话来说,“三江五湖之险,尚无恙也;六军百将非小弱也”,南宋依然拥有险固的山河,以及利用这些险固进行抵抗的丰富经验。毕竟,南宋自立国开始,就利用这些险固抗击金、蒙的。

显然,至少从纸面上来看,南宋完全没有灭亡的危险!

然而,仗打起来,南宋却很快就被打垮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致命的部署:白白浪费兵力优势

大宋拥有着绝对优势的兵力。

但是,由于部署的失误,使自己白白丢掉了这个优势。

部署失误,主要有2个。

1、内重外轻,导致前线兵力不足。

自赵家做了天子后,一直就推行“守内虚外”的策略,大部分兵力不是部署在抗击外敌的前线,而是部署在内地。

过去,这个部署合适不合适,尚可争论。

但是,自襄樊失守后,蒙元已经是毫无疑问的最大威胁了!

因此,汪立信等有识之士建议:对全国的军事力量进行调整,“以实外御”,加强边境防御的兵力部署!

然而,贾似道不听从他们的意见,认为长江天险足以御敌,只下达了要求前线监视元军动向之类的命令,其余啥也没有调整!

如此,宋军虽有七十余万,但兵力分散在各处。尤其是在对元前线,四川有军5、6万人,长江中游有兵十二万余人,两淮屯兵17、8万人,总共不过30来万,与征宋元军兵力基本相当,完全没有优势可言!

而且,南征元军中,伯颜亲率的主攻方向部队,兵力达20余万,在南宋任何一部分屯军之上!

如此,明明是绝对优势的兵力,但打起来却毫无兵力优势可言了!

自以为严密,实则不堪一击的防御系统

襄樊失守后,南宋调整了湖北方向的防御体系。

宋军在郢州、阳逻堡、鄂州、江陵等地都部署了相当兵力。

这些地方,每个地方都有着相当雄厚的兵力和防御体系。

显然,大宋企图以一连串的防御据点迟滞、消耗敌人的推进,从而粉碎元军的进攻!

毕竟,你打襄阳打了五年,今后如果每一要点都拖他个五年,蒙元累都累死去!

看起来,这算是一个还算严密的防御体系呀!

然而,他们似乎忘了两件事情。

1、江河作战,控制江面的机动作战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漫长的江河,谁掌握了制水权,谁就能控制江面,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三国时,曹魏长期占领襄阳。

而当时的孙吴,并不做特别严密的前沿防御,只是集中强大的水军,采取了以反击制衡进攻的手段,即:如果魏军南下,吴军就集中水军主力自沔水袭其后···所谓“开门延敌,敌不自来”。

事实上,此时的南宋,也完全有条件集中水军主力,坚持争夺制水权,从而粉碎敌人自长江中游突破的企图!

然而,当年孙仲谋当年主动防御思想,似乎与长期以来秉性消极防御思想的南宋统治者格格不入。

南宋没有把强大的水军集结起来,而是分散部署在各个防御要点中。

这等于是拱手让出了对制水权的争夺,也就是拱手让出了战争的主动权!

更令人无语的是:宋军的水军,多被锁起来封锁江面···

一般来说,只有在手下将士不习水性的时候,才会干这样的事情,而且南宋皆是南人,却也这么干,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如此,宋军水军不但无法争夺制水权,甚至连在水上实施局部反攻、相互救应的能力都自己剥夺了···

这是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让敌人打!

2、蒙元,是最擅长大纵深迂回、突破的好手。

宋人似乎又忘了一件事情:对面的蒙元,是古代史上最擅长大迂回的家伙了!

从当年攻金时的“借道于宋”突破潼关;到后来征宋时的迂回西南,蒙元的迂回能力,在当时绝对是前无古人级别的。

诚然,在江河水网地带作战,蒙人不能向马背上那样熟悉的运动、迂回。

但是,大迂回的军事思想,早已经深入了他们的骨髓里。换个交通工具,就以为人家不会迂回了吗?

如此,在蒙人的迂回面前,宋人自以为是却又自废武功的防御部署,很快就被冲垮了!

遭遇史诗级的迂回,防御体系迅速崩溃

1274年,伯颜开始了攻宋。

宋军的第一个防御要点,就是其精心布置的郢州。

郢州在汉水东岸,西岸有新筑的新郢城,新旧两城夹着汉水,与当初襄阳与樊城南北夹江倒有几分相似。

因此,宋在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集结了10余万精锐,汉水中停泊着战船千余艘,又以铁绳锁着大舰数十艘横亘江中,企图阻拦元军。

显然,在宋军的预想中,这个据点,至少又能跟元军耗个几年,把元军的锐气耗尽!

然而,实际情况是:元军根本没有搭理这个据点!

伯颜发现郢州南黄家湾堡有小溪可通汉水,就攻取了黄家堡,然后大军绕过郢州,由小溪进入汉江···

很多人一面叹服伯颜善于用兵,一面仍不解伯颜之意,建议伯颜正好从侧后攻击郢州。

然而,伯颜的选择是:不去理他!我们的任务是迅速渡江、灭宋!

于是,元军继续顺汉江而下,沿途的一些小城投降,伯颜严令不许入城,抓紧时间继续进军!

随后,元军抵达了汉水与长江交汇处的汉口,准备渡过长江。

毫无疑问,这里又是宋军重兵把守之处。

伯颜采取声东击西之策,先攻汉阳,吸引宋军往援后,又在汉口开坝,引船进入沦河,迅速攻占了阳逻堡旁的沙芜口,放战船入长江,旋即进攻阳逻堡。

攻阳逻堡三日不克,伯颜调整方略,转兵青山,乘雪渡江,抵达南岸,然后,两边夹击,一举攻克了阳逻堡。

如此,元军顺利完成了渡江。

此时,众将建议:应该抓紧时间,继续大规模进军,顺江东下!

然而,此时,伯颜却指出:背后的敌人太多了,这个时候立刻东下不安全!

于是,元军又对鄂州等地展开进攻,各个击破,拿下了鄂州、汉阳、德安等处。

随即,元军分兵4万守后方,大军继续东下!

一系列的机动后,元军顺利突破了宋军精心打造的江汉防线!

宋军虽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经营此防线,然而,基本上没有发挥太大作用就崩溃了。

其中原因,一则是伯颜指挥厉害,但主要还是宋军的军事思想有严重的问题。

在消极防御的思想下,宋军将兵力分布于各处,依托险固工事防御,企图节节抵抗敌人。

然而,敌人又岂会乖乖按照你的设想来进行战役?

由于宋军的消极防御思想,呆兵多、活兵少,眼睁睁看着敌人迂回、穿插,宋军大批精锐只知依托险固据点,不敢机动,结果或被绕过而变得无用,或被敌各个击破···

士气低落,望风而降

其后,伯颜以降将吕文焕致信各处,招降各处守军。

于是,江州、安庆、池州等地守将,皆望风而降!

如此,元军未经大战,即夺取了建康以西的主要地区,兵锋直扑建康。

实际上,安庆等地,都是有坚守条件的,历史上,这些地方都是反复争夺之所。

然而,襄樊之战后,宋军本就信心受挫,而宋军分散部署的消极防御思想,使各处皆感到无法坚守,遂相应吕文焕的劝降,拱手让出各处要点···

瓦解,就是这样的!

看来,消极防御,企图以各个据点来与敌人进行反复争夺的策略失效了!

这种情况下,宋军只有集结兵力,寻求主力会战!

主力会战的思路,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只是···

稀里糊涂的主力会战

宋元之间的主力会战,简直是大人打小孩···

首先,贾似道集结了7万大军,在丁家洲迎战元军。

贾似道,其实是有些本事的,当年,忽必烈就赞许过贾似道的本事。

然而,此时···贾似道,乃至整个南宋的军事思想,都过时了!

一来,将帅皆已经没有信心了。

大将夏贵找到贾似道报到,立刻拿出一个纸条:宋历三百二十年。(自960年赵匡胤建宋,至此已320年,这是表示大宋气数已尽)

而贾似道,除继续求和外,别无良策。

二来,宋军继续着他们屡试皆无效的烂招:将2000余船横亘江面。

伯颜就喜欢这样的对手!

此时,元军已经形成了新的水陆联合作战法:以骑兵控制江岸,然后在两岸发砲轰宋军船只,配合水军联合作战。

如此,你宋军横亘江面的船只越多,越密集,恰好就越容易挨打···

于是,元军一番轰击下,宋军打乱,崩溃了···

丁家洲之战,也算是宋元之间的主力会战,结果···宋军以一场不堪一击的溃败收场!

随即,元军攻入了建康!

随后,宋军又准备了另外一场主力决战!

焦山,宋军集结起能紧急集结的力量,组织了一场真正的抵抗。

此战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皆是忠勇之人,斗志是没得说的。

只是···他们原来就不是大将,没有大兵团指挥经验,这个时候顶上来,实在不是伯颜的对手!

而且···他们不但延续了宋军横亘“堵江”的思想,还更进一步,以铁锁连接各船···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这是找死!

然而,《三国演义》中,曹军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才做如此部署,而宋军皆是南方人,不知为何也搞了这么一出···

伯颜没有看过《三国演义》,但是,他这个级别的军事家不需要看那些小说。他登山一看,哈哈大笑:可烧而走也!

于是,一把火,宋军大败!

两次主力决战,宋军皆是瞎指挥,稀里糊涂就被解决掉了···

后面的事情,不需要多说了。

元军兵临临安,大宋太后、天子一起降了···

其后,南宋的忠臣们又坚持抵抗了好几年,但···大势已去,不必多说。

宋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有利的地势,迅速就被灭了。

其中原因,十分复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南宋之所以变得如此不堪一击,是300年来一贯风格的结果。

300年来,大宋长期重文轻武,抑制武将。

这一风格延续下来,到了南宋末年,就出现了“打算法”。

“打算法”的推行,使大宋的良将或受迫害而死,或如刘整一般投去敌国。

如此,到伯颜攻宋时,大宋再没有岳飞、孟珙,指挥战役的,或是贾似道这样已经失去人心的人物,或是张世杰这样虽忠勇但缺乏军事才能的人物···

如此,打起仗来,一个个都主动放弃机动性和主动权,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把机动水军拿来“堵江面”···

300年来,大宋一直注重对内控制,对外则倾向于“买和平”。

因此,即便到了最后时刻,大宋的半数以上兵力仍然被安排在内地,结果空有兵力优势,但在前线的兵力却反不如敌人。

如果遇到一般的对手,大宋或许还能支撑。

然而,遇到蒙元这样的强力对手,遇到伯颜这样的旷世名将,南宋看起来强大的国防体系迅速瓦解,又何足为怪呢?

1 阅读:226
评论列表
  • 2024-09-21 01:29

    北宋末年,三大重镇陷落后,明明也还有大片疆土和军队,为什么也被吊着打南逃呢?

喝下历史的鸡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