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老蒋嫡系部队:德械师教导总队,和戴安澜第200师谁更强?

妙之评过去 2025-04-22 21:52:38

在抗战期间,要说国军最强的师一级部队,肯定是抗战末期装备了大量美械的新22师和新38师。

无论是在装备还是训练上,这两个师都已经达到了简化版美军轻步兵师的水准,比如新22师下辖240门迫击炮,24门山炮,在作战中还能得到105榴弹炮营的支援,比同时期关内日军一线师团还要猛。

那么在驻印军之后,国军抗战期间哪些师级部队更猛呢?

很多人说是引入苏械装备的戴安澜200师,有人则认为是抗战初期以德军为模版组建的教导总队。带着这个疑问,本期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师孰强孰弱吧。

先看戴安澜200师

这里需要声明一下,1938年老蒋以苏援物资组建了首个机械化师200师,当时的师长是戴安澜的老大哥杜聿明。

在1938年1月,杜聿明担任200师师长初期该师的才是真正的“机械化师”。

当时该师的装备是怎么样呢?

刚组建的200师是大师标准,整个师下辖5个团,其中装甲团有2个(1149和1150团),摩托化步兵团(1152团)、辎重汽车团(1151团)以及炮兵第52团。除了这5个团之外,还有完善的后勤配属部队,分别是通讯营、汽车修理部队等,全师总兵力为19000人,按照这个标准等同于抗战期间国军一个普通军。

在装备方面,200师最大的亮点就是他们这装甲团。

按照编制表,这两个装开团坦克和装甲车应该是300辆,但因为很多援助的坦克都趴窝,实际上这两个团装备的装甲车辆也就260辆出头,但对于当时的国军或者一个装甲师来说2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绝对是超标装备,要知道当时德军一个装甲师也就200出头,日军压根就没装甲师团的编制,在华的坦克数量还没200师多。

在这些坦克里面有在抗战之前装备的法式雷诺坦克,有从意式菲亚特L3轻型坦克,英式的维克斯机关枪坦克,当然也少不了苏援最新型,且在一年后的诺门罕暴揍日军的T26中型坦克(当时的标准),装备45毫米坦克炮以及15毫米装甲的T26在当时的关内战场绝对是大杀器的存在。

除了2个装甲团之外,其他几个团也很拔尖

汽车团是因为本身200师是机械化作战,所以装备了大量的卡车,有了这些卡车让200师的步兵团可以完全跟随坦克作战,做到步坦协同,光这600想而且 第1152团作为唯一一个步战单位,在装备上也是当时国军团级单位最强的存在,团有团属迫击炮团(4门82迫击炮),每个营8挺重机枪(德械师为6挺),连有12挺轻机枪以及大量的冲锋枪,装备可以说是当时国军里面的独一档。

不过,到了1938年11月之后,200师的编制发生了变化。

老蒋认为,这么多装备全都集中在一个师有些奢侈,于是决定以200师为基干,调入新22师以及荣誉一师组成了一个“机动打击军”,这个军也就是老蒋嫡系第5军,军长由原200师师长杜聿明担任,而戴安澜则接替其成为200师师长。

扩编成第5军之后,200师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

其中2个装甲团调出组成军属装甲团(下辖4个营),汽车团也被调到军部成为军属4个汽车营,步兵单位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2个补充兵团,番号也改成了598(团长高吉人)、599团(柳树人)和600团(邵之一),3个团皆是步兵单位。在标准上和其他国军精锐步兵单位并没有多大区别。具体为师下辖:

3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苏械76毫米山炮12门),其他师师属部队还有辎重营,骑兵连,战防炮连和野战医院等,总兵力10000人。

这个是一个很典型国军嫡系师的配置。在装备上有马步枪2600支,轻重机枪220挺(重机枪54挺,每个营6挺),81毫米迫击炮24门(每个营2门,团属4门),值得注意的是在60毫米迫击炮还没大量装备国军之前,200师还装备了54具日式的掷弹筒。

所以,这个时候的200师也从原本的机械化师,变为了普通的步兵师。

接下来,看看教导总队

那么,200师之战斗力和教导总队比到底谁更强呢?

照例,还是要来了解教导总队以及其装备。

在1933年,老蒋在为了强化自己德械装备改革,将中央军校的教导部队(大约一个团)用以最先接受新式武装,这个团级部队装备可以说当时国军里面最先进的存在,在1936年桂永清担任教导总队总队长之后,便开始扩充教导总队的规模,从一个团变成三个团,从编制上来说相当于一个师的规模。

当时教导总队的实力和装备如何呢?

当时的教导总队都是请的清一色从德军国防军退役且有经验的教官负责亲自指导训练,而且教导总队的军官和士官都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学历和个人素质都要高于一般的国军。

根据1937年教导总队1团团长周振强(此人在解放战争被我军俘虏)提交给军委会的《关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教育防务人事军械方面的报告》中指出

“教导总队现有军官600人,士官118员,再加上军属99员,合计830员,基层士兵12291名,实际兵力12200名,较13200人的兵额缺员1100名”

在装备上,教导总队也是可以用豪华来形容。

其中装备进口的德制1924式步枪(中正步枪的前身)8600支、捷克式机枪351挺(一个5挺以上)、马克沁重机枪102挺(每个步兵营9挺)、82毫米中型迫击炮28门(每个营3门),37毫米战防炮18门(每个连1个反坦克连)、75毫米德式步兵炮18门(每个团一个步兵炮连)、75毫米博福斯山炮12门(总队直属炮兵营装备)。

这个装备在当时是什么水准?

要知道在当时国军人均配步枪比还是30%年代,8500支步枪的步枪配比达到了70%以上。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宋希濂德械36师1万多人也才4000支步枪,日军一个2.5万人的挽马野战师团也才14000支步枪,这么算下来还不如教导总队配枪率高,再说到轻机枪方面,日军抗战初期最强的甲等师团轻重机枪不足300支,而人家教导总队光轻机枪就300+,在重机枪上也是101:72领先于对手,各项指标可以说是当时国军德械师里面的天花板。

再回到教导总队和200师的比较上来看

如果和前期刚成立,且杜聿明担任师长时期的200师相比,教导总队自然是有不如的。

别的不说,就说200师将近200多辆坦克的钢铁洪流以及超高的机动性,对于关内战场的国军来说就是降维打击,两军摆在一起作战,以T26为首的装甲集群可以正面轻松突破教导总队的防线,虽然教导总队在步兵上面是3:1领先,但是装甲兵打反坦克能力一般的步兵,是一打一个准,这就相当于《亮剑》中楚云飞所说的那般,“装甲兵冲击,步兵上去收玉米……”。

而且别忘了200师的机动能力,他们可以利用这个随时可以选择开辟对自己有利的战场,而相反骡马化的教导总队则显得很笨重。

可要说戴安澜时期的200师和教导总队比的话那就不太够看了……

其中在人数上,教导总队要200师多上2000人,相当于一个团,而且不仅是人数领先,就连装备也是碾压。

在最关键的火炮上,两边迫击炮一样,而且都有自己的师属炮兵营,可不同的是在团一级的火炮对比上, 人家教导总队可是有18门步兵炮,这火力就要超200师很多了。同时在轻武器上,教导总队的步枪就比200师4000支,轻机枪多100挺,重机枪多50挺,在双方兵员素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实际可能教导总队更强),装备更好的教导总队无疑是占据上风的。

因此,针对于到底教导总队和200师孰强孰弱的讨论,答案也是很明显,在机械化师时期200师占据上风,而到了戴安澜时期则是教导总队更强……

0 阅读:166
妙之评过去

妙之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