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姑娘快气死我了,一大早晨给我气够呛”。
这天,乘坐地铁时,只见一中年女士快言快语和好友在电话里叨咕起来,叨咕了半天没完没了。
听得出来,一早晨因给姑娘提学习上的要求,被姑娘怼了,而且怼的还不轻。这位女士说,姑娘从小到现在学习上很少让她操心,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即使是现在初三了,成绩不论是在班级还是在年级都在前三名,正常情况下考个重点高中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一大早,见姑娘都准备好要出发了,本是好意提醒了她一句,说今天期末考试,必须要考年级第一名保持住成绩,没想到这句话伤害了姑娘。姑娘马上反驳道,凭啥让我非得考年级第一名,能不能让我轻松一点。
姑娘接着说,从我上学开始你让我轻松过吗,我有过童年吗,除了学习都是学习,干过别的事吗,别人去旅游、去下海什么的,我出过家门吗,一天到晚都是学习,不是学校就是补习班、辅导班。这次考试是我个人的事,我愿意考什么成绩是我个人的事?
说完这话,头都没抬,自己就去上学了。姑娘或许是说气话,或许对她妈妈真有想法,多年来一直想表达而没表达出来。昨天晚上,姑娘还好好的,还学习到深夜12点多,今天早晨为什么为会出现这种现象,妈妈有点不理解。
只听她在电话里说,是这样从小就对姑娘学习要求严格,寻思让她学习好,考上重点高中,之后再考个重点大学,找个好的工作,我就圆满完成任务,就不用再奔波了。
应该说,这位女士的想法没错,和大多数家长的想法一样,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让孩子的出息弥补当年自己未实现的想法。所以说,在关注孩子的学习上特别用力,尤其是在保障上可以说是砸锅卖铁。
如此的想法和付出,是不是都会变成美好的现实呢?回答并非是肯定的,不排除有人成功了,下一代孩子很争气,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达到父母的目的。要知道这样的孩子,即使家长不经常叨咕靠其这种天性,也会成功。
而有的孩子恰恰相反,本来还有点潜力,但由于家长的方法不当,特别是一直的强迫,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本是学习很好的,结果因一个“节”没解开,让孩子的学习受到很大影响,由此不断下滑,最终距离家长的希望还有很大差距。
这是得不偿试的,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学习不行,但过于关注特别是下达指标也会适得其反,如何让孩子的想法和家长的想法同频共振,对于家长来说既要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还要能实现目标,在教育方法上需要动动脑筋,过于乐观和盲目,都不是好办法。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和更多的人。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师友们可关注、可转发,可在下面留言、探讨、讨论与点评。谢谢!
注: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