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的大杀器

傲芙聊宇宙 2025-04-25 19:53:00

在明朝的边事里,有一个词反复出现:夜不收。

夜不收本质上是明朝边军上的精锐,从事着难度高、风险高的哨探、劫营、传事、烧荒等工作,因为其长期在边外活动,至夜也不归,故而得名。

对于夜不收的工作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作用,有文献可以具体说明。杨一清在加嘉靖初年任职三边总制,他有一本《关中奏议》,其中大量记载了边地的军事情况,其中有一篇《斩获犯边达贼首级事》讲到一场战斗。

嘉靖四年六月十一日亥时(19:00-21:00),水泉儿夜不收马骥报告:本日远远望见蒙古五六百骑,赶着马牛四五百头,从青山儿湾行来,往东而去。守备袁英获知情报,立即出兵迎敌。

袁英领军追至石板沟,与敌对战,并差镇羌堡随马夜不收徐镇将自己的行动报告给上级。

而石板沟夜不收尚礼报告:本日申时(15:00-17:00),前蒙古骑兵邀赶牛马,从镇羌河行来,径奔柏杨沟出境去。

三个夜不收,已经将明蒙双方的行动侦察得一清二楚。

情报如此清晰,杨一清就和游击严铠商议后决定:一面差人调取马匹,收拢人畜,坚壁清野;一面行调红城子守备杨和统兵前来本城汇合。

十二日寅时(03:00-05:00),杨一清等人等统兵2600名去抄敌人归路。本日申时(15:00-17:00),兵至火牌水,孤头嘴夜不收罗文秀来报:敌人正行至小水儿饮马。根据这个情报,明军夜驰至常山儿。

三更时分,原差夜不收李玄、彼哨夜不收钱亨一各自来报:瞭望到敌人在红嘴儿河住歇。杨一清同游击严铠将兵分为左、右两哨出击,黎明时分,与敌人敌人五六百骑相接,双方交战,战至巳时(09:00-11:00),敌人退去,明军害怕伏击,也不追击,而是向边城方向退去。而袭踪夜不收马真等报,敌人奔往回水,径透土豹岭而去。

在这场战斗中,至少出现了7名夜不收,分别是:水泉儿夜不收马骥、镇羌堡随马夜不收徐镇、孤头嘴夜不收罗文秀、石板沟夜不收尚礼、原差夜不收李玄、彼哨夜不收钱亨一、袭踪夜不收马真。水泉儿、孤头嘴、石板沟这类很显然是地名,是按照区域派出的夜不收,这类夜不收就负责该区域的情报、警戒工作。而彼哨、随马、袭踪很显然是根据夜不收工作内容的不同进行的分类,比如袭踪就是负责尾随敌人,侦察敌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明朝的夜不收对于战场影响是重大的,而且在不同地点,不同职能分工夜不收共同保障着明军整个作战全过程。

情报对于战争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的情报出现错误,后果不堪设想。这里举一个因为情报失误导致战败的例子:

嘉靖八年十月盘踞在河套的蒙古骑兵,从瓦窑墩南口入寇宁夏,逾贺兰山,众达六七千骑。而明军的派出的谍者没有完全看清蒙古大军,就赶紧向边军报告蒙古只有300余骑。总兵杭雄率领骑兵3000出平羌堡,与蒙古军遭遇,蒙古军先以老弱来战,接着佯装败走,把明军引入了埋伏,明军大败,死92人,伤者78人,丢失马700多匹余,器械甚众。

情报侦察是夜不收工作的核心之一,但他们还要承担很多其他的工作,比如向敌攻杀的任务。嘉靖帝曾经下令:

陕西、山西总督诸臣招选降胡通事及将官骁劲家丁、夜不收三千人,令一谋勇将官统之,扮作胡人乘夜混杀。

嘉靖帝要求夜不收和投降明朝的蒙古通事(即翻译)、家丁一起假扮蒙古人进行作战。

另外一方面,夜不收也有着双面性。夜不收长期出边,尤其是一些人本身就是通事,能够与蒙古人自由交流,他们很多与蒙古人进行交易,甚至成为蒙古人的向导。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大同总兵仇鸾就说:

我之墩军、夜不收往往出入虏中,与之交易,久遂结为腹心。

嘉靖十二年正月,巡按直隶御史闻人诠建议对那些暗中为蒙古人工作的的夜不收进行处罚:

至于各边夜不收墎军往往为虏乡导,宜绳以重法,而优赏其哨了有功者。

同时,夜不收的工作就可以看出,其工作极度危险。

嘉靖四年(1525年)四月,甘州夜不收段兴三与陈驴儿前往古佛寺哨探时,至孤山河为敌所擒。据悉,二人被带到一个叫“雪打班”的地方,见到了敌人头目,并被铁绳拴绊,两人在夜晚乘敌人睡熟,脱逃回明。而肃州参将报,敌人自占领雪打班等处后,不断派专人擒拿明军的夜不收,想要从他们口中打探明军兵力虚实,段兴三等人可能已经泄露明军的情报。

段兴三等人还算幸运,毕竟逃脱了出来。而对夜不收来讲,战死也是常有的事。比如嘉靖三十五年,朝廷嘉奖在甘肃边外夹山墩等处战死的夜不收脱仲祥等59人,他们的儿子全部升职一级。而这样的记录在《明实录》里面,比比皆是。

0 阅读:1
傲芙聊宇宙

傲芙聊宇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