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减负再升级:门诊预交金取消,信用就医能否成主流?

药斗说社会 2025-03-04 05:47:38

从 3 月 1 日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并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这一举措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老百姓热议。长期以来,预交金支付模式虽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过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缴费等候时间的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其弊端愈发凸显。取消门诊预交金以及降低住院预交金,无疑是医疗减负的重大进步,而在此背景下,信用就医模式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能否借此东风成为主流医疗付费模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医疗减负:取消预交金的现实意义

切实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在过去,患者门诊就诊需先交一笔数额不等的预交金,住院更是要缴纳高额押金。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而言,这无疑是沉重的负担。以宿州市中医医院为例,取消门诊预押金后,患者无需提前垫付资金,在完成检查、诊疗等项目后,再通过多种便捷方式完成支付。住院预交金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更是让患者经济负担大幅减轻。如某医院经测算,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某病种过去三年平均住院费用 9000 元,医保报销后个人平均自付 3000 元,医院向该类患者收取的预交金就不得超过 3000 元,相比以往模糊且可能较高的预交金额度,大大缓解了患者的资金压力。

优化就医流程与体验

取消门诊预交金简化了就医流程。过去患者需先充值预交金,若金额不足还需再次充值,繁琐的流程增加了患者就医时间和精力成本。如今,患者门诊挂号、检查、检验、开药等改为实开实收,无需预存资金,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和奔波。一些医院还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自愿前提下保留灵活办理方式,既顺应了时代发展,又兼顾了不同群体需求,极大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

信用就医:崭露头角的新模式

信用就医模式多样探索

近年来,多地积极探索信用就医模式。如有的医院与银行合作,根据患者信用额度垫付住院押金,减少交费结算环节,实现一次诊疗一次付费。在深圳南山区,创新推出 “银行垫付,国企担保” 的信用就医模式,患者无需开通专用信用卡或预缴充值,通过信用模型校验即可获得信用就医额度,满足分级诊疗需求。还有些地方将信用就医与个人信用体系挂钩,如浙江杭州以市民个人信用分 “钱江分” 对应不同门诊和住院授信额度,履约情况影响额度变化,以此约束患者及时还款。

已显露出的积极成效

信用就医模式在实践中已展现出诸多优势。从患者角度看,大大节省了就医时间。广东珠海的黄女士开通 “信用就医” 后,从挂号到就诊、检查、拿药,全程无需排队缴费,就医效率大幅提升。从医院角度而言,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患者就医时间缩短,医院能够释放更多资源服务其他患者。如在一些试点信用就医的医院,门诊就诊人数明显增加,患者周转率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问题。

成为主流面临的挑战

信任与风险防控难题

信用就医本质是基于信用的医疗服务,广大患者信用评估与风险防控至关重要。一方面,如何准确评估患者信用状况存在困难。目前信用评估体系虽结合了多种因素,但仍难以全面精准反映患者信用水平。另一方面,逃费欠费问题是医院推行信用就医的一大顾虑。一旦患者恶意欠费,医院将面临资金损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刘铮就曾提到,过去因患者恶意逃费,一些医院不得不取消类似政策。虽然部分地方通过建立黑名单、记入征信等措施防范,但在实际执行中,如何平衡信用惩戒与患者特殊情况,避免过度惩戒,仍需进一步探索。

普及推广困境

信用就医在推广过程中面临诸多障碍。首先是老年群体接受度不高。北京的王先生表示,父母年纪大,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注册签约存在困难,且对还款方式、手续费等问题存在担忧。其次,部分患者已形成固定支付习惯,对新的信用就医模式存在抵触心理。还有一些患者认为现有的支付宝、微信、医保卡支付方式已足够便捷,不愿尝试新方式。此外,信用就医模式在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推广程度不均衡,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因技术、资金等问题,难以快速开展信用就医服务。

跨区域就诊的复杂性

对于医保患者跨区域就诊,门诊和住院取消预缴费的落地实施面临挑战。各地医保政策、报销比例、结算方式存在差异,信息系统尚未完全实现互联互通,导致跨区域信用就医的推进困难重重。患者在异地就医时,可能因信用体系不兼容、报销流程复杂等问题,无法顺利享受信用就医服务。这不仅影响患者就医体验,也制约了信用就医模式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

多方协同推动信用就医发展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牵头完善医疗领域信用体系。整合金融、公安、医疗等多部门数据,构建全面、精准的患者信用评估模型。同时,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对于非恶意欠费的患者,在其履行还款义务后,给予信用修复机会,鼓励患者积极维护自身信用。此外,加强对信用就医风险防控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如保险公司介入,为医院可能面临的欠费风险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加强宣传与培训

医疗机构要加大对信用就医模式的宣传力度。通过医院官网、公众号、线下宣传册等多种渠道,向患者详细介绍信用就医的流程、优势、还款方式等内容,消除患者疑虑。针对老年群体等特殊人群,开展上门宣传、现场指导等服务。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信用就医操作流程,能够为患者提供准确、高效和耐心的指导和服务。

推进信息系统整合与共享

加快各地医保信息系统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跨区域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信用信息平台,患者在不同地区就医时,信用信息能够实时共享,确保信用就医服务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推动医保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信息合作,实现医保报销与信用支付的无缝对接,简化患者就医结算流程。

门诊预交金的取消为信用就医模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尽管目前信用就医模式成为主流还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各部门齐心协力,其有望在未来医疗付费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加便捷、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推动我国医疗服务水平迈向新高度。

信息来源:央广网

编辑:良佑

审核:弘毅

0 阅读:0
药斗说社会

药斗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