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时至今日,宇宙探索的梦已走过百余载,曾几何时,这一壮阔征程的主导者美国,长期雄据主导航道,一直被视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当家花旗手"。
就在这一领域的后起之秀中国实力迅猛发展,贏行在新的里程碑时,老美航天科技统治地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4年6月25日,当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返回器在内蒙古大草原预定着陆区整装落地时,这才让世人看清:在通往宇宙的征程上,中国的步伐正变得愈发坚实有力、稳健有余。
嫦娥六号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的探测器,本次任务亦是世界首次在月背实现地质样品采集和封装运载,平稳着陆内陆区域并胜利归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
4月24日,这艘造价约50亿元的航天器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9天后,它进入环绕月球运行轨道,5月9日精准着陆在西北雷克岩区月背表面,机器手伸出钳臂,有条不紊地采集并装箱近2公斤岩石、土壤样品。
6月4日,携带"宇宙遗珠"的返回器与周围的上升主动力系统成功分离,数周后的6月24日深夜,返回器以每小时约11公里的速度"打了个火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以特有的"梯垫式"再入方式成功减速并软着陆内陆区域。
中国这颗第六枚登月"探月明珠",就这样生生将从地球上万里追逐往返月球120万公里的宏愿化为现实,获得了世界第一颗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原液"。
凤鸣九天,中华星辰耀日月,当代航天事业之高光时刻。
这份耀眼的成就,被国际航天界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崭新突破与跃迭,中国科学技术的骄傲见证。
因而在此之后,一向对中国技术遲疑甚至存有避忌心理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纳尔逊,亦对中国近来汹涌澎湃的航天实力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正面肯定。
"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嫦娥六号任务的成功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在就该任务成功接受采访时,纳尔逊直言不讳地说道。
这一表态,与美国往日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评价判断可谓有天壤之别,彼时美方官员对中国发展尖端技术领域往往是一种"不以为然"、"自命不凡"的态度。
而今日,这一高傲态度不得不在事实的淬煅之下,转为一种正视与认可,招认中国航天技术已在关键领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
这种判断的转变,表面上与嫦娥六号的骄人成就直接相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得追溯自美国在相关领域的处境。
纳尔逊直白承认中国航天技术实力,实则是出于无奈而非坦诚,这种无奈感,正是源自美国最近在航天领域遭遇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困境,加之一些已酿成祸根的旧毛病正在凸显威胁。
2024年6月,美国波音公司试飞"星际客机"载人航天飞船,执行了一项太空试验任务,本应是其崭新发展重点的重头戏,却反映出了美国航天事业的诸多隐患。
眼下,搭乘这艘被寄予厚望的飞船执行试验任务的两名宇航员,已近两个月滞留在太空,迟迟无法按原计划返回地球。
导致这一困局的根源诸多:
一是"星际客机"飞船本身存在严重的技术缺陷,在发射和对接过程中多次出现故障,机体外部的氦气储罐发生泄漏,部分关键推进器也遭到不同程度损坏等。
二是这两名远赴太空的宇航员年事已高,一位61岁,一位58岁。长期滞留无疑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更糟的是,由于技术原因,飞船顽疾未能彻底根治,返航日期一再推迟,让他们陷于一种无期徘徊太空的窘境。
三是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还与美国实施的一些对外制裁政策有直接关系,由于被列入制裁清单,波音公司无法从俄罗斯等国家获取原本计划采购的一些关键零部件,从而影响到复杂系统的正常运转。
四是在实际决策层面,可以看出美国航天界也存在一些可谓是"自作聪明"的陋习,比如为了在太空探索方面大干一场,竟然派出了这样两名年事已高的长者去执行关键任务,就容易令人质疑美国航天人才储备是否充裕,以及决策者们是否过于冒进。
而在这一切困境背后,影影绰绰可见美国埋下祸根的一个关键旧患,那就是其多年来在航天领域人为设置的"门槛"。
为了确保自身优势地位,美国于2011年在国会通过了"沃尔夫条款",从法律层面明令禁止国家航空航天局与中国开展任何形式的合作。
这一看似"一己之私"的条款,其深层动机实则是对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势头的忌惮,谁也没料到13年后的今天,这一禁令不仅仅成了阻碍中美在航天领域互鉴共进的绊脚石,更一度让美国陷入了想要向中国求援也无从开口的尴尬境地。
面临如此困局,即便美国官员对中国航天实力"挚意"肯定,言语中也充满了无奈和艰难,正是这份无奈,让纳尔逊也在旧习难改中,朦胧表达出期望未来中美能在航天领域加强合作的愿景。
可遗憾的是,要确切实现这一愿景并非易事,究其根源,还在于当今世界科技强国之间,仍存在固有的猜忌、互疑和不确定性。
纵观世界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古往今来,凡是抱有"关门锁国"之心、对他人视而不见的民族和国家,终将在时代洪流的肆虐中渐露疲态,最终迎头赶上衰微的命运。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航天事业如火如荼,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无垺,更需要全人类空前的通力合作,否则任何一方若执意排斥他人、关门自守,那其实早就在熄灭了属于自身的希望之火。
回看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历次壮举,其困难重重,但最终能啟偻着陆,一去一复十余年,皆汇同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博大博识的包容胸怀。
中华文化自古就有"海纳百川"、"有教无类"的人文理念,在全球科技发展的大潮中,这正是中国航天事业能一往无前、不断突破的根本动力。
同样的,如果美国能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科技前沿,秉承这份胸怀气度,了却内心的成见和戾气,那么无论是在航天领域,还是其他任何科技版图,它都将云思雄阔,步步向前。
正如老子所云:"智者不伪,必有过;不伪故无过。"只有摒弃窠臼守旧的思维,真正放怀,与时俱进,与他者同心同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在科技的浪潮中永葆青春活力,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或许对于中美两个航天强国而言,能坦诚相见、化解芥蒂,同舟共济方成大器。
寻求相互理解、促进欣欣向荣的发展,比单打独斗明智许多,只有真心互信、合作共赢,彼此才能在人类航天事业的崭新赛场上旗鼓相当、手挽着手,攻无不克、无所不能。
在前夜月华流淌的时空长河中,还将有多少光怪陆离在等待着人类去开掘和体味?[笑]
心中时刻怀有宽阔博大的胸襟,才不会辜负每个人对浩渺太空的向往之梦,让世界于吾辈乘浪高歌,再接再励,开辟更为美好的未来吧。
参考素材:中国质量新闻网2024.07.02---嫦娥六号实现“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
新京报2024.06.27---国家航天局:美国“沃尔夫条款”阻碍中美两国航天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