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的时代,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化身超现实主义者的时刻,或许这是为什么百年后人们依然在重新审视超现实主义艺术。
在上世纪20年代,超现实主义运动以巴黎为中心辐射了欧美艺术界。2024年是超现实主义发起奠基人之一安德烈·布雷东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发布100周年。百年后,马格利特、达利之外,你又认识了哪几位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
12024销冠雷内·马格里特(Rene Magritte)
雷内·马格里特来自比利时,他被称为“问题性”画家,只因他画中所表达是关于一个个哲学问题的深思。
雷内‧马格利特《图像的反叛》
1922年,马格里特看到了契里柯的复制作品《爱之歌》,从此确定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在迁居法国郊区后,进入了创作上的旺盛期,他不受流行的新技巧影响,而专注于创作奇幻的、恐怖的、充满特殊构想的形象。1930年回到布鲁塞尔,远离巴黎的他不再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二战以后,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回顾展再次被人们所知。
雷内‧马格利特《光之帝国》
过去一年,马格里特的《光之帝国》以1.21亿美元成交,创下艺术家拍卖纪录的同时,更成为去年唯一突破1亿美元关卡的拍品,同时根据artnet的数据,他以最高拍卖总额3.123亿取代了2023年的销售冠军毕加索。
2网红鼻祖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
萨尔瓦多·达利是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大师级人物,与毕加索、马蒂斯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达利家族合影,1910年
达利生于西班牙的小镇,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求学期间,他行为怪诞,着装不拘一格,两撇独特上翘的小胡子,常常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1926年,达利前往艺术之都巴黎,结识了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巨匠,后加入了超现实主义流派。
萨尔瓦多·达利 《记忆的永恒》布面油画 1931年 24.1x33cm纽约现代博物馆
菲利普·哈尔斯曼《原子达利》,1948年
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思想的影响,达利首先创造了自我诱导的疯狂、偏执状态,再从头脑中的某一件物品开始创作,将梦境般的影象与大师般的绘画技巧绝妙混搭,尽情挥洒心中的恐慌、欲望和不确定。
3符号玩家胡安·米罗(Joan Miró)
“像孩子一样画画”的西班牙艺术家胡安·米罗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
毕加索与米罗在法国穆然,1967年图片来源:SEEMALLORCA
1919年米罗离开家乡,首次巴黎之行最大的收获结识了许多艺术界朋友,毕加索还买下了他的一张自画像,并一直珍藏着。
1925年,米罗的《哈里昆的狂欢》参加了在皮埃尔美术馆举行的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展览,从这之后,他的作品被人们称为“梦幻绘画”。米罗坚持走自己的艺术之路,以无意识和梦幻为指导,做纯粹而自由的表达。
胡安·米罗《晨星》,纸面水粉,38x46cm ,1940年图片来源:胡安·米罗基金会
对于内向而敏感的米罗来说,画画是他一生中习以为常的工作。从1930年起,他作品定期在纽约等城市展出,作为超现实主义领袖人物在美国艺坛产生了很大影响,名望仅次于毕加索。
4超现实主义的达·芬奇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德裔法国画家马克思·恩斯特的作品展现出漫无边际的想象力,他汲取自日耳曼浪漫主义和虚幻艺术的梦幻般的诗情画意氛围,令全世界惊异不已。
马克斯·恩斯特《家里的天使(超现实主义的胜利)》1937年
移居巴黎后,他投身于超现实主义的潮流中,并在1925年发明了拓印法,以此来激发视觉的吸引力。二战爆发后,在佩吉·古根海姆的帮助下他来到美国,与杜尚、夏加尔等其他从战争中逃出来的艺术家一起推动了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1954年,恩斯特获得了第27届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大奖”,与此同时,超现实主义运动也开始逐渐步入尾声。
恩斯特的绘画交织着对人类梦境的痴迷以及对梦境的超现实解释,他甚至将现实场景与梦境中的物体通过艺术家自己的理解重新解构以崭新的图像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恩斯特就像是一个造梦者。
5
幻梦摄影师
曼·雷(Man Ray)
曼·雷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摄影作品价值远远超越其他所擅长的艺术形式的艺术家。他的世界是工作室,尤其是暗房,在那里他像炼金术士一样用银和盐诱导照相纸上的幻象。
《天⽂台时间——情⼈》 1934/1967 多⾊⽯版画 图⽚由曼雷国际协会(巴黎)惠允
1921年,曼·雷抵达欧洲,很快就成为巴黎精英和艺术人群的非官方摄影师。当时流传着一种说法:“被曼·雷拍,就意味着你成为名人了。”
曼·雷的绘画从风景画到立体派,不停跟随艺术最新风尚摇摆。但是作为摄影师,他的创作则体现了独树一帜的个性和想象力。他说过“我不拍摄自然,我拍摄我的想象”。
《安格尔的小提琴》,1924年
曼·雷在艺术市场同样受到追捧,他将一对音孔的图案画在了模特的背部,使其身体在照片中形成了一把小提琴的《安格尔的小提琴》,2022年在佳士得纽约以1241万美元成交,是拍卖史上最贵的一帧照片。
6拒做缪斯的女巫利奥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
2022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梦想之乳”出自利奥诺拉·卡林顿于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同名暗黑童话绘本。至此她的名字才被艺术圈重新提起。去年的纽约拍场,卡林顿的《达戈贝尔的分心》以28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随即晋升为“最贵”英国出生的女性艺术家。
利奥诺拉·卡林顿,《达戈贝尔的分心》,1945年 图片来源:苏富比
尽管当时学术界对女性并不看好,卡林顿却凭借着天分与努力辗转于伦敦各大美术学院。19岁那年,她进入了伦敦奥占方美术学院,获得了正式接触超现实主义者们的机会。1936年,伦敦国际博览会上初见恩斯特的画作便被深深吸引。次年,两人再次相遇并火速坠入爱河,卡林顿迅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关注强调万物、自然和宇宙的传统神秘元素。
艺术家利奥诺拉·卡林顿与马克斯·恩斯特
卡林顿笔下那些令人惊叹的画面,像是从幻觉中走出,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童话般的奇妙与梦境的虚幻,如同在讲述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
7MoMA的第一夫人梅拉·奥本海姆(Meret Oppenheim)
梅拉·奥本海姆的“恋物癖”艺术由茶杯、毛皮、高跟鞋和其他女性家居用品制成,以食物、性、死亡和束缚为主题,自带有恶作剧的色彩。
1985年,梅雷特·奥本海姆在苏黎世为150双手套签名。摄影:Bice Curiger
18岁的奥本海姆来到巴黎,曾为曼·雷做过一段时间的模特兼助手。1936年她与毕加索共进午餐时,启发她随后将瞪羚皮毛覆盖在一套茶杯、茶碟和汤匙之上,称之为《物品》。
梅拉·奥本海姆《物品》,1936年,MoMA收藏
《物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首任馆长阿尔弗雷德·H·巴尔看中,成为该馆永久收藏的第一件女性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她也因此被戏称为“MoMA的第一夫人”。虽然奥本海姆并不是1930年代唯一一位将日常事物融入创作的艺术家,但她的毛皮茶杯依旧被认为是典型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之一。
8超现实主义运动"女主人"多萝西娅·坦宁(Dorothea Tanning)
多萝西娅·坦宁在职业生涯早期就与超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25岁的她前往纽约寻梦,1936年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的名为“奇妙艺术、达达与超现实主义”的展览轰动全球,坦宁也为这些新锐作品所折服,更意识到超现实主义与自己正在探寻的画风不谋而合。
多萝西娅·坦宁《生日》,1942年
很长时间,坦宁的风格受到超现实主义影响的,她开始将一些欲望主题、神秘符号和荒凉的空间相结合。后期,她的绘画风格转向了抽象,一切都变得更具暗示性,其中暗示的主体大多都是女性。
9毕加索只是她的标签之一朵拉·马尔(Dora Maar)
尽管朵拉·玛尔经常被人以毕加索的情人而提起,在缪斯之外不可忽略的是,玛尔也是一位极富天分的艺术家。尤其在1930年代,她所创所的一系列挑衅性的蒙太奇摄影成为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标志性作品。
朵拉·玛尔《无题(手和贝壳)》,1934年,巴黎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在毕加索的引导下,玛尔逐渐把创作的重心从摄影转向绘画。在80年代她再次回归摄影,这一次她的兴趣不再是街头风景,而是在暗房中进行上百次的实验,将她的抽象绘画与摄影达到了平衡。
10超现实主义之谜李·米勒(Lee Miller)
人们或许对李·米勒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她毕竟不在毕加索、达利等耳熟能详的艺术大师之列。但在20世纪上半叶,超现实主义大行其道的巴黎,无论是作为模特出现在毕加索的画布上,还是在曼·雷的摄影室中担任缪斯女神,米勒绝对生活在聚光灯下。
李·米勒《空间肖像》
米勒的艺术实践以摄影为媒介,她独特的视觉风格深受超现实主义影响,善于从怪异或奇异的角度让人们重新审视女性的身份与位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以《Vogue》杂志记者的身份,深入前线报道战争,摄影也从超现实主义逐渐转向战地摄影。她擅长运用对比强烈的画面,展现战争中的生与死、美丽与丑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