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衔有多少黄埔毕业生?毛主席得知结果大笑:蒋校长要生气喽

青春不散宴 2025-01-22 10:30:50

1955年授衔前夕,彭德怀副主席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完毕后,毛主席问彭德怀:“老彭,拟授将帅中有多少黄埔出身?”

彭德怀报出一数字,毛主席闻后大笑,言:“这下,蒋介石可要恼怒了。”

1924年,孙中山在广东黄埔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并任命蒋介石为校长,该校成为蒋介石日后崛起的重要基石。

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员活跃于黄埔军校,一期学生中,“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为共产党人,另有徐象谦,因沉默寡言被蒋介石视为无出息。

令人惊讶的是,最终,被他瞧不起的那位,竟使他的部队连连败退。此人正是开国元帅徐向前,原名徐象谦。

蒋先云北伐时英勇牺牲,极为有名。陈赓则始终不渝,坚持斗争,最终成就非凡,成为新中国开国大将。

陈赓依据其资历本可争取元帅之位,但大革命初期,他随周恩来赴上海从事特科工作,错失建立根据地机会,故而最终被授予大将军衔。

林彪为黄埔军校四期学员,蒋介石曾低估其潜力,认为他沉默寡言且身材不高,断定其日后难成大器。

事实证明,蒋介石在识人上有误。解放战争时,林彪率四野大军击败百万国民党军,从东北攻至海南岛,此战果令蒋介石不得不服。

开国元帅叶剑英与聂荣臻,虽未就读黄埔军校,却担任了该校的教官与老师职务。

叶剑英时任教授部副主任,聂荣臻则兼任政治部秘书与政治教官,负责政治部组织宣传,并教授政治工作、社会发展史等课程。

黄埔军校学生尊称聂荣臻为老师,此举恰如其分,毫不夸张。

还有一位元帅,陈毅,同样毕业于黄埔军校,但非广东本校,而是武汉分校。他以其卓越才能,成为该校分校的杰出代表。

南昌起义前夕,陈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共委书记(政治部文书),据此而言,称陈毅为黄埔军校出身,亦合乎情理。

共和国十大元帅中,五位源自黄埔军校,彰显其历史重要性。此外,众多开国大将、上将、中将及少将亦出身黄埔,人才辈出。

上文提及,大将陈赓毕业于黄埔军校,与之相似的有罗瑞卿,他与陈毅同为武汉分校出身,还有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许光达。

罗瑞卿乃毛主席爱将,首任公安部长,功绩显赫,深得信任。毛主席赞曰:“天塌有罗卿顶。”又言:“罗卿伴侧,我心甚安。”

许光达获大将军衔受质疑,但需知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不仅依据战功,还考虑资历与代表性人物等因素。

红二方面军中,许光达最具代表性,被授予大将军衔理所应当。他高风亮节,主动请求降级待遇,令人钦佩,也让心存不轨者惶恐不安。

开国上将中,多位毕业于黄埔军校,包括周士第、张宗逊、杨至成、宋时轮、郭天民、陈伯钧、陈明仁等人。

这些人均非等闲之辈,尤以陈明仁为甚。

陈明仁乃黄埔一期毕业生,却未全心向共,反成蒋介石麾下爱将。解放战争中,他率部击败林彪,此役成为其军事生涯中的辉煌成就。

1949年,陈明仁与程潜在长沙发动起义,毛主席深感欣慰。建国后,基于其贡献,陈明仁被正式授予上将军衔。

周士第在南昌起义时担任师长,职务颇高,相比之下,当时粟裕为班长,林彪为连长,陈毅为团干部,因此他的境遇显得有些可惜。

为何在授衔时,周士第的军衔却不及他人?

广州起义后,周士第离队流浪数年,直至1933年才重返革命队伍。尽管他后来为革命多有贡献,但因离队经历,已失去竞选大将的资格。

成为上将是十分出色的成就,这标志着个人军事生涯的高峰,是努力的肯定,已属极佳成果。

开国中将中,郭化若、彭明治、曾泽生、阎揆要、常乾坤、倪志亮、唐天际、王诤及谭希林等,均在各革命时期为党组织作出重大贡献。

王诤原为俘虏兵,但凭借卓越的无线电技术,最终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事业的奠基人。

曾泽生将军领导的50军在抗美援朝战役中,坚守阵地阻击敌军50余日,因此,他与该军被誉为“地表最强防御队伍”。

开国少将中,黄埔军校毕业生增多,包括袁也烈、白天、方之中、李逸民、洪水、曹广化、廖运周、周文在、张开荆、高存信、徐介藩、朱家璧等人。

众多开国将军皆出身黄埔军校,对校长蒋介石而言,无疑是重大打击。这也反映出蒋介石失却民心,其失败命运,已然注定。

0 阅读:20
青春不散宴

青春不散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