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秦朝末年,朝纲不振,风雨飘摇,而那宫廷之中,却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却又暗藏玄机的大戏——“指鹿为马”。
这一出戏,表面上看似赵高肆意妄为,侮辱了在座君臣的智商,实则不然,此中深意,且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那日,阳光斜照,宫宇巍峨,秦二世胡亥高坐龙椅,群臣分列两侧,气氛凝重而压抑。忽闻殿外脚步声急促,赵高,这位权倾一时的宦官,手执一根长鞭,身后跟着几名小厮,小厮们扛着一只庞然大物,用布帛紧紧包裹,不知何物。
赵高缓缓步入大殿,面带微笑,眼神中却闪烁着莫测高深的光芒。他行至大殿中央,轻轻一挥衣袖,示意小厮将所扛之物放下。
随着布帛被缓缓揭开,众人定睛一看,竟是一头鹿!这鹿毛色斑驳,四蹄轻颤,显然对这陌生的环境感到惊恐。
一时间,大殿之内,议论纷纷,群臣面露诧异之色,心中暗道:“这赵高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只见赵高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诸位大人,此乃千里马也,吾特献于陛下,以表忠心。”
此言一出,犹如晴天霹雳,炸得满座皆惊。有人掩口而笑,有人皱眉沉思,更多的人则是面面相觑,心中暗骂赵高:“此等伎俩,岂不是侮辱我等智商?”然而,赵高却似全然不顾众人反应,目光如炬,直视秦二世胡亥。
胡亥初时也是一愣,但转念一想,赵高向来狡猾多端,莫非此中另有深意?于是,他强压下心中疑惑,故作镇定道:“爱卿所言极是,此马果然神骏非凡。”言罢,还装模作样地点了点头,以示赞许。
这一幕,更是让群臣心中五味杂陈。有的大臣心中暗自思量:“陛下分明是在配合赵高,此等荒谬之事,竟也能认同,可见赵高权势之大,已非一日之寒。”而另一些大臣,则是愤愤不平,认为秦二世已被赵高彻底蒙蔽,国家危矣。
然而,赵高心中却自有盘算。
其一,他借此机会向所有人展示了自己强大的权力气场,连一国之君都可随意摆布,更何况这些朝臣?此举无疑是在向世人宣告:在这大秦宫廷,赵高才是真正的掌权者。
其二,赵高巧妙地操控了秦二世胡亥,让他在这场闹剧中丧失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胡亥本就不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他贪图享乐,昏庸无能,对赵高更是言听计从。赵高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这场荒谬的戏码,进一步加深了胡亥对自己的依赖和信任,使得自己能够更加肆无忌惮地操控朝政。
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这场戏对大臣们的一次考验。赵高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大臣们对他忠诚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个人的生死存亡。于是,他故意布下这个局,就是要看看哪些大臣能够对他言听计从,哪些大臣会不买他的账。
果然,随着“指鹿为马”事件的发酵,朝臣们纷纷表态。有的人为了讨好赵高,违心地附和说那是马;有的人则坚持原则,直言不讳地指出那是鹿。赵高冷眼旁观,心中已有计较。那些附和之人,自然成了他眼中的“忠臣”,日后自会得到提拔重用;而那些直言不讳者,则被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日后必除之而后快。
这一出“指鹿为马”的大戏,表面上看似赵高在侮辱群臣的智商,实则却是他精心策划的一场考验。
然而,即使那些通过了“考验”的人,也不过是赵高手中的一枚枚棋子罢了,随时都有可能被他牺牲掉。
“指鹿为马”这一出大戏,虽然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却深刻地揭示了赵高的权谋。但是,一个国家啊,若是陷于那权谋的漩涡之中,整日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哪还顾得上黎民百姓,哪还谈得上国泰民安,哪还能长久繁荣?即便一时兴起,怕也难长治久安,到头来还是一片萧瑟,满目疮痍哟!
文化茶座73
文化茶座 · 目录
上一篇“驭民五术”让中国人苦了两千多年下一篇为什么“奴才”们对社会不满而又拼命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