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完全相同的养老金案例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使同一天参加工作,也会因生日不同导致退休时间有别,再加上收入差异进而缴费档次不同。我们只能寻找非常接近的案例去对比,通过差异来分析。
假如两个人的缴费时间一样,连指数都一样,他们的养老金会相同吗?
前提:由于男女退休时间不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存在很大差异,不做对比,比也没意义。依旧有人视而不见,建议先去配个眼镜。

又有杠精说指数也要分男女,真以为指数是公厕啊!
两个江苏实例,均为2025年退休,计发基数8785元。
案例一:

1994年6月参加工作,2025年1月退休,缴费30年8个月,基础养老金平均指数0.6023,过渡性养老金指数0.8385。个账108610.79元
案例二:

1992年1月参加工作,2025年2月退休,缴费30年9个月,基础养老金平均指数0.6023,过渡性养老金指数1.3882。个账87148.93元。
前文已强调,鉴于男女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差异,不对比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
相同点:
1、缴费年限近乎一致,仅相差一个月,可忽略不计。
2、基础养老金指数相同0.6023,基础养老金指数化工资相同。

不同点:
1、个账余额不同。缴费时间虽然一样,个账余额差距较大。案例一为108610.79元,案例二为87148.93元,相差21461.86元。
2、过渡性养老金年限不同。由于参加工作时间不同,过渡性养老金年限不同,案例一为1年7个月,案例二为4年,相差2.42年。
3、过渡性养老金指数不同。案例一为0.8385,案例二为1.3882。

原因分析:
1、基础养老金指数虽一样,形成过程不同
案例一全程没有断缴,94年-95年的实际缴费指数0.8385,全程0.6023,说明主人公后期缴费档次略有下降但不严重,全程缴费比较均衡,最终账户本息累积到10.86万。
案例二94年-95年的实际缴费指数1.3882,全程0.6023,说明主人公后期缴费档次下降严重,且有断缴。个人账户积累主要集中在前期,后期乏力,最终个人账户本息累计仅有 8.71 万元,可见这 0.6023 的平均指数主要依靠前期较高的缴费时段来支撑。

2、过渡性养老金年限及指数影响大
案例一过渡性养老金年限短且指数低,25年按照70%比例发放为115.63元,26年100%发放为139.66元
案例二参加工作早,过渡性养老金年限长,且指数高,25年按照70%比例发放为483.63元,26年100%发放为585.38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推移到明年,二人养老金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主要体现在过渡性养老金上。
即便指数相同,受开始缴费时间和缴费过程不同,会形成前高后低、前低后高、或稳定缴费的情况,所形成的个人账户部分会存在差距。这个案例是江苏案例,过渡性养老金使用江苏的计算方法。如果放在其他省份,则情况各异,因为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各有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