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回忆录中的绝密计划!若无西安事变,中央还有最后一个杀手锏

功标青史呀 2024-12-11 10:26:03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进而将觊觎的目光看向整个中国。国家危亡之际蒋介石却仍然奉行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始终无法汇集全国力量一致抗日。

而随着1936年西安事变的爆发,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换一种角度来想,如果没有西安事变,未来又是如何?恐怕不容乐观。

对于这个问题,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中有了答案,如果西安事变没有爆发,那么中央还有最后一个杀手锏。

1、回忆录中的绝密计划

1936年西安事变的爆发可以说是为抗日战争送来一缕春风,就是在其顺利解决之后,国共两党才达成了统一战线的约定,是抗日战争中的重大转折点。

但有人也会疑惑,如果没有西安事变,中国抗日战争会走向何处呢?

在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中,我们看到了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

回忆录中详细的记载了当时战争时期的各种局势以及中央的命令和计划,其中,涉及到西安事变前的文字让我们惊讶——若没有西安事变,中央也已经制定了另一个周密计划,绝对不会使革命半途而废,可是说是中央最后一个杀手锏。

这个计划就是——第二次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顺利完成长征计划,逃脱了国民党的大围剿。虽然已经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作为领导人的毛主席却高兴不起来。

原来,当时的红军虽然已经成功会师,但由于国民党追兵的存在,将红军分成了以黄河为界的东西两个部分,难以进行统一调配。

同时,基于陕北地区的情况,比之前多了一倍多的大部队在此地,实在没有办法保证基本的生活和补给。于是,中央就制定了一个新的计划。

一方面,放弃宁夏战役,另一方面率领东部军(黄河以东)离开陕北,实行东进山西,再到晋冀豫交界,之后进入安徽与山东之间,再到鄂豫皖,鄂豫陕,最后再回到西北的圆圈式的作战计划,简称“第二次长征”。

但长征刚刚结束,大部队并没有恢复好,再加上这次计划如果实施,将会比第一次长征更加艰难。

考虑到这样行动的风险性,中央也犹豫了。于是就只通知了朱德、彭德怀、贺龙等5人,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内部也出了大事。

因为张学良坐拥几十万东北军的缘故,蒋介石数次致电,让张学良去“剿共”,但如今日本盘踞东三省,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

张学良认为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该如何应对日本人,而不是将枪口对着自己人。

但蒋介石不同意停止剿杀红军,对日作战,蒋介石的一意孤行使得张学良不得已之下发起兵谏,最终,西安事变爆发。

但如果西安事变没有发生的话,红军就要进行“第二次长征”以应对当时的情况了。

2、若无西安事变的红军

如果没有西安事变,那么当时的红军就会在结束长征之后,短暂的留在陕北,之后为了保留大军主力,以及顺利将东西两部分大军集合,势必要进行第二次长征,并与国民党进行殊死抵抗。

再加上当时的陕北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贫瘠,根本不适合种植作物来进行部队的补给,天气又逐渐寒冷,战士根本没有足够的衣物来抵御寒冬,更别提作战了。如此一来,红军的力量将会受到大量损失。

而此时的张学良作为东北军的将领,之所以受到东北军的尊敬,就是因为他承诺带东北军回到东北,眼看着好不容易冒着危险和共产党谈好之后,准备联合起来打回去了,他们却要转移,张学良必定不会甘心。

虽然他清楚靠蒋介石想夺回东北,属于天方夜谭,但又不能寻找苏联的帮助,只能再次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而蒋介石势必会将他当做自己手中的刀,深深地插到红军的身上。多方影响下,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必定会被拉长,民族苦难也会加深。

但如果西安事变发生并且顺利解决,一切又都是新的走向了。

在《徐向前回忆录》中,他曾写道:“事变发生后,全局改观,中央遂决定放弃主力红军东出或者南出的战略转移计划,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同志去西安,会同张学良处理善后事宜……”

由此可知,西安事变的发生和解决减轻了中央在陕北地区的战斗压力,而与张学良的联合行动也让蒋介石两面受敌,不得不重新考虑国共合作的可能。可见,西安事变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走向是何等重要。

正是因为它的发生,使得国共两党确立了联合抗日的意向,缩短了中国战场上对日作战的时间,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进程,对中国局势走向有着深刻影响。

即使没有,中央也不会坐以待毙,一定会拼尽全力保留中国革命的火种,进行严密计划的实行,不会让蒋介石的计划得逞。

在当前视角下,我们不得不承认,西安事变确实是一次重要且有意义的举措,它的发起者张学良也正如毛主席和周总理说的那样,是一个“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0 阅读:40

功标青史呀

简介: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