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业10多年的妇产科医生朋友说,她见证过数万名产妇和婴儿啼哭的幸福场景,现在越来越觉得。孩子是来报恩还是讨债的,其实在他们刚出生时,就已经“剧透”给了我们。
哭声不同的两个小婴儿朋友说,她接生过一个产妇小宁,因为是初产妇,宫口开得慢,整个产程持续了10个多小时,小宁疼的满脸都是汗,双手一会儿抓着床单,一会儿抓着床栏,宫锁来袭她就忍不住发出痛苦的呻吟声,真的太疼了!
又过了两个多小时,小宁的儿子出生了。宝宝只是哭了几声,接着就安静下来了。护士给他擦完身子,他就安静的躺着,也不知道是睡着了,还是在想什么事情,小眼睛半睁开半闭着。
接着又来了一个产妇,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虽然也是初产妇,但宫缩很急,而且产程不到1小时,宝宝就出生了,接着就开始撕心裂肺的哭。
助产士在给宝宝洗澡时,差点手滑,宝宝就掉下去了。而且,宝宝的小脸憋得通红,两条小腿还不停地乱蹬。
朋友说,像这样截然不同的宝宝,她遇到过好多次,一个乖巧安静,一个啼哭不止,从出生那一刻起,他们的不同“性格密码”就展现无遗,一个是来“报恩”的,一个是来“讨债”的。
每个孩子都有先天体质的奥秘从婴幼儿发展角度来讲,孩子的“报恩”或“讨债”体质,并非毫无根据的猜测,和自身有一定关系。
出生安静、容易安抚的宝宝,感官敏感度较低,适应能力强。相当于自身有“缓冲垫”,外界刺激被过滤掉一大半,所以更容易适应。
而出生就开始哭闹、停不下来的宝宝,神经系统相对敏感,由于出生后,对环境变化不适应,很容易感到烦躁、不安。
我家大宝出生属于很安静的那种,医生说,这孩子,来报恩的吧?怎么哭了几声就睡着了?等我见到他,也是很安静,哼了一声,就趴在我身上开始找奶吃。
二宝则不同,不光哭闹,小腿还乱动,护士竖着抱了好一会儿,才交给我。
你看,即使是同一位妈妈生下的宝宝,先天体质也是不同的。现在养育俩孩子,我也还是觉得,一个省心,一个操心。也许就像朋友说的那样,一个是来“报恩”的,一个是来“讨债”的。
试着把“讨债”养出恩情二宝出生后,我常常感到心力交瘁,甚至有好几次,差点崩溃了。娃爹跟我说,不管如何,都是咱亲生的,想想也是。自己学了那么多儿童心理学知识,还有育婴师的身份傍身,怎么能搞不定这个“讨债”娃呢?
所以,我开始尝试,想要把“讨债”的二宝,当成福气,慢慢培养,享受做他妈妈的时光。
如果你娃也是个“讨债”娃,我建议可以从下面三点试试看,或许能让你的养育路,更轻松一些。
首先,分清“真假”需求。
当宝宝开始哭闹时,父母首先要学会分清“真需求”还是“假警报”。可以先观察10秒,看看宝宝的反应。如果还是断断续续的哭,眼睛睁开,可能就是想要求关注;如果哭的脸色发紫、身体紧绷,需要马上检查,是不是呛奶了,还是发烧了?
尤其是“讨债”娃,特别会“假哭求关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抱起来(1岁以内)安抚,也可以轻轻拍拍,跟他聊聊天,一样可以让他心情愉悦起来。
其次,用规律打败混乱。
从宝宝出生后,每天喂奶、换尿布、睡眠的时间,基本都是固定的。家长可以做个记录,摸清楚规律。
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在吃奶前10分钟,开始哼唧、蹬腿,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讯号。慢慢找到规律后,随着宝宝成长,之后的变化,也会变得有迹可循。
最后,妈妈先爱自己。
所谓“讨债”娃,其实就是说精力很旺盛,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儿。除了睡觉、吃奶,其他时间一刻不得安宁。
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多让宝宝活动一下,给他翻翻身,或者尝试趴着玩,用玩具逗引,不仅能消耗体力,还能促进大脑发育,睡眠时间也能更长一些。
表妹家娃就很闹,总是要妈妈抱着,表妹很苦恼。
我跟她说,你试试,宝宝睡的时候你也睡,家务可以找妹夫做,平时带娃活动活动,晚上说不定就能睡的更香。
表妹照做后,果然,没那么闹了。而且,她还经常带娃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娃白天活动多了,晚上自然没那么闹了。
枕边育儿寄语:
作为二胎妈妈,俩娃的成长轨迹和特点截然不同,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但我仍然觉得,跟大宝的相处,让我学会了感恩,珍惜每一个亲子瞬间;跟二宝的相处,让我学会了忍耐和坚持,变得更坚强了。所以,不管是“讨债”还是“报恩”的娃,都会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你是否认同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