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花370万给孩子买房后被拉黑,暴露三个家庭教育认知误区

IF枕边育儿 2025-04-19 18:49:18

父母倾其所有,甚至掏光积蓄就为了托举孩子。结果,却被扫地出门了。这样的场景,想想就让人心酸。

杨女士是单亲妈妈,儿子2017年留学归来,马上要结婚了。杨女士卖掉名下的房子,置换了一套大房子,作为儿子结婚时的新房,房本写了儿子的名字。

但结婚两年后,杨女士跟儿媳妇经常发生争吵,他们一家就搬离了。儿子甚至把母亲的微信拉黑,三年多没有联系。现在因为女儿将来上学需要这套学区房,一家三口又要搬回来,而且让母亲搬出去。

杨女士悲痛欲绝,怎么养了这么个“白眼狼”?无奈之下,向法院起诉,要求儿子返还购房款370万元。

单看这件事儿,好像是儿子做得太过分。但孩子的行为,也是受到父母影响的,这其中,也暴露了三个家庭教育误区。

第一个误区:父母需要为孩子倾其所有

老人常说一句话,前三十年看父母,后三十年看孩子。所以,在父母的认知中,会罄其所有地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

比如这位火上热搜的华人妈妈,拼尽全力让儿子考入好的大学,最后毕业拿到工资,给自己买了一辆车,结婚后买了5个卧室的豪宅,居然没有一个是给父母准的。

而且,平时跟父母也没什么交流,还有躲闪的感觉。这位妈妈觉得,是不是自己需要调整心态?还是在美国长大的孩子,都这么独立?

其实,是因为父母从来没重视过,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责任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他们学会感恩。”

可是,大多数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学习好,其他的不重要。所以,养育出的孩子,根本没有反哺意识,也不懂得感恩和孝顺。

第二个误区:情感交流不重要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每次打电话回家,基本都是要生活费。但妈妈会在我挂断电话之前,轻声跟我说下,记得按时吃饭,添衣保暖。

当时虽然觉得有些唠叨,但心底还是涌过一阵暖流。我知道,妈妈是关心我的,是爱我的。即使现在回忆起来,还会觉得很幸福。

但现在的家长和孩子,除了讨论作业,成绩排名,好像其他的就没有了。即使偶尔规划好了带娃出去玩,也会要求,先写完作业,写好了才带你去。

所有的情感焦虑,都为学习让路。孩子和父母,基本上没有情绪上的共鸣,这样下去,亲子关系怎么可能好呢?

就像文章开头的杨女士,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关注的是,他是否上了名校,是否找到好的工作,而不是有什么情感需求。

等到孩子大了,跟父母的关系,也就很淡薄了,和独立性无关,而是情感联结出现了问题。

依恋理论是经典研究理论中用于解释婴幼儿情感联结发展过程和影响的重要理论。这种情感联结不仅影响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还对其长期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所以,请重视跟孩子的情感焦虑,哪怕只是每天聊10分、5分钟,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这是他长大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底气。

第三个误区:出现问题只解决问题

当孩子哭了、闹了,或者做错了事情,只解决表层的问题,没有深究,问题背后,是否藏着其他需求。

比如,情感需求、心理需求等,有些时候,我们家长看到的,只是表面。孩子一次成绩下滑,内心承受的压力,很难感同身受。

所以,别只想着有问题解决问题,而应该看看,问题背后,还藏着什么需求。

就像华人妈妈,罄其所有托举儿子,为什么到最后,5个卧室,没有一个是给父母准备的?

可能在孩子的内心,父母不需要他照顾,也不需要他关心。他的做法,只是对亲情的冷漠,一如父母只关注他的成绩一样。

作为二胎妈妈,我一直觉得,养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当我们看见孩子身上的问题时,其实也是在跟自己内心的小孩对话。

枕边育儿寄语:

看过一句话,好的家庭教育,才会养出优秀的孩子。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而我们,都在一点点探索中。本次分享的三个误区,希望你都没踩中过。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
IF枕边育儿

IF枕边育儿

高级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侧重产后护理、喂养、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