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收到的教育都是“与人为善”“吃亏是福”“能忍就忍”。似乎冲突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能躲则躲。
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我们,长大后潜意识里依然害怕和他人发生冲突。
就像小象从小被铁链拴着防止挣脱,长大后,有足够的能力挣脱铁链,但刻在骨子里的无助,让它不再有勇气去挣脱铁链。
所以,有很多成年人在面对不公和欺负的时候,仍然因害怕冲突,不敢为自己去争取。
但现实是,那些真正在社会上混得开的人,恰恰不是一味回避冲突的人,而是敢于直面矛盾、甚至主动驾驭冲突的人。
为什么?因为冲突是关系的试金石,是成长的催化剂。
当你开始敢于面对冲突,你才真正开始参与社会的博弈。
1、回避冲突,本质是害怕被讨厌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人的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而冲突,恰恰是人际关系中最让人焦虑的部分。
很多人害怕冲突,是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认为:
“如果我和别人有矛盾,对方就会讨厌我。”
“如果我表达不满,关系就会破裂。”
“如果我坚持自己的立场,就会被孤立。”
这种恐惧往往源于童年经历。
比如,小时候父母要求“乖”“听话”,一旦表达不同意见就会被批评,于是我们学会了压抑自己的需求,用妥协换取安全感。
但成年人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真正的社交高手,不是没有冲突,而是能在冲突中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2、冲突是筛选关系的最好方式
《被讨厌的勇气》里有一句话:“真正的自由,就是不怕被人讨厌。”
如果你永远不敢表达真实想法,那你身边的关系都是虚假的。
那些因为你“好说话”而靠近你的人,未必是真正认可你的人;而那些能接受你真实一面的人,才是值得深交的人。
冲突不是破坏关系,而是检验关系。
朋友之间因为观点不同争论,反而能更了解彼此。伴侣之间敢于表达不满,才能找到更舒适的相处模式。
同样的,职场上也是如此,敢于据理力争,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在现实的“权力游戏”里,那些永远躲在角落、不敢发声的人,注定被边缘化。而那些敢于在冲突中站稳脚跟的人,才能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3、如何学会“有效冲突”?
冲突不是吵架,不是情绪宣泄,而是一种沟通技巧。真正的冲突高手,能做到:
①明确目标:你是想赢,还是想解决问题?
如果只是为了争对错,冲突只会升级。如果是为了达成共识,冲突反而能促进合作。
所以,在发生冲突前,你最好清楚自己的目的。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自己的应对方法。
②用“非暴力沟通”表达需求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非暴力沟通”四步法:
观察事实(不评判):“你上周有三次没按时交报告。”
表达感受(不指责):“这让我感到有些焦虑。”
说明需求(不模糊):“我希望我们能提前沟通进度。”
提出请求(不强求):“下次如果有延迟,可以提前告诉我吗?”
③学会“战略性让步”
冲突不是非要你死我活,有时候适当的让步反而能赢得更多。
职场上:你可以让步细节,但坚守核心利益;
感情中:你可以妥协小事,但必须守住底线。
再次提醒大家,冲突不等于吵架,而是在合理的情况下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为自己争取。
此外,在冲突中,要情绪稳定,有理有据,这样赢面会更大。
社会的牌桌上,永远不缺“老好人”,缺的是敢打敢赢的玩家。
所以,别再害怕冲突了。当你敢于面对它,你才真正开始参与这个世界的游戏。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