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篇】郑庄公制霸春秋第一篇

凌川杂谈 2020-05-17 21:51:40

郑国由来

说起郑国,并不像齐、鲁、宋等西周初年就分封的诸侯国,他是西周末年才有的。开国之君是历史上出名的周厉王(就是那位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小儿子姬友(果然是好基友)被后来的周宣王姬静(有周厉王这样的爹,我也想静静),封于“郑”这个地方(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就是后面的郑桓公。

得到土地的郑桓公并没有那么开心。西周后期,国力衰弱,对西方的犬戎只能采取守势。郑国的封地却在最前线,如果双方开战,郑国便首当其冲,说不定啥时候就挂了的。于是郑桓公向太史伯阳父闻计。对方建议他可以移国到洛阳东部,那里远离危险的戎狄跟南方的楚国(可惜楚国北扩后郑国还是不断被蹂躏),周围的诸侯也比较弱鸡,最适合站立脚跟。于是郑桓公利用自己是周王弟弟跟朝臣的地位向东虢和郐国勒索,以十邑之地重建郑国,也就是新郑(今河南新郑市)。

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被犬戎攻破镐京,自己也被杀。前来勤王的郑桓公战死,周平王东迁时,也是由郑国跟晋国护送到洛阳,因此周平王让其子郑武公继承父亲的爵位,还出任卿士,位列三公(中央大官啊)。

我们男主角的父亲郑武公,看到周王室权威日渐衰微,自然不把天子的权威放在眼里,先后灭掉东虢和郐国还有胡国。为儿子的称霸奠定了基础。郑武公娶了申国的国君的女儿姜氏,并与公元前757年,郑庄公出世,由于他是生的时候先出脚再出手,把老妈姜氏折腾得不轻。一直怀恨在心,居然跟郑庄公起了“寤生”的乳名,意思就是逆生。这不是逼自己老是想起生产时痛苦的事嘛。就这样怎么看自己的大儿子怎么不顺眼。更尴尬的是三年后生小儿子共叔段,顺利得不行,这样更讨厌郑庄公而喜欢小儿子,共叔段。甚至郑武公病重卧床的时候姜氏多次让共叔段继承大业。可是郑武公清楚两个儿子的资质,最后还是让寤生上位,就是我们的主角郑庄公。

克段于鄢

我们的郑庄公即位后,她老妈就要求给最喜爱的小儿子共叔段封分封到制邑。制邑可不得了,它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虎牢关。这个地方对郑国太重要了,肯定不能分封出去。只好对母亲说,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而且对国家很重要。如果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姜氏于是选了京地,有资料显示那可是比国都面积更大都市。于是把京邑(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南)封给弟弟,称共叔段为京城太叔(注意,不是现在的京城大叔)。听到这个消息,大夫祭仲坐不住了,就对庄公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长,就会成为祸害呀。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恐怕对你不利。庄公只能感叹这是母亲姜氏的意思,我能怎么办呢。祭仲就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呢,如果不及早处理,恐怕会让祸根蔓延,蔓延开来的野草都不能铲除干净,更何况是你宠爱的弟弟呢。庄公听到后感叹得说出那句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等着看吧。那时候庄公才15岁呀,emmm,真是个腹黑的小正太。

过了不久,太叔段命令西边跟北边的城市归顺自己之后更过分,又吞了两个都城,到了廪延(今河南省延津县北)。公子吕就对庄公说,可以动手了,土地那么大,会得到更多老百姓的支持。庄公很淡定得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虽然土地大了,吃枣药丸。太叔段看到庄公对他的得寸进尺毫无作为,胆子更大起来。修城墙,整治军备准备偷袭国都,还联系了母亲姜氏打开城门作为内应。庄公听到太叔段要偷袭国都(情报作用是相当的大),就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命令公子封领两百乘车讨伐京邑,京邑的民众背叛太叔段。段只能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庄公讨伐完弟弟,想到母亲对自己那么无情就把她安置在颖城,发誓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不久就后悔了,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亲妈呀。但古人对发誓还是很敬畏的,不敢随便违背誓言,这时候,有个颍谷的地方长官颍考叔就建议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这样就不算违背誓言了。于是庄公在颖城挖了地道,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到此,咱们可以看出郑庄公城府之深,如果一开始就处置他弟弟,肯定会落一个不孝不悌的名声,一直忍让,同时做好情报以及军事准备,在弟弟谋反后,给予雷霆一击。这样保全他的名声,百姓也更加拥护他。弟弟背负着谋反的名声,以后想回郑国也没有立锥之地了。毛主席都说,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他对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都很懂得策略。

不过《春秋》中作者左丘明记录为“郑伯克段于鄢”,郑国明明是公国,却成为郑伯,两个国君争斗才称呼“克”,这就是传说中的春秋笔法,表现出史官对郑庄公的不满。

这就是郑庄公对内的处理,下集我们看他在国外如何称霸。

1 阅读:30
凌川杂谈

凌川杂谈

热爱分享有趣,有料的视频文章。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