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美国西雅图特斯拉展厅外,数十名抗议者高举“卖掉特斯拉股票”“埃隆未经选举”的标语,声讨马斯克对政府事务的干预。这场示威仅是冰山一角——过去两周内,从华盛顿财政部到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美国多地爆发针对马斯克的抗议活动,矛头直指其以“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身份推动的激进改革。
马斯克自2024年被特朗普任命为DOGE负责人后,以“削减开支”为名发起一系列颠覆性政策:
机构大清洗: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1万余名员工被裁至不足300人,项目全面停摆,机构名存实亡;
教育权下放:推动废除联邦教育部,将教育管理权移交各州,引发教师工会强烈反对;
审查升级:计划对财政部、五角大楼甚至白宫进行“效率审查”,被批企图架空国会监督。
这些举措引发公众对“商人干政”的恐慌。抗议者指出,马斯克作为未经选举的富豪,权力完全依赖财富积累,其政策本质是“用商业逻辑解构民主制度”。
二、抗议潮的三大导火索数据安全争议:DOGE被指控非法获取CFPB敏感数据,试图削弱其金融监管职能,导致该机构员工集体抗议;
媒体干预:马斯克呼吁关闭美国之音等政府资助媒体,称其“浪费纳税人资金”,被批评为压制舆论多样性;
社会撕裂加剧:2月4日华盛顿财政部外的示威中,国会议员马克斯韦尔·弗罗斯特直言:“美国的不平等并非源于移民,而是马斯克这样的亿万富翁!”
示威的核心矛盾在于马斯克角色的双重性——既是私营企业领袖,又是政府高官。这种身份模糊性引发两大质疑:
程序正义:DOGE作为临时机构,绕过国会监督直接推进政策,被法律专家批评为“宪政漏洞”;
利益冲突:马斯克同时掌控特斯拉、SpaceX等企业,其政策(如削减新能源补贴)被指服务个人商业帝国。
结语:科技巨头的“权力悖论”马斯克的改革看似以“效率”为名,实则暴露科技资本与公共权力的边界危机。当抗议者高呼“无人选举埃隆”时,他们质问的不仅是个人权力,更是整个精英治理体系的合法性。若放任科技巨头以“拯救者”姿态接管政府,民主制度或将沦为资本的提线木偶。
“当富豪的私人飞机降落在白宫草坪,民主的跑道已被资本碾碎。”如果科技巨头掌控政府成为常态,普通人该如何守护民主的底线?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