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写下“青鹅”二字被斩,群臣不解,武则天:将字拆开读就懂

妙春说历史故事 2025-01-06 02:30:01

《宰相写下"青鹅"二字被斩,群臣不解,武则天:将字拆开读就懂》

盛唐时期,武则天正在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这一天,她手持一封信在朝堂之上,冷冷地看着自己的宰相裴炎。信中只有简单的"青鹅"二字,看似平常,却暗藏玄机。朝臣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只见武则天的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裴大人,你可知这两个字为何会要了你的命?"群臣更是不解,区区两字,何以致命?裴炎额头沁出冷汗,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精心设计的密信,竟被武则天如此轻易地识破。这"青鹅"二字究竟暗藏什么天大的秘密?武则天又是如何破解这个谜题的?

一、权力之路的开端

贞观十二年,一位名叫武曌的十四岁少女走进了大唐皇宫。那时候,谁也没想到这个被选入宫中的才人,日后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初入宫时,武曌被封为五品才人。在众多宫女中,她很快就凭借着过人的才智脱颖而出。在一次侍奉唐太宗读书时,太宗随口考问:"何为治国之道?"众人还在思索时,武曌已经对答如流:"为政在于得人,取法在于务实。"这番话让太宗眼前一亮。

不久后,宫中举办诗会,众人正为一首诗词的含义争论不休。武曌站出来,不仅将诗句的典故一一道来,更是即兴赋诗一首,引得满堂叫好。太宗当即提拔她为正四品昭仪。短短数年间,这位聪慧的少女已然成为太宗身边的红人。

然而,命运弄人。贞观二十三年,太宗驾崩。按照唐朝礼制,未曾生育过子女的妃嫔要入寺为尼。武曌被送往感业寺,本该在寺中度过余生。可天不遂人愿,她在寺中遇到了前来祭拜的太子李治。

李治继位后不久,便下诏将武曌召回宫中。这一次,她被封为李治的昭仪。李治体弱多病,武曌常在旁侍奉汤药。每当朝中大臣求见,她总能将各种奏章的内容一一记下,再详细地转述给李治。渐渐地,李治开始让她参与政事。

这时候,朝中最有权势的是王皇后。一日,王皇后生病,武曌前去探望。谁知第二天,王皇后就突然暴毙。朝中传言纷纷,可谁也说不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不久后,武曌被立为皇后。

从此,武曌开始大刀阔斧地在朝中施展手段。她先是拉拢宗室大臣,比如太子詹事杜正伦、中书令许敬宗等人。这些人都是朝中重臣,有了他们的支持,她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显庆五年,一件事让武后的权力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年,李治突发重病。太子李弘正要继位,却突然暴毙。朝中传言,说是吃了一碗武后亲手煮的粥后就一命呜呼了。这件事虽无实据,却让朝臣们对武后更加敬畏。

高宗驾崩后,李显即位,是为中宗。武后扶持他登基,自己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短短两个月后,李显就被废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帝。这时的武后,已经完全掌控了朝政大权。

朝中大臣们眼看着这位手段凌厉的女子,一步步从五品才人走到权倾天下的位置。有人暗暗叹息,有人战战兢兢,更有人蠢蠢欲动,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其中,就包括了当朝宰相裴炎...

二、裴炎的政治生涯

在洛阳城南,有一座气派的府邸,这就是裴家的宅院。裴家在当地是个名门望族,祖上出过不少朝廷重臣。裴炎的祖父裴行俭,曾是唐太宗时期的名将,在西域打过不少胜仗。

裴炎自小在这样的书香门第长大,四岁就能背诵《论语》,七岁能写得一手好文章。街坊邻居都说,这个孩子日后必成大器。果不其然,十八岁那年,裴炎就考中了进士。

当时正值永徽年间,高宗李治在位。裴炎初任朝廷主簿,专门负责记录朝廷大事。一次,有个大臣在朝堂上弄错了典故,裴炎立即指出错误,并详细说明了典故的来源。高宗听后连连点头,当即提拔他为著作郎。

裴炎做官极有手段。有一年,他被派到江南担任扬州刺史。当地有个大户人家仗势欺人,无人敢管。裴炎到任第一天,就派人将这家族长抓来,当众责打二十大板。从此,扬州的地方豪强都老实了。

永淳元年,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的宰相刘仁轨因病请辞,高宗召开朝会商议接任人选。文武百官都推荐裴炎,说他才德兼备,堪当大任。就这样,裴炎成为了朝廷宰相。

做了宰相后,裴炎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批阅奏章。一次,有个官员送来珍贵的礼物,裴炎不但拒绝,还将此事上报朝廷。高宗对他的清廉赞不绝口,赐予他"清正"的美誉。

在朝中,裴炎最喜欢与狄仁杰、李峤等人结交。这些人都是有名的直臣,常常为民请命。有一次,武后想在洛阳修建一座华丽的佛寺,需要拆迁百姓房屋。裴炎得知后,立即上书反对:"国以民为本,动迁百姓,恐伤民心。"

高宗驾崩后,朝廷发生巨变。年轻的李显即位后,想要任用自己的亲信。裴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知道,如果让李显这样任性用人,朝廷早晚要出大事。

一日,李显想要任命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噤若寒蝉,唯有裴炎站了出来:"陛下,韦玄贞资历尚浅,不宜担此重任。"李显闻言大怒,但碍于裴炎的威望,一时也不好发作。

就在裴炎以为自己能够匡扶朝政的时候,武后出手了。她暗中联络朝中大臣,很快就找到了废黜李显的理由。一纸诏书,李显被贬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帝。

这时的裴炎已经看出了武后的野心。他知道,如果不阻止武后,大唐的江山就要变天了。于是,他开始秘密联络其他大臣,准备找机会扭转局势...

三、密谋与反叛

永昭元年的早春,扬州城内暗流涌动。徐敬业正在自己的府邸中接见各路来客。作为唐高宗的侄子,徐敬业对武后独揽朝纲早有不满。这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洛阳的密信。

信是裴炎派人送来的。信中说:"时机已到,望王爷早做准备。"徐敬业立即召集亲信商议。很快,他们就在扬州城内暗中集结了数万兵马。

与此同时,洛阳城内的裴炎也没闲着。每到夜深人静时,总有几个身穿便服的官员偷偷溜进他的府邸。这些人都是朝中的重臣,他们聚在一起商议如何配合徐敬业的行动。

为了避人耳目,裴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在府上开设了一个书院,让学子们每日来此读书。这样一来,府上人来人往就显得很正常了。

一日,裴炎正在书院讲学,突然有侍卫来报,说武后派人来查访。裴炎不慌不忙,继续讲解《春秋》。武后的密探转了一圈,只见到一群认真读书的学子,也就离开了。

但武后的情报网比裴炎想象的要庞大得多。她在朝中安插了不少眼线,每天都有大量的密报送到她手中。其中就包括裴炎府上的一个老仆,此人实际上是武后的心腹。

这个老仆发现,每到深夜,书院的后院总有人影晃动。更奇怪的是,那些人的背影看起来很像朝中的某些大臣。他立即将这个发现报告给了武后。

徐敬业的起兵计划原定在十二月。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派出心腹向各地传递消息。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和裴炎确定具体日期。

但如何传递这么机密的消息呢?直接写明日期太过危险,若是信件落入武后手中,后果不堪设想。裴炎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提笔写下"青鹅"二字,装在信封里,让心腹送往扬州。这两个字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青"字拆开是"十二月","鹅"字拆开是"我自与",合起来就是"十二月,我必与你同谋"的意思。

信差刚出城没多远,就被武后的人拦下。当武后看到信中只有"青鹅"二字时,立即叫来了精通文字的大臣。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破解了这个密码。

与此同时,徐敬业在扬州也坐不住了。他派出的信使迟迟未归,城中又突然多了许多陌生面孔。种种迹象表明,事情可能已经败露。

就在这时,一支五万人的禁军突然出现在扬州城外。原来,武后早就得到消息,暗中调兵遣将,只等一个证据。而这个"青鹅"密信,恰恰就是她需要的最后一块拼图...

四、密信被破译

永昭元年十月初三,洛阳宫殿内气氛紧张。武后高坐在龙椅上,文武百官分立两旁。殿中地上跪着一个人,正是刚被禁军抓获的宰相裴炎。

"裴大人,你可认识这封信?"武后手中拿着那封写有"青鹅"二字的密信。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等待裴炎的回答。

裴炎抬头看了一眼,说道:"回太后,这确实是臣的笔迹。不过这只是臣写给扬州一位故友的家常信件,说是想吃他家腌制的青鹅而已。"

武后冷笑一声:"是吗?来人,把翟仲仪叫上来!"

不一会儿,一位面带病容的老臣走上殿来。此人是朝中有名的文字学家,平日就爱研究字的结构和含义。

"翟爱卿,你且说说,这'青鹅'二字有何玄机?"武后问道。

翟仲仪走到殿中,对着文武百官说道:"回太后,这个密码很是巧妙。'青'字拆开来看,上面是'十',下面是'二月',合起来就是'十二月'。"

殿下群臣一片哗然。翟仲仪继续说道:"至于'鹅'字,拆开来是'我自与'三个字。两字连起来读,就是'十二月,我自与'的意思。"

武后又问道:"这是何意?"

翟仲仪答道:"这分明是在约定时间。'十二月'是日期,'我自与'的意思是'我必然参与'。裴大人这是在告诉徐敬业,他会在十二月里应外合!"

此话一出,满朝震惊。裴炎面如死灰,再也说不出话来。

这时,武后又叫来一位小吏。这人正是在扬州城外拦截密信的那位。小吏将拦截密信的经过说了一遍,又交代了徐敬业在扬州集结兵马的情况。

"裴大人,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武后的声音冰冷。

裴炎知道事已败露,站起身来厉声说道:"不错!正是本官写的密信。武氏欲夺大唐江山,我等身为大唐重臣,岂能坐视不管!"

武后也站了起来:"好一个忠心耿耿的裴大人!可惜啊,你们这些人打着忠君的旗号,实则是想把持朝政。今日,朕就让天下人看看,是谁在危害朝廷!"

说完,武后一挥手,叫来禁军将裴炎拖了下去。临走时,裴炎还在大喊:"武氏,你杀得了裴炎,杀不绝天下忠臣!"

这一天的朝会,在群臣的震惊中结束了。从此以后,但凡有人收到书信,第一件事就是要仔细查看每个字的结构,生怕里面藏着什么密码...

五、历史的沉重代价

永昭元年十月十五,洛阳城外的都亭驿站,一队禁军押送着裴炎走向刑场。街道两旁挤满了百姓,他们都想看看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宰相最后一面。

裴炎走得很慢,但腰板挺得笔直。他不时停下来,对着围观的百姓说:"今日裴炎之死,乃忠臣之死!"禁军催促他快走,他却不为所动。

刑场上,刽子手已经备好了刀斧。裴炎环顾四周,只见诸多旧日同僚都站在远处,却无一人敢上前说话。这时,一位老者突然跪倒在地,高声喊道:"裴大人,您死得其所啊!"此人正是裴炎的老友,前御史中丞王方庆。

禁军立即将王方庆拿下。裴炎叹道:"老友,你又何必如此?"话音未落,刽子手的大刀已经高高举起。

裴炎的人头落地,他的血溅在了都亭驿的门槛上。据说很多年后,那块门槛上的血迹依然清晰可见,无论如何也洗刷不掉。

裴炎死后,武后对他的家族展开了清算。他的儿子裴守中被流放到崖州,妻子被没收为官婢,家中数百口人或被杀或被流放。裴家的府邸被查抄一空,就连院子里的花草树木也被连根拔起。

徐敬业在扬州得知裴炎被杀的消息后,立即起兵造反。他发布了一篇著名的《讨武曌檄》,痛斥武后的种种罪行。然而为时已晚,武后早有准备,派遣大军将徐敬业围困在扬州城内。

经过三个月的激战,扬州城破。徐敬业在混乱中跳入长江,尸骨无存。他的部下或战死或投降,反叛就此平息。

裴炎的死在朝中引起了巨大震动。此后,但凡有人收到书信,都要反复检查每个字的写法,生怕暗藏机关。武后的密探遍布朝野,许多大臣为避免牵连,甚至不敢互相书信来往。

永昭二年正月,武后下诏将自己追封为"圣母神皇"。朝中再无人敢反对。一年后,她改国号为"周",正式称帝,史称"武周"。

裴炎的死成为了一个转折点。此后二十年,武则天牢牢掌控着朝政大权。她提拔新人,重用酷吏,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统治体系。

直到圣历元年,李唐宗室在张柬之等人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才结束了武周政权。武则天被迫退位,改国号复唐。李显重登帝位,是为中宗。

中宗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裴炎平反。他追赠裴炎为太尉,谥号"忠献",并下令重建裴家祠堂。裴炎的儿子裴守中被召回京城,官复原职。

此后每年,朝廷都会派官员到都亭驿祭奠裴炎。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裴炎的故事,有人说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总能在都亭驿看到一个手持"青鹅"密信的身影...

0 阅读:15
妙春说历史故事

妙春说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