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老子是主公好伐?确定什么都听你们俩的?韩馥可是对你俩言听计从吧?结果冀州都混丢了。
袁绍是主公,拥有最高决策权,官渡之战袁绍打输了,他就成了“不听谏言,独断专行”的独夫,那要是打赢了呢?是不是就成了“力排众议,英明神武”的雄主?(孙权:这个套路我熟)
而且之前袁绍不听沮授的意见,作对了,也是有先例的:
沮授说绍云:"将军累叶辅弼,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毁坏,观诸州郡外托义兵,内图相灭,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悦,将从之。郭图、淳于琼曰:"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今英雄据有州郡,觽动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
结果袁绍没听沮授的,没迎接汉献帝,不也当上了大将军,头上还少了个爹,是不是袁绍的决策更好一些?再说还有颍川人郭图支持袁绍,曹操手下颍川人可是不少,一旦郭图势大,曹操手下的颍川人是不是可以考虑换个单位?另外,这个淳于琼也可以一提,他也是颍川人,还是何进手下的“西园八校尉”之一,资历跟袁绍和曹操类似,有这么尊大神在袁绍处,颍川人该怎么想?个人推测,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烧毁的书信中,大概率都跟颍川人有关联。
还有这里:
献帝传曰:绍将南师,沮授、田丰谏曰:"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官渡之战是公元200年,三年前是公元197年,曹操刚在宛城被张绣打了个埋伏,连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都噶了。结果短短三年时间,曹操征袁术、讨刘备、灭吕布、再收张绣,把地盘扩大到了青州徐州地区,势力已经到了黄河北岸。曹操已经从袁绍的小弟(最惨的时候地盘只有三个县),到了初步可以跟袁绍平起平坐的地位。
这是官渡之战前的双方势力对比。
再给曹操三年?就算袁绍身体还行,曹操把西北马腾和南方刘表以及孙权平定了(西北李傕势力已经被灭、刘表正好赶上张羡分裂、孙策死后,孙权那边也是有分裂迹象),势力只会更大。到时候,袁绍只能以弱对强了。而且,上面说过袁绍势力中的颍川人,既然他们能勾引曹操手下的颍川人,也同样会被勾引,到了那时,难保颍川人都跑对面了,袁绍的好大儿袁谭也是颍川人支持的。
总结,官渡之战的发动时机是没错的,打赢了的话,可以打断曹操势力的上升趋势,最起码可以让袁绍势力再安稳十年,而且孙策不死的话,还有机会偷袭曹操背后,哪怕是打成双方长期僵持,袁绍这边兵多粮足,也是占优的。不能因为官渡之战惨败,就反推袁绍应该听从沮授田丰的建议,听了可能结果更糟,曹操专心南下的话,说不定能提前统一南中国。
他迎了天子那几乎曹操没有半点希望了 有了天子就说明自身势力代表了官方正统 至少明面上大部分诸侯就不敢去讨伐了 一讨伐就是逆贼更何况袁绍拥有整个北方 实力名望基本都是第一的 就好比之后统一北方的曹操一样 诸葛亮也只能来一句其势不可与其争 战略上档次差太多了
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迎献帝,没有献帝曹操能不能发展起来还真两说,有了献帝再加上袁绍当时是第一势力打着天子讨逆的名头一路横推不是问题
汉末三国派系问题各家都无解,创业上升期不激烈还好说,守成期上烈度了每家都蹦。本初前期创业也是打得公孙感叹“袁氏之攻,势若鬼神”
按照演义里来说,沮授和田丰都晓得搞不得,时机不对。但又都是“说,天下第一;做,就无能为力”。这也是二人和顶级谋士“荀彧、荀攸以及诸葛亮的差别”荀彧叔侄二人不仅仅分析利弊,还都能拿出实际操作的方案;诸葛亮就更绝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还能在有生之年玩得风生水起,一隅之地拖得曹魏疲惫不堪。要不是国力差距实在太大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没接献帝是袁绍后悔莫及的事,当时天下还是汉朝的天下,和朱元璋头顶上的小明王类似,但不一样,小明王是义军首领,但还不是正统皇帝,但献帝是正统皇帝,如果后面曹操也没接献帝,或者献帝后来下落不明或者死亡,那对袁绍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因为当时袁绍影响力最大,可以起义军为献帝复仇,这样的话曹操也不得不进入袁绍手下,但献帝跑回来了,他最好就是接献帝,这在名义上是压人一头的事,属于抢占人和,相对于曹操袁绍占天时地利,曹操接了献帝占了个人和,不然曹操就是反贼,天下人共讨之,想要赢袁绍就太难了…
队内派系争权的结果!本初一统河北那可是英明神武,结果到了白马,他是完美的错过了所有正确选项,这不就很假吗?其实当时本初确实是碾压局,但是就像曹操说的,做大事惜身,放不下第一老大哥的身段,刚正面也是没问题,但是没想到曹操亲自带兵奇袭乌槽,曹操几乎差点死在这场战斗中,这是曹操这场唯一的翻盘点,三军用命,真不怪淳于琼,遇到了一群没吃过饭,不要命的亡命之徒
迎了汉献帝头上就多个爹...看这言论就知道啥货色了.
不会的,只不过曹操统一北方的日子会延迟至少十年,甚至此物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