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母亲花,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康乃馨。确实,康乃馨凭借艳丽外表和芬芳气味,成了表达母爱的常见选择。但在中国,有一朵花才是真正的母亲花“顶流”,它就是萱草,虽低调,却承载着千年母爱传承,今天就来深扒一下萱草的故事。
萱草的文化源头能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卫风·伯兮》,里面那句“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是萱草与母爱关联的开端。谖草就是萱草,背指母亲住的北房。古代游子远行前,满心想着找萱草种在母亲堂前,希望母亲看到这些花能忘却忧愁、开心生活。
从这以后,萱草和母亲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母亲住的屋子叫“萱堂”,生日叫“萱辰”,别称叫“萱亲”。唐朝诗人孟郊在《游子》里写“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游子远走他乡,母亲守着萱草思念孩子,画面感十足,也让萱草成为连接游子与母亲情感的关键纽带。
萱草还有个很暖的名字——忘忧草。古代交通不便,游子一旦离家,和母亲相聚的机会就少之又少。所以,他们临行前会在北堂前郑重种下萱草,期望母亲照料这些花时,能暂时放下对自己的牵挂,少些烦恼。这小小的举动,饱含着子女对母亲细致入微的体贴,太让人感动了。
萱草的花语“永远爱你,母亲”,直白地表达出子女对母亲永恒的爱,也彰显出母爱的伟大无私。可以说,萱草就是子女对母亲质朴又深沉关怀的象征。
从植物学分类,萱草是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绝对的“实力派”。它有粗壮的肉质根,像个能量仓库,为植株生长持续提供养分。叶片呈绿色带状,一丛丛聚在一起,翠绿鲜亮,充满生机,就像大自然派来的绿色使者。
每年5月下旬,细长的花葶从叶丛中冒出来,上面挂满饱满的花骨朵,仿佛藏着无尽惊喜。花朵绽放时,形似优雅的百合,清新脱俗。萱草花色丰富,白色纯净、黄色明媚、桃红色娇俏、红色热烈,每种颜色都恰到好处,不张扬又不失高雅。不管种在庭院,还是当作切花装饰房间,萱草都能营造出独特氛围,观赏价值极高。
当下,西方康乃馨靠着娇艳外表和商业包装,在母亲节备受欢迎。但萱草没被比下去,它的文化价值正被越来越多人重新认识、重视,上演了一场漂亮的“逆袭”。
电影《你好,李焕英》把《萱草花》作为主题曲,歌曲旋律一响起,就触动无数观众的心弦。歌里的母爱借萱草这个意象,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后,很多人重新关注萱草,在母亲节等特殊日子送萱草花给母亲。这股热潮让古老的萱草文化在新时代重焕生机,得以更好地传承。
我觉得,萱草作为中国母亲花,不只是外表美,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沉淀和对母亲深厚的情感。康乃馨虽在国际流行,但萱草独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无法替代。它就像一部活着的史书,记载着我们对母亲的爱与敬意。真心希望以后萱草能被更多人熟知、喜爱,让这份独特的母爱象征在中华大地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