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的美丽“札达土林”——天极之旅、行摄藏区(67)

苍狼走过的足迹 2025-01-02 16:28:32

离开了神山和圣湖,我们急匆匆地赶往札达,想去瞧瞧土林和古格王朝的遗址。当车子从狮泉河与札达的公路岔口驶离 G219 之后,我们这才察觉到,和接下来要走的路比起来,前几天走过的路那可真是轻松多啦。从这个岔路口开始,朝着札达去的路就开始绕着山盘起来,弯道特别多,坡也很陡,路面坑坑洼洼的,窄窄的土路,一边挨着山,另一边是特别危险的陡坡。时隔了九年,我又一次来到札达,这时候道路全都变成柏油路了,特别好走。不过让我难以忘记的,还是我第一次来这儿时候的感觉,就像人谈恋爱似的,第一次的初恋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第一次来札达时,全程都是土石路,一路上我们没有遇到其它的车辆,全程在颠簸和尘土中行进。很多时候,拐过一个急弯或爬上一个陡坡之前,根本就感觉不到前面还有路,有时本来艰险的盘山路在眼前忽然间就变成了一马平川,也有很多时候,因为看不到前方路的方向,天边的云仿佛就在地平线上,我们感觉车子就像在天空中行走。

那时候去札达的路况,除了一直以来又窄、又崎岖、又颠簸,偶尔还来点泥泞之外,还多了一份险峻。一路上全是山,车子一会儿在高山顶上,一会儿在悬崖边上,一会儿又得趟着石头河过水。不过这一路上的风景倒是别样的独特,跟咱们之前走过的地方都不一样,这也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不想放弃去札达的原因。怪不得在拉萨的时候就听说当地有些司机都不愿意去札达呢。

当我们渐渐适应了这种刺激的时候,前方已经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土林了。在此之前只是在照片上看到过,但当我们真正走进这片世界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土林群之后,还是被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真切切地震撼到了。早听人说过札达这里遍地是土林,这话说得一点不错。通往札达县城的最后一段路,我们的车就是在土林之间穿行,不,应该说是在土神的宫殿中徜徉。

虽然道路非常难行,但风景总能弥补艰辛,毕竟在我们普通的一生中大概没多少机会看到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就在我们视野的两侧,且一路与我们相伴并行。当接近札达连绵壮观的土林铺面而来,更是让人有难以抑制的激动。

扎达平均海拔4000米,其形成在地质学上叫做河湖相。是由于百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冲磨出山体的层高,经历风雨雕凿,才显现今日的模样。土林在平常在白炽的光线下呈现一片干涩,但在晨昏时,如山体会被光线渲染成暗红色。

这跟我在新疆看到五彩城和魔鬼城的丹霞地貌有点像,不过札达土林的规模更大、更壮观、更辽阔,也显得更荒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凉土林,在阳光下呈现出数不清的色彩。层层叠叠的土林,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千沟万壑,不知道藏着多少过去的事情。远处有被冰雪覆盖的雪山,象泉河静静地穿过这里,最后流进印度变成了萨特累季河。广阔无边、绵延数百里的土林,占满了你能看到的每一个地方。要是你想知道土林边儿上有啥?走过去就会发现其实啥也没有,除了土林还是土林。

札达那望不到边的土林地,就好像有无数干涸的躯体,有的卧着、有的站着、有的躺着、有的俯着,它们痛苦挣扎的样子,不自然地扭曲成起伏又突兀的奇怪形状。看着眼前这土林呈现出的样子,我好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生命在失去水分、被抽干血液时的痛苦过程,也好像亲眼看到了从来没见过的历史变化,沧海桑田随着岁月这样变迁的情景,真是让我惊得合不拢嘴。日落的时候,我站在高处远远望着一片片土林,心里有一种憋闷的感觉,可就是发不出声音来,四周安静得像死了一样,我特别害怕自己稍微一出声,就会把那些沉睡了几百万年的幽灵给唤醒。

那清晰的沟壑纹路,就好像在讲述着一段历史。阳光照下来,呈现出的各种不同色彩,让土林更有韵味了。单单去看一座座土林,不同的形状能让人产生不一样的想象。不过土林最让人惊心动魄的美,还得是它的壮阔,这是一种整体的美,特别壮观的美。我喜欢这种美,因为它美得大气,美得苍凉,那种苍凉厚重,又特别脱俗。

札达让我一直记在心里。我的朋友说,再过几年札达肯定会建机场。说实话,这么个好地方要是不来那太可惜了。但要是真建了机场,靠着干燥气候保持了千年的土林样子还能不能一直那么壮观,就不好说了。发展和保护,一直都是个大难题。

感谢朋友们来到狼窝,希望大家能给我提提意见、指指毛病。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帮忙转发、分享出去、收藏起来,再关注一下这个号。您的支持就是老狼继续搞创作的动力!

0 阅读:4
苍狼走过的足迹

苍狼走过的足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