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假期,当外地游客在中山陵、夫子庙等热门景点摩肩接踵时,南京市民正通过“AI南京”开启城墙根下寻觅独属的文化静谧。这背后是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南京文投”)的创新破题——依托全国首个聚焦文博领域行业大模型——“长干大模型”及其创新技术架构“长干AI智能体”,于5月1日正式推出南京首个人工智能文旅指南平台。

“AI南京”智能文旅平台深耕城市文化肌理,依托4000万条南京历史文化语料,对全市800个涵盖演出展览、乡村游、城市夜游等多元领域的文旅场景及活动资源进行数据治理,构建起南京“五一”假日文旅服务智能语料库。
记者了解到,5月1日至5月5日,南京市民只需通过“AI南京”H5页面或南京地铁等全市线下场景扫码,无论是探寻悠闲的城市僻静角落,还是解锁唯美的落日观景秘境,大模型都将生成“不撞款”的城市漫游方案。
只需在“AI南京”输入如“带娃出行”、“想看沉浸式演出”等简单指令,假期间即可获得出行前的智能规划、实时活动推荐及消费福利整合等服务。
平台不仅推出“寻味南京米其林”“跟着地铁游南京”等特色专题,更聚焦于发现那些承载城市记忆却鲜被关注的隐秘空间,为南京市民呈现“熟悉的陌生之城”。
例如,搜索“博物馆”,系统优先推荐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等特色场馆;结合热播剧《我的后半生》开发同款打卡路线,通过AI智能串联颐和路公馆区、西康路别墅群等文化地标。
南京文投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假期间,我们要让南京本地市民通过技术手段也感受到‘文化南京’的深度与温度。”


另外,依托“数据画像+动态推荐”技术,系统可根据用户偏好定向推送特色产品。南京传统文化爱好者可能会触发位于江宁织造博物馆的“大梦·红楼”沉浸式展演信息,“五一”期间不仅有全新升级的全息舞台和互动剧情,更有古风换装、手作等深度文化消费场景;亲子家庭则可能收到大华大戏院“文都·XR荟”航天主题数字展的讯息;“Z世代”又可能了解到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内“新鲜”开业的浸剧狸小剧场引入了爆款沉浸式互动秀《福尔图那的酒会》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AI南京”中更有文旅消费券等惠民福利的发放,让文旅体验“潮起来”、城市经济“热起来”。假期间,南京市民每日登录“AI南京”可参与一次文旅福利抽取,畅享“五一”精品演出展览门票、热门景区门票、限时文旅体验资格及酒店民宿优惠券等万余份惠民礼包。
指尖轻点“AI南京”,即刻解锁本地文化场景新玩法。假期间,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线上携手国风文化传承IP《物华弥新》,市民可在线解码文物背后的密码,也可在线下聆听国乐雅集演绎经典影视OST,或是欣赏“灯塔音乐会”结合琉璃塔灯光秀。可在清凉山艺术生活馆欣赏一场“‘大象无形’赵规划山水作品展”;也可在老门东越剧博物馆的文都·戏花间内,品味沉浸式越剧《李清照·如梦令》。
“AI南京”也将在这个“五一”成为市民赏剧的智能指南。有南京越剧团新创越剧《英雄少年》,七位“00后”女小生演员重塑杨家将传统故事,挖掘当代越剧舞台的独特风格;雨花剧院内上演红色故事话剧《破晓——戊子年·腊月三十》;世界文学客厅联合南京民族乐团首创“文都乐社”,挥毫一部“可听可赏”的南京文学史;瞻园上演的《金陵寻梦·夜瞻园》再现“太虚幻境”美学奇观;还有四大名著经典传承名曲音乐会、《只有莫扎特》钢琴小提琴经典名曲音乐会等精彩演出。
据悉,南京文投将以“长干大模型”“长干智能体”为核心引擎,聚焦AI智能体规模化应用,持续打造“可感知、可交互、可传播”的城市文化新体验。集团旗下“长干智能体”与文都云 AI 团队现面向政企机构提供 AI 技术赋能服务,助力南京实现“从文化名城到数字城市”的品牌跃升,以智能基座建设、数字平台运营、场景创新应用的三维路径,为AI赋能城市治理与文化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南京方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