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他倾家荡产花20万从博物馆买下9000张画作,如今价值百亿

俊博恩 2024-10-11 16:07:21

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丨博恩话史

编辑丨博恩话史

2014年3月12日,据《中国新闻网》报道,3月6日时,和平艺苑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无数名人之后齐聚此地,一同论道丹青、忆古思今。

许麟庐

说到和平艺苑,就不得不提及一下它的来历。

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中国当代国画家、书法家、书画鉴赏家许麟庐创办的“和平画店”名动京城,受到无数文人雅士狂热追捧。

当时,画店店址由许麟庐与我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李苦禅一同商定,店名由中国近现代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齐白石亲自敲定。

进出常客均为名流雅士,如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与政治家郭沫若;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中国近现代收藏鉴赏家、书画专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学家张伯驹等人。

齐白石更是每周都会前往和平画店“坐镇”大堂,与人鸿儒谈笑。

作为当年京城唯一的画店,来自五湖四海、南北各派的书画界大家闲暇之余最爱来到此地谈笑风生,进而在有感而发之时创下无数名作、交谈之余留下许多逸事,为后人所传承敬仰、为世间所津津乐道。

往事弹指一挥间,转眼间,半个世纪的岁月悄然流逝。

在这50多年里,和平画店见证了书画界先辈们的友情。

如今,诸多文化后辈在此聚首,无疑在略显浮躁、文化缺失的当下显得弥足珍贵——他们正在完成延续祖父辈遗志、探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出路。

在许麟庐之子、和平艺苑苑主许化迟身上,我们可以看出。

他希望能够在与大家一同追忆父辈的过程中,完成情感的追寻和依托,进一步感悟传统文化,领悟父辈艺术的独特,并将其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一如王羲之当年“兰亭集会”为千古文坛留下的风雅佳话那般,为我国书画界后世留下浓重笔墨。

许化迟

提到许化迟,就不得不聊聊他曾因醉心字画,做出一件十分疯狂的举动——倾家荡产购买字画。

那是1983年的一天,许化迟不顾血脉至亲、亲朋好友反对,散尽家财、四处借款,花费20多万天价巨款买下了9000多张字画。

看着许化迟如珍似宝地捧着这些旁人眼中毫无用处的字画,口中还不断喃喃价格十分“低廉”。

这样的情景可让所有人都叹了一口气,纷纷遗憾到世事无常,一代名门大家之子竟然为书画痴狂到成为“傻子”。

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凭借自己独到的艺术鉴赏眼光,许化迟收藏的这些字画在30年后竟然身价暴涨,连带着这位不再年轻的艺术家的身份也一并水涨船高。

当时,许化迟究竟是如何众人嗤之以鼻的态度中,独具慧眼地发现这批字画的价值的呢?

一、继承父辈衣钵

要知道,许化迟能有如此卓越的成就,离不开艺术家庭氛围的熏陶与父亲的耳濡目染。

许化迟的父亲许麟庐自幼秉承家学、酷爱习书作画,早年间曾得到其父挚友知名画师溥心畲的数年指点、才情毕露。

许麟庐

后来,许麟庐的过人天赋得到李苦禅青睐,遂被其荐至齐白石门下,成为齐白石的得意门生。

得益于诸多名家指点与自身的勤奋好学,许麟庐独创了融汇民间、京剧艺术的绘画作品,颇具个人独特艺术风格。

缘此,他的著作享誉海外、名震世界。

虎父无犬子、官家无白丁。

继承文学世家血脉与父亲优秀艺术天赋的许化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尽管家中兄弟姐妹众多,但似乎唯有许化迟一人完全沿袭了家族优秀基因,在艺术方面有着狂热爱好与惊人造诣,颇受许麟庐青睐。

眼见许化迟能有这样过人表现,许麟庐遂对其着重培养,希望他也能成为大家名人。

因此,自小随从父亲左右、得到悉心教导的许化迟也因此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艺术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更是借助父亲和平画店的优势得以与齐白石结下深厚感情。

不过,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大多不屑沾染铜臭。

那么,许麟庐又是为何开创画店呢?

原来,许氏家族虽是名门望族,不过时代经商为主。

许麟庐的父母原本致力于让儿子向经商方向发展,奈何他不爱算盘爱笔墨。

无奈之下,夫妻二人只好任由他自行考虑,唯一一点要求便是不准荒废家业。

得到父母首肯,许麟庐这才踏上艺术道路。

后来,拜入齐白石门下、成为关门弟子以后,眼见艺术方面时间仍有宽裕,许麟庐便想起了自己出身商户的家族产业与父母的人生要求。

随即开始考虑能否将二者合一,在追求爱好的同时延续家族事业。

因此,和平画店应运而生。

也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店铺中,许化迟得到齐白石青睐与指点,艺术造诣更上一层。

所以,源于心中这种对艺术的尊重与热爱,许化迟难以接受名家大作遭到俗世践踏。

这种观念驱使着他曾多次在街边摊贩手中,以高价买下原本“贱卖”的艺术真迹,也让他成为无数百姓眼中的“傻子”。

但是,许化迟的内心十分清楚——稀世珍品不该因世道蒙尘,而见到如此凄惨景象的他也决不允许画作的身价遭到侮辱。

二、豪掷千金买画

或许是长此以往的此类行径让许化迟得到感悟——倘若要真正拯救名家画作于水火之中,就不能一昧只靠机缘巧合的运气,碰到才进行购买。

而是另辟蹊径,以“画作找人”的方式增加概率,让更多的作品得到应有的归宿,

所以,怀揣着这种信念,许化迟开始专门研究艺术鉴赏、收藏,在艺术市场中打响名声,进行“曲线救国”战略计划——“倒卖”。

他思考再三,做这样一个重要决定:与其让这些作品成为普通人家中弃如敝屣、随手搁置的物品,不如让他们在珍品收藏家的手中得到应有的待遇,还能从中盈利维持自己的生计。

因此,想到如此一箭三雕好办法的许化迟当即开始付诸行动,在大陆收集作品后前往香港拍卖会场进行拍卖。

倘若遇到自己喜欢的名家或著作,他也会私自留下珍藏。

起初,看着许化迟运作的方式,许麟庐内心颇有微词却不好发作——这个计划既能保护作品、又能维持生计,实在无可挑剔。

只是后来,许化迟变卖所有家产购买画作的行为,却让父子二人一度反目。

据相关信息表露,那是1983年的一天,许化迟参观某博物馆时,听闻工作人员讨论变卖画作的事情。

得知诸多艺术珍品将要四散民间,他赶忙上前询问相关信息,并表示自己愿意全部购买。

眼看画作还未公开出售就已经拥有意向买主,工作人员赶忙将许化迟带到馆长面前商议。

在馆长口中,许化迟得知——由于博物馆财政赤字、入不敷出,只能依靠低价变卖艺术珍品为员工结算工资,随后闭馆。

考虑到当时国内艺术画作收藏群体仍然较小,许化迟深知,这些作品一旦进行变卖,等待它们的未来或许就是流落海外再无踪迹。

于是,抱着绝不能让中国著作散落海外的念头,许化迟毅然选择全部购买,并当场命人带来几万现金聊表诚意。

看着面前儒雅的年轻人做出这样疯狂的举动,博物馆馆长刹那明白过来——他或许是一位视艺术如命的珍品爱好者,便欣然同意了他的收购请求。

此后,为了尽快收集巨额购买资金,许化迟取出全部积蓄、变卖家中家产、更是四处借款借贷,终于凑够了20多万元人民币,将近9000幅画作带回了家中。

而此时的他依然身无分文,日常生活都陷入窘境。

随着时光不断流逝,熬过了那段艰苦的日子,许化迟终于迎来了时代的临幸——上世纪九90年代时,我国经济蓬勃发展,艺术行业也开始呈现一片大好前景。

此时,抓住眼前机会的许化迟当即选择开办“和平艺苑”,陈列出大家真迹以供大家欣赏、购买。

这时候,原本低价购入的画作已然随着时代的变迁重新焕发生机,向世人展现着自己的真正价值。

于是,凭借和平艺苑的门庭若市,许化迟的身价迅速翻涨,名气也随之远扬。

眼见许化迟一朝翻身,从身无分文到身价千万,不少人民纷纷调侃着他“不愧出身经商世家,拥有十分毒辣的从商眼光。”

对此,许化迟并未进行任何表态,只是兢兢业业地从事着和平艺苑的经营工作。

不过,调侃归调侃,人们对其行径的敬意从未改变。

在那个生活与温饱都成很大问题的年代,凭借自己对于艺术的狂热爱好与爱国之心,许化迟能够倾家荡产购买画作,无疑将自己内心的情怀悉数展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守护与传承拼尽全力。

后来,在许麟庐的授意下,为了能让这些作品为世人所知、所赏,许化迟还无偿将齐白石的所有作品捐赠国家,称应该让更多的人们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样大义的文人高志,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参考资料:

李可染之子:创新传统文化的前提是继承和发展-中新网

齐白石“师徒三人行”精品集萃在烟台展出-中新网

0 阅读:41
俊博恩

俊博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