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养育孩子最清醒高效选择:不需要成为导师,成为向导就够了

爱读书的百合 2025-01-17 10:14:42

这一段时间在孩子学习和自驱力的启发上,明显受到了挫折。

似乎无论我怎么做,我都没办法让孩子放下游戏,去查漏补缺或好好写题,有种力不从心又无可奈何。

理智上,我选择了远离和尊重孩子,也知道自己越是制止或劝导孩子少玩会,他也不会听我的。

虽然关系处得很和谐,我也选择了闭嘴和止语。但内心还是有一点不是滋味,对于高二的孩子来说,时间贵如油,没有岁月可回首,也没有重来的机会。

有点悲伤之余,但还是退后一步选择远离孩子读一读书,来缓解自己的情绪,读了阿里·阿布达尔在《高效能法则》中的一句话,有点被治愈:

不是成功带给好心情,而是好心情让你更成功。

突然有点释怀,我那么想让孩子放下游戏,好好学习,不就是想让他学业有成吗?可是此时在玩游戏的他,心情也不错。

但如果我强制或唠叨让他放下游戏,切断他此时的好心情,他也未必能高效学习。

毕竟家长的意愿跟孩子内心所想风马牛不相及,不如在很焦虑和担忧孩子的前途时,保存自己的能量,恢复精力,调整标准。

不管是因为读了书变得释怀,还是因为不得不接受现状,但自己煎熬的状态有一些被稀释掉了。

很喜欢《高效能法则》中的一句话:

你不需要成为大师,做个向导就够了。

看到这句话时,我释怀自己对孩子学习状态不满意的烦躁,也原谅了即便我特别想做一个好妈妈但有时一点也帮不上孩子的无力感。

在我的认知中,我要非常努力才行,要足以让孩子感觉到信任和温暖,要有资格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和导师。

只有先学会放下对孩子的要求,放下对自我的要求,才能有稳定的心力去面对更加棘手的问题。

正如阿里·阿布达尔所说:

要相信自己能行,是确保自己实际能行的第一步。

这句话不仅是对家长有效,对孩子也同样有效。

我自己是做家庭教育的,在我的潜意识中,我一定得把孩子的孩子教育很好,无论是积极的心态还是优异的成绩,这些都是我必须要做到的。

但这两三个月,看着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我也很内耗和自我怀疑,自我效能感也变差了。

当自己掌控不了孩子的时候,就会变得失控,就会变得茫然和迷茫。

一个人高效时,有着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由外部刺激或奖励或正向反馈,或者是想得到认可,或者是受到外部的正反馈。

而内在动机则由自我实现和好奇心以及真正学习的欲望所驱动。

反观我家孩子,外部动机几乎全无,而内在动机间歇而缓慢,这很让我头疼。

尤其是当我觉察到时间宝贵,就会更加头大,怎么去激励孩子自驱力的爆发,这很艰难和漫长。

我还是挺担心孩子的学习的,眼见着孩子的进步速度有点缓慢,眼见高中生涯已经过半,眼见掌控感越来越弱,不由得担心和忐忑。

但当我读到书中这样一句话,我的内心稍稍平静:

当人们感觉对自己的行为拥有自主权时,他们更可能受到内在激励去做这些事。

这句话也让我觉察到,对于孩子不学习而热衷于游戏,我不能去阻止,也不能唠叨,更不能吵孩子。

越是想掌控孩子,那么越会失控。

每个父母都想控制孩子,少玩多学,做正确的事。

可是如果在管不了的情况下还忍不住去说,那么会造成更加糟糕的结果。

所以我选择了像作者在书中所写的那样:

我可以选择皱着眉头四处徘徊,也可以选择放个方式看待这件事。从不得不做到我选择这样做,心态就变了。

一瞬间,自己焦虑的情绪就被治愈了。

是的,我不需要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导师,只需要成为向导。

我只需给孩子提建议和分析方向,但并不用亦步亦趋的紧跟。

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场域,然后寻求同步性,做更多对自己重要的事,但不要让恐惧成为阻碍自己前行的障碍。

认识恐惧是克服恐惧的第一步,也是高效能的重要一步。

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而所谓的高效能,不过是不卷不焦虑,做更多对你重要的事。

做孩子的向导,而不要总想做导师,这本书与其说是高效学习的工具书,不如说是治愈焦虑的心灵疗愈之书。

0 阅读:9
爱读书的百合

爱读书的百合

专注于家庭教育父母心理陪跑,孩子厌学休学,沉迷游戏情绪内耗,缺乏自驱力,情绪疏导和疗愈以及女性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