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告诉我们“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零零看文化 2024-12-17 08:58:34

图片来自纯良古韵

“成败相因,理不常泰”,此句出自《南史·本纪·卷一》,短短八字,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与无尽的智慧。

古往今来,无数事例印证着这一论断。昔日越王勾践,会稽兵败,困于吴国,受尽屈辱,此可谓之“败”。然其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得复国雪耻,成就霸业,这不正是“成”与“败”的相互转化吗?秦末楚汉相争,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可谓盛极一时之“成”。但他刚愎自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后又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落得乌江自刎之“败”惨境。

从哲学层面看,事物皆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成功与失败并非绝对的静止状态。“泰”即安宁、亨通,常理并非永远处于安宁顺遂之中,“否极泰来”“盛极而衰”都是这一规律的体现。当处于成功巅峰时,若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往往会滋生衰败的因子;而在失败的低谷,若能痛定思痛、奋发图强,亦可能孕育出成功的希望。正如《易经》所言:“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提醒人们在成功时要居安思危,失败时勿灰心丧气。此语时刻告诫着我们,应以豁达且睿智的态度看待人生的起起落落,顺应变化,积极应对,方能在这无常的世事中把握前行的方向。

图片来自纯良古韵

“非常之事,何得循旧?”此句出自《三国志》,寥寥数语,却蕴含深刻的变革思想与哲理智慧。

先看“非常之事”,它所指代的乃是那些非比寻常、意义重大且极具特殊性的事务。在三国那个动荡不安、英雄辈出的时代,诸多情形皆可纳入此范畴。例如,诸葛亮治蜀时所面临的经济凋敝、民族关系复杂等状况,要实现蜀地的稳定与发展,绝非寻常施政所能达成。又如孙权在江东地区,面临着世家大族势力与新兴势力的平衡难题,这也是关乎政权根基稳固的特殊挑战。这些“非常之事”犹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将对整个局势产生深远且巨大的影响。

而“何得循旧”则以强烈的反问,对因循守旧的做法予以坚决否定。当遭遇这类特殊且关键之事时,若一味坚守往昔的陈规旧制,必然难以突破困境。以魏国的军事变革为例,在面对蜀汉与东吴的不同军事威胁时,传统的单一兵种作战模式已无法适应。若仍然循旧,只依赖步兵或骑兵的固有战术,在山地作战中面对蜀汉的防御体系,或在水网密布之地与东吴对峙时,都将处处受限。正因如此,才有了军事器械的创新研发以及兵种协同作战方式的探索与变革。

此语警示着我们,无论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在当下的时代里,当面对特殊的挑战与机遇,即所谓“非常之事”时,必须要有打破常规、突破传统思维束缚的勇气与决心。唯有如此,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开辟新径,实现跨越性的发展与进步,如同三国时期的那些英雄豪杰与贤明之士,在历史的舞台上书写出波澜壮阔的篇章,为后世留下无尽的智慧启迪与精神力量。

图片来自纯良古韵

“学之染人,甚于丹青。”此句出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二章》,短短八字,却道尽了学习对人的深远影响力。

学习,宛如一场无声却有力的灵魂浸染。恰如《荀子·劝学》中所言:“学不可以已。”学习一旦开启,其对人的塑造是持续且深刻的。昔日匡衡凿壁偷光,那微弱的烛光映照出的不仅是书页上的文字,更是他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习的力量使他从贫寒子弟逐渐成长为一代学问大家,知识如同颜料,层层晕染他的生命底色,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又如吕蒙,本是一介武夫,然而在孙权的劝勉下开始学习经史。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仿若脱胎换骨,从只能在沙场上冲锋陷阵,到能在朝堂上智论军政,“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便是对他学习蜕变的由衷赞叹。知识的色彩一点点渗透进他的思维与言行,让他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与丹青作画不同,颜料绘于纸上,颜色或会随岁月斑驳褪色,而学习融入灵魂,其色彩却会在时光中愈发浓郁鲜亮。它能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风雨时,凭借知识的力量撑起一把伞;在机遇来临时,以智慧的积淀搭建起通往成功的桥梁。故而,我们应如海绵吸水般投身于学习的海洋,让知识的色彩尽情晕染我们的生命画卷,书写出绚丽多彩且富有深度的人生篇章。

图片来自纯良古韵

“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此语出自《明史·列传·卷四十九》,仿若洪钟巨响,震醒人心。

自信,乃是立身行事之根本。昔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当众人皆对其能力存疑时,毛遂却深信自己的才华与智慧。他不顾他人的轻视与质疑,果敢地挺身而出,凭借着对自身的笃定信念,在楚国朝堂上舌战群儒,成功促成合纵之盟。正因毛遂对自己有十足的信心,才能以雄辩之姿、果敢之行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让原本默默无闻的自己大放异彩,成为千古佳话。

反之,若自身缺乏自信,行事必然畏首畏尾,如赵括熟读兵书,然其内心深处对自己能否真正将理论付诸实践缺乏自信,临阵之时,虽夸夸其谈,却不能让将士们信服。一旦战事开启,他的犹豫与自我怀疑尽显,终致兵败长平,赵国元气大伤。

正如《论语》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里的“信”虽侧重于诚信,但自信与诚信亦有相通之处,一个自信之人更易践行诚信,也更易取信于人。唯有先在内心深处筑牢自信的基石,以坚定的信念、沉稳的步伐前行,方能在人际交往与事业追求中散发出令人信服的魅力,收获他人的信赖与支持,铺就通往成功与荣耀的道路。

0 阅读:3

零零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