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亲吻过土地的孩子没有童年。 ——鲁迅
近日,云南宣威的一所村小上了热搜,原来是这所学校上千名师生三餐吃的都是自己种的和养的。
在2008年撤点并校后,学校决定通过劳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于是在这个学校里建成了近150亩的劳动教育基地,里面养殖有多种家禽牲畜,种植着众多瓜果蔬菜,还设有农耕文化长廊、特种养殖区、科普园(玻璃温室)等,这个劳动基地同时为全校师生提供三餐来源,还有多余的可为其他学校供应以及可以售卖,收入可资助贫困生和反哺学校建设,还可以为其他学校供应。
劳动基地的运营模式是日常主要是有专人维护,但是每班每周都会有两节劳动课会在劳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牲畜的养殖和田间劳作,且到了三年级后,每班都有一块责任田,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如何采摘蔬菜,可以在养殖园里学生物、学会如何与动物相处。美术、语文、数学等科目的老师,会根据课程内容,带学生走出教室,来到科普园。老师们说:“到大自然的怀抱里求知,远比待在屋子里读书,更富有诗意”。
劳动课程不仅让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都得到了提升,文化课成绩也因此得到提高,劳动形成的优秀品格可以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其实重点不是在于这个150亩的劳动基地,而是学校践行的从“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从实际出发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才是这个学校劳动基地成功的原因。
当下有很多幼儿园在自己的园中设置了种植园,只是为了符合规范,完成后种植园就成了形式化的摆设,这就违背了规范下的内涵。在幼儿教育中,种植园地是能够满足幼儿在环境多重刺激方面的需求的,为了让种植园不成为摆设,就必须要好好进行管理。
1. 合理规划园地
种植园的植物选择应该尽量多元化,蔬菜可以有根茎类也可以有叶类的,也可种植单颗生长的韭菜也可种植抱团生长的白菜,用明显的外形对比加深幼儿对于植物的理解。在花草方面可以选择藤蔓攀爬的也可以是常见的,水培的、土壤种植的、沙土种植的、粘土种植的等等。
2. 让种植活动与生活相关联
种植园要变成一个实操性很强的场地,因此在种植活动的安排上应该让活动与实际生活相关联,例如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应季的,可以加入切实劳动的植物,像是豌豆或是花生,不仅是常见的植物,而且从播种到浇水、除草、采摘都能让幼儿参与操作的。
3. 让幼儿参与其中
幼儿参与实践才能够发挥种植园的作用,播种、观察发芽、照顾植物生长、浇水、松土等较为简单的操作都可以让幼儿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