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谷城县:打造硅能源、硅材料千亿级产业

杨仪粉体 2025-02-06 21:58:43

改性培训:2025年粉体表面改性技术高级研修班将于2025年4月19日-20日在江苏南京举行,报名请关注V信公众号“粉体技术网”,涉及非金属矿粉体企业:碳酸钙,硅微粉,滑石,重晶石,硅灰石,高岭土,膨润土,白云石,石灰石,硅灰粉,云母,硅藻土,海泡石,电气石等;功能性粉体企业: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氧化铝,钛白粉,白炭黑,氧化铁红,珠光云母,导热填料,氧化锌,粉煤灰,碳化硅,玻璃微珠,纳米粉体等;药剂和设备企业;粉体填料应用企业;其他需要粉体表面改性的企业。

“家里有矿”本是令人称羡的优势,但拥有丰富硅矿资源的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曾陷入“卖原料”的粗放式发展惯性,环境破坏严重、经济效益低下。

近年来,当地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矿山整治,把石头变产品、资源变产业。从起初的产品“论吨卖”到“按块卖”,从卖原料到卖多晶硅、单晶硅、球形硅微粉……

“家里有矿”的幸福与烦恼

谷城的发展与硅矿相依相存。2017年以前,谷城县最多时有40多家矿石开采企业,为了硅矿一拥而上,挖出石头就送到火车站拉走,盈利全靠卖原材料。一吨石头能卖出百元的价格,就一车车往外拉。

不仅如此,受经济利益驱使,当地无证开采、偷采盗采、私挖滥采、超量超范围开采等乱象频出,且屡禁不止。地方政府意识到,硅矿没卖出贵价,卖出“土”的价格,就是因为恶性竞争、竞相压价,这种宝贵的资源被浪费掉了。简陋粗暴的开采方式无法产生高附加值的产品,由此产生的税收甚至不足以支撑被轧坏的公路维修费。

吉利硅谷二期车间

石头变产品,资源变产业

为走出“卖原料”的“死胡同”,打破过去低价卖原矿的被动局面,谷城县自2018年开始按照“到期一家,关停一家”的原则,将硅矿开采权收归县里,同步进行生态修复。

谷城还探索建立矿产开采量与下游项目产能相匹配机制,按照上游采矿、下游建园的思路,在谷城经济开发区建设硅能源硅材料产业园,引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就地就近转化增值。

经过整治,全县49个采矿点被整合为3个,并严格限制矿石开采量,统一规范加工、运输、销售等行为。

在矿山整治中,非法开采、偷盗采挖等乱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谷城县的矿产资源市场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

“我们挖出矿石,采用破碎、水洗,分选出5到15公分的原材料,3吨烧出1吨金属硅供给下游企业,价高的时候能卖到7万元一吨。”较早在南河镇开矿的谷城兴发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伟介绍,不同于过去单一采矿卖原矿,一吨只卖一两百元,费力不讨好。现在,企业在地方政府支持和引导下,就在当地加工,用中端产品抢市场。

转型过程中,谷城县开始积极推动把资源变产业,从“卖石头”到“卖产品”。为科学高效开发利用硅矿资源,盛康镇建设了镇级硅产业园,并与吉利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专攻硅产品上下游产业。

延链强链,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硅产业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为让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谷城县也已经将目标瞄准了新能源产业“风口”。

截至目前,谷城绿色化工产业园已聚集12家硅能源、硅材料等企业。一大批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跟硅有关的上下游企业纷纷落子,不仅提高了硅产业的附加值,也构建了完善的上下游全产业链。展望“十四五”规划末期,谷城绿色化工园区预计将实现500亿元产值。

如今,“谷城县以吉利硅谷为龙头,大力发展绿色硅材料全产业链;以兴发集团为牵引,吸引有机硅下游产业项目;以潘达尔公司为基础,引进光纤、电子材料和光伏玻璃等高端应用项目。通过补链延链强链,谷城逐步形成一条从多晶硅、单晶硅到切片、封装,再到光伏、储能等环节完备的硅产业链,正在向千亿级产值冲刺。

资料来源:今日谷城,由【粉体技术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0
杨仪粉体

杨仪粉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