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屿岛,汕头市榕江出海口上的一个小岛,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小岛不大,长与宽各600多米,徒步绕岛一圈不到一个小时,游览全岛两个小时足矣。

渔民出海必经妈屿岛,如今小岛背向大海的一侧,成为避风港渔湾。

岛民的祝福就是“一帆风顺”

1995年建成大跨度悬索桥“汕头海湾大桥”,妈屿岛作为这座大桥的一个桥墩,与海湾大桥连成一体,海湾大桥有通往妈屿岛的引桥。

旧时渔民出海经此拜妈祖,必备活鸡,拜后就地放生,故又名放鸡山。潮汕的嵌瓷工艺久负盛名。

岛上有新、老两座妈祖庙,一岛两庙、相邻而立,也是罕见。
新妈祖庙,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1928年扩建。因失修倾塌,1981年重修,体现了潮汕木雕、石刻、嵌瓷三大建筑艺术特色。

门壁保留清代100多块石雕




庙门前两侧各有一根清代梭形石柱

庙内天后娘娘像前有一副对联:“江河湖泊清波浪,通达远近逍遥游”,上联七字全部以三点水做偏旁,下联偏旁全部“坐船”。

老妈祖庙,始建于宋末至元末年间(1271-1368年),明朝万历四十八年 (1620年)重建,清嘉庆元年(1796)香火传到台湾新竹县穹林乡五和宫(天后宫)之祖庙。
老妈祖庙因失修倾塌, 1993年重建落成,其实比新妈祖庙更新。
庙堂匾额“四海清波”

潮汕的嵌瓷

庙旁老寿星石雕,也有香火。

妈屿岛色彩艳丽的民居,是游客最喜爱打卡的地方。


妈印石,妈屿岛西侧海面上一块黑褐色的石头,相传为妈祖化神入海时的遗迹。不论潮涨潮落,妈印石总是浮出海面,不被海水淹没。

潮海关旧址,汕头开埠的象征,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潮海关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时为洋税务司所控制,也称“洋关”,这就是汕头海关的前身。同治二年(1863年)迁至今汕头市。


民兵哨所海防遗址,哨所大门朝西,其余三面为瞭望窗口,起初是岛上民兵为执行观察、警戒勤务而自发用石头垒起的临时住所,后成为岛上民兵和驻军的固定海防观察点。
自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妈屿开始驻扎官兵,此后妈屿岛一直是海防前哨,与台湾岛隔海相望。

题小诗一首《妈屿岛》:
相邻两庙却同名,妈印一石水上横。
四海清波孤岛在,八方任尔寄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