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经销商朋友聊天时提出,迈巴赫漏水门事件闹了1个多月,现在悄无声息了,也不知道事情真相如何,是不是花钱摆平了?
实际上这个话题的真相早已公开,只不过舆论主流聚焦在消费者购买豪车后维权困难,没有注意到真实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视频流量时代,迈巴赫维权事件非常具有代表性,可以作为用户理性维权、品牌方积极回应、经销商合理补偿、消费者理性看待的标准案例。
回顾历来因维权事件产生的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
1、产品质量问题因何产生?
2、补偿标准是否达到预期?
3、事情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接下来,我们就以上几点逐层解析迈巴赫事件。
车主不同意检修,导致难以制定解决方案
以往的维权案例中,经常有用户对于经销商或厂商的检测结果不认可,但迈巴赫事件的矛盾焦点并不一样。
奔驰苏州经销商发布的声明称,自7月11日收到车主反馈后,经过检查发现外观检查发现有损坏的橡胶和塑料件。在当天提供了代步车,并协调厂商技术指导。之后为进一步锁定渗水点以进行针对性维修,建议客户拆除相关零部件。
按照经销商的说法,4s店检测维修前承诺客户,会充分考虑拆检产生的损失,给出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不会让用户利益受损,但客户一直反对授权检测维修。
直至9月14日,客户最后一次进店提出退换车、或补偿二手车折旧40万元现金补偿要求,经销商表示需要在找到车辆问题,确定维修方案受制定解决方案。但客户依然不同意授权检查,后因影响正常经营,经销商报警求助。
也就是说,经销商不是不愿意给出补偿方案,而是因为用户不同意检测维修,导致经销商无法制定解决方案。
不检测维修,无法判断问题起因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迈巴赫是几百万的大豪车,新车就出质量问题,应该直接退换车,而不是检测维修。
站在用户角度,有这种疑问可以理解,尤其是第二点,我也认为,虽然按照汽车三包法,漏水没有达到退换车标准,但考虑倒用户情绪,经销商应按照高于三包法的解决方案,为用户退换车。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问题属于维权矛盾的第二条,补偿标准是否达到预期。
可能还有消费者会发问:车辆漏水是确认的,经销商检修前为何不能事先给出方案。
这种矛盾源于用户对汽车售后的不够了解,在汽车售后流程中,检测维修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如同去医院看病,必须先做检查确定原因,才能制定相关方案。
这就像车险理赔,需要进行事故勘察确认,确定在保险范围内,不是骗保,才能给与补偿。
以迈巴赫事件为例,如果不进行检测,车辆漏水是自身零部件质量不过关,还是外力导致均无法确认。
及时公开声明,直面矛盾解决问题
不过依然有很多人会提出,以上都是经销商的一面之词,如何证明事情的真实情况。
这也是很多人经销商以前苦恼的问题,面对用户和舆论的不理解,难以自证。
而这次奔驰苏州经销商给出了一个新思路,在官方公众号发布了公开声明回应,详细叙述了车辆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现象以及沟通过程,并加盖了带有编码的公司印章。
声明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9月14日经销商曾报警求助维护经营秩序,这在相关部门都是有备份记录的,经销商编不了假话,也不敢编假话。
也恰恰在苏州奔驰经销商的声明发布后,舆论环境出现了变化,不再是一边倒批评奔驰迈巴赫,开始出现更多客观中立的声音。
这实际上也给其他传统厂商和经销商提供了经验,流量虽然不代表真相,却能影响情绪。
在互联网流量裂变的传播环境,遇到问题不能再抱着以往息事宁人沉默是金的冷处理态度,而是要直面问题,解决矛盾,要相信绝大部分用户是具有理性判断能力的。
事实上,任何舆论环境中,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厂商和经销商需要做好的是,让信任的用户和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了解事情的真实过程,维护品牌和用户的利益。
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用户,也是对品牌长期发展负责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