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处暑见三象,处处是灾年”,今年处暑有没有这“三象”?

琦琦聊文化 2023-08-27 12:14:01

时光兜兜转转,转眼间三伏天的酷暑难耐已经渐渐逝去。又迎来了昼夜温差大的处暑节气。

什么是处暑?

处暑,廿四节气之一,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同时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止也,停留,止息。暑,也就是三暑。处暑可以理解成“出暑”。处暑代表的含义就是:到了这个节气,暑气渐消。炎热天气逐渐消退。但是,并不代表到了处暑节气,天气彻底凉爽了。而是,白天炎热,早晚凉爽,昼夜温差大的情况。

有的人习惯性的认为处暑节气到了,三伏天也就结束了。你说他对吧,好像又不完全对。你说他错吧!好像也有那么点儿道理。其实处暑,说得是三暑即将结束,三暑就是:小暑,大暑和处暑。在大暑和处暑之间又夹着立秋节气。小暑,大暑和立秋,处暑。涵盖了夏天最炎热的这段时间,而三伏也在其中。

在民间,有很多关于处暑的农谚和俗语。有很多是相当具有指导意义的。其中有这样一句俗语“处暑见三象,处处是灾年”。这句俗语说得是危言耸听,还是煞有其事?

处暑见三象,处处是灾年。

是不是初读这句俗语,被这“处处是灾年”震慑到了。处暑出现什么现象,会出现到处是灾年的情况呢?处暑是关系到农作物收成几何的关键时刻节点,处暑这个时间段,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丰产增收。那么,到底什么会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一,处暑怕邪风。

农谚有云:处暑一场风,庄稼一场空。当然这里的风不是微风,是大风,是邪风。在处暑这个时间段,春玉米基本完成了籽粒沉淀饱满的阶段,正在向成熟阶段迈进。这个时候的春玉米,由于玉米秸秆支撑着沉甸甸的湿玉米穗享受阳光的照射,此时的春玉米正值头重脚轻的关键时间段,如果突如其来的一场邪风袭来,春玉米出现倒伏的情况在所难免。虽然此时的春玉米趋于成熟,但未完全成熟。出现倒伏的情况,轻则减产,重则腐烂变质发霉,影响玉米的品质。

对于夏玉米来说,处暑这个时间段,正是玉米抽穗,授粉的关键期。适量的风有助于玉米授粉的效果。可邪风就不同了。轻则把玉米的花粉吹向远方,让夏玉米授粉效果大打折扣。重则,夏玉米出现倒伏的情况,这个时候的夏玉米出现倒伏,对农民来说,是灾难级别的。玉米穗尚未授粉完成。还没有形成玉米粒,就倒伏。很有可能就出现颗粒无收的灾难。

二,处暑怕雷。

农谚有云: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意思就是说:如果在处暑节气出现雷雨天气,那么,这个秋天就会降雨频繁。

秋天本身是收获的季节。此时的气温早晚凉飕飕,中午炎热。这样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增收。

众所周知,农作物需要进行光合作用。而处暑节气,又是农作物趋于成熟的关键期。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农作物借助光合作用使得籽粒沉淀饱满。

可是,如果处暑雷声阵阵,就预示着这个秋天雨水频繁。这就和作物的生长法则背道而驰,有点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农作物的籽粒不能充分的借助光合作用而沉淀饱满,势必出现籽粒干瘪的情况。农民辛苦一年,图个啥?就是有个好收成。干瘪的籽粒,肯定大大影响到了农作物的收成。

三,处暑不出伏,必定是灾年。

农谚就说:处暑不出伏,必定是灾年。什么叫处暑不出伏呢?大家都知道一个节气有十五天,处暑也不例外。如果处暑节气出现在出伏之前,那么,就意味着在伏天结束以后,处暑很快就结束了。也就是炎热的天气缩短了。这种天气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高温天气很快就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冷飕飕的天气。

农作物的生长,一是水,二是肥,三是积温。即便水和肥再合理,没有良好的积温,照样不能迎来丰收年。在处暑这个节气,农作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来保障积温。如若积温不足,粮食减产就成为了必然。

农民朋友,辛苦一年,所有的投入,为的就是迎来一个丰收年,如果出现大风,雷雨天气,积温不足的情况,势必就会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所以说,俗语“处暑见三象,处处是灾年”,说得非常有道理。这三象就是:大风,雷雨,积温不足。

1 阅读:180

琦琦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