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海军飞行员王伟牺牲,会计妻子入伍成海军上校:我还在等着他

历史古道翰风 2025-04-08 16:10:56

“81192,我奉命接替巡航,请返航!”

“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

短短几句话,直击心底。每次听到,都让人哽咽。

24年前,南海上空,王伟驾驶战机与美军侦察机周旋,壮烈牺牲。他被追授“海空卫士”称号,英名永存。

他走了,留下的是未竟的航线,也是沉重的生活。

烈士遗孀阮国琴,独自撑起一个家,6岁儿子嗷嗷待哺,年迈公婆卧病在床。

南海碧波之下,埋藏着一代人的牺牲与坚守。

01年海军飞行员王伟牺牲,会计妻子入伍成海军上校:我还在等着他

清澈的爱

“呼叫81192,我奉命接替巡航任务,请立即返航!”

“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继续前进!”简短的对话划破电波,每一次重听,都是撕裂。

那一年,他年仅33岁。如果还在,如今57岁的他,也许正在蓝天讲述过去的青春。

只是,他最牵挂的家人,是否已经学会了在无尽思念中,默默前行?

王伟与阮国琴,是那样深深地相爱。

他们的感情,像那个年代特有的清风,含蓄而又克制,柔软而又坚定。

在王伟的许多信里,藏着他一遍遍细细打磨的情话。

他写:“我的妻子,高于地球上所有闪光的珍宝。”

又写:“我们是彼此的初恋,这是我们生命中唯一的一次恋爱……我们应该70

岁的时候还在一起看电视、听音乐,使我们的初恋延续终身。”

他们是高中同学,坐前后桌。

少年的心思,总是藏得很深。

在那个矜持的年代里,他们默默喜欢着彼此,心中悄悄开花,却始终不敢说破。

高三下学期,王伟要转学。

心里的不舍化作急促的勇气,他终于决定表白。

临别那天,他攥着两张电影票,站在阮国琴回家的小巷口,等了很久很久。

傍晚的风微凉,天色渐暗。

女孩背着书包,穿过小巷,终于走到了他的面前。

她轻声问:“你在等我吗?”

王伟慌了手脚,结结巴巴地回答:“嗯……不是……只是路过。”

脸颊烧得通红,手心满是汗水。

几天后,意外的一封信悄悄送到他手上。

是阮国琴写的。

信里没有告白,只有一句简单的鼓励,字迹端正清秀,像她本人一样安静而温柔。

1986年,空军飞行学院在湖州招生。

阮国琴劝他去试一试。

王伟原本并无把握,却还是听了她的话,悄悄报了名。

体检、笔试,每一关都异常严格,他却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从近千人中脱颖而出。

他成了飞行学员,而这条路,也注定遥远而孤独。

离开家乡的那天,两人没有见面,也没有告别。

只是默默地,把彼此藏进心里。

那年春节,王伟终于得以短暂回乡。

城市很小,街道昏黄。

除夕那天下午,他一个人走在冷清的街头,在小摊上买了一包烟。

转身的一刹那,他在马路对面五交化商场门口,看见了她。

她穿着一件深色大衣,正静静地站着,眼神温柔得叫人心疼。

仿佛一切,不曾改变。

假期结束,他又回到北方。

从此,两人隔着千山万水,用一封封信笺维系思念。

王伟在信里写:“我的人生,一是飞行,二是我们之间的爱情,它们对我来讲就像飞机的两翼缺一不可。”

然而,有一天,阮国琴收到了王伟的一封信。

字字冰冷,句句刺骨。

他告诉她,自己已经有了新女友,是个大学生。“除了长得没有你漂亮,其他处处比你强。”

他提出分手,在信尾,甚至画了一座“王伟之墓”。

阮国琴一时怔住,心像被撕裂。

她既痛苦又不解,只能无声地忍着。

过了许久,一个傍晚,她在阁楼上读书。

随手拉开窗帘,却猛然一惊。

对岸的河边,王伟静静地站着,远远地望着她。

目光深沉而哀伤,像是跨越了千山万水。

她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

王伟终于说出了真相。

那天,他亲眼目睹一位战友在跳伞训练中牺牲。

他第一次真切意识到,飞行员的生命,何其脆弱。

他害怕自己也会突然离开,害怕留下未了的伤痛。

于是,他假装冷酷,笨拙地用残忍的话语推开了她。

但骗得了她,却骗不了自己。

信寄出后,他比任何人更痛苦。

夜深人静时,他一遍遍后悔,一次次想要追回那份失而复得的温暖。

终于,他决定,不顾一切地赶回来,只为再见她一面。

最动人的,是王伟的五位战友。

为了帮他挽回爱情,他们联名写了一封信,字迹稚拙而郑重。

信尾,还整整齐齐摁上了五个红色手印。

稚气未脱的年轻人,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了这段深情。

妻子入伍成上校

恋爱七年,王伟与阮国琴,终于步入婚姻。

那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

没有鲜花,没有礼服,没有热闹的酒宴。

他们的信物,只是一串子弹壳串成的项链。

生活清贫,却因为彼此的陪伴,格外温暖。

房子不大,家具简单,日子常常捉襟见肘。

可儿子的降生,为这个小小的家添了无数欢笑。

王伟爱孩子,百般宠溺,怎样都嫌不够。

阮国琴承担了更多的日常。

王伟飞行任务繁重,每周只得一两天时间回家。

每当归来,他总是一进门便系上围裙,笑着抢过所有家务。

洗衣、做饭、打扫,每一件小事,都是他对妻子的弥补和疼惜。

就在那场撞击发生的前一晚,王伟还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今晚我值班,不能回来了。”语气如常。

谁知,这竟成了他们之间最后一次对话。

噩耗传来时,阮国琴当场晕倒,被送进了医院。

撕裂般的痛苦,只有真正失去至亲的人,才能体会。

住院期间,床头放着一本王伟用过的飞行地图册。

海南省那几页,被她翻得卷起了边角。

每一个前来看望她的人,她都会一遍遍重复:“也许,他还活着呢。他曾说过,南海上有很多小岛,说不定,他是漂到哪座小岛,被人救了……”

她执拗地相信着,不肯松手,不愿认输。

4月14日,官方确认王伟牺牲。

消息落下,将所有幻想打碎。

生活,总是无情地催促人前行。

家要撑,孩子要养,老人要照顾。

阮国琴原本就是个坚强的人。

悲恸没有击倒她,对王伟深深的思念,反而成为她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身体稍稍恢复,她便作出了一个谁也没有料到的决定。

她郑重地向组织递交了入伍申请。

消息传开,许多人诧异。

可她心中有数——这是她与王伟未尽的约定,是她要走完的那条路。

申请很快获批。

2002年,阮国琴被特招入伍,授予海军少校军衔。

那正是王伟生前的衔级。

组织考虑到她熟悉财务工作,便安排她到海军某部后勤处。

一身崭新的蓝军装穿在她身上,起初,总觉得还是军嫂的身份。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一次次操练、一次次出勤,

她才真正懂得了:

什么叫卫国,什么叫守望,什么叫肩负起一个军人的责任。

她不肯懈怠,踏实肯干。

几年间,先后荣立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海军先进个人,四次受到嘉奖。

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将青春和坚韧镌刻在深蓝大海的边缘。

如今的阮国琴,已是海军上校。

子承父志

王伟的儿子,叫王子。

那年,爸爸出事时,他才六岁。

很长一段时间里,阮国琴和公婆小心翼翼地隐瞒着真相。

他们告诉小小的王子:“爸爸跳伞了,暂时回不来。”

王子信了。

他每天守着家门,等着熟悉的脚步声,等着那个推门而入的人,抱起自己,亲亲抱抱,举高高。

因为王伟常年在部队,王子对父亲的印象,其实是模糊的。

只依稀记得,每一次爸爸归来,都会紧紧地把他抱在怀里,轻声问他想吃什么,想玩什么,还会讲一些小小年纪无法完全理解的话语。

那些温柔,短暂又珍贵。

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

有一天,部队大院里的小伙伴们告诉了王子,爸爸早已英勇牺牲。

他听懂了,也懂事得令人心疼。

他不让小伙伴们再在妈妈面前提起,怕她听见,伤心落泪。

阮国琴一边忙着工作,一边照顾着年迈的公婆,还要养育年幼的儿子。

王伟牺牲时,她不过三十出头。

那样年轻,又背负着沉重的责任。

这些年,她曾收到过几百封信。

有的是关心,有的是劝慰,也有不少人,表达了爱慕之情。

其中不乏条件优渥者,有事业有担当。

婆婆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

有一次,老人轻声劝她:“你还年轻,人生的路很长,应该为自己找个伴儿,好好过日子。”

组织上也考虑过她的情况,曾支持她重新选择生活。

可阮国琴摇了摇头。

她知道,王伟的位置,在她心里,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她曾一遍遍地对公婆说:“王伟走了,我就是你们的女儿。这一辈子,我都会像王伟那样,陪着你们。”

老人们听了,止不住落泪。

在阮国琴心中,王伟不仅是丈夫,更是信仰。

是她努力追随的光。

她曾说:“他那么优秀,我只有不断努力,才配得上他。”

2006年,阮国琴拿出十万元,设立了“海空卫士王伟奖学基金”,专门奖励“王伟希望小学”品学兼优的孩子们。

每年颁奖之后,她都会一个人,悄悄走到校园里的王伟铜像前,静静地站很久很久。

风吹动她的衣角,岁月在她眼中沉淀成深深的怀念。

“81192,请返航。”

在儿子的成长中,阮国琴倾注了全部心血。

她对王子的教育,既温柔又坚定。

王子小时候,爱上了滑旱冰。

刚学时,一次不小心摔得很重,疼得哇哇大哭。

阮国琴蹲下来,轻轻帮他揉着伤口,又认真地说:“男子汉要勇敢,要坚强。连点小痛都受不了,将来怎么驾驶战斗机,保卫祖国?”

小小的王子,擦干了眼泪,咬着牙站了起来。

从那以后,无论摔得多狠,他再也没有哭过。

半年后,王子已经能在旱冰场上飞驰自如,各种动作灵活娴熟,令人大开眼界。

除了日常的训练,节假日,阮国琴还经常带着王子登山,去森林里寻野蘑菇、挖野菜。

在大自然中,她教他如何辨别方向,如何自救受伤,遇到野兽又该如何应对。

在奔跑与欢笑中,王子逐渐成长,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野外生存本领。

十几岁时,他已经像一个小小的特种兵,沉稳又灵活。

阮国琴常说:“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才能走得远。”

在这个母亲的教导下,王子逐渐懂得了责任,懂得了担当。

王子从小到大,成绩优秀。

小学、中学,始终是年级里的佼佼者。

2017年高考,他成功跨越一本线,顺利考入海军工程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投身军营,穿上父亲一样的军装。

在大学里,王子依然不负众望。

学习刻苦,品行端正。

他还发起成立了一支橄榄球队,训练严格,纪律严明,展现出极强的组织与领导能力。

大学毕业后,王子被分配到海军航空兵某部队。

那里,正是王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当穿着海军蓝军装、挺拔英俊的王子出现在部队大门前时,阮国琴静静地站在人群中,眼里含着笑,也含着泪。

她仿佛看到,二十年前的王伟,正冲她微笑。

子承父志,编号81192,封存已久,如今重新启用。

一个家庭,会因失去而支离破碎,也会因信念与爱,再次缓缓黏合。

2024年冬天,王伟的儿子在基层部队历练多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

如今,他已顺利毕业,成为一名真正的海军军官。

在王子的身上,阮国琴仿佛看见了王伟。

那份对祖国的忠诚,那份对理想的坚持,穿越了漫长的岁月,悄然延续。

它们像一股温柔而坚定的暖流,再一次,温暖了这位母亲饱经风霜的心田。

阮国琴偶尔会轻声说起:“二十多年了,我还在等他。多希望,他还活着啊。”

每年的四月一日,不只是家人,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人,都会自发来到王伟的墓前。

他们带着鲜花,带着思念,有人甚至带来了我军最新型的战机模型和航母模型。

让王伟,看一看——今日之海军,已今非昔比。

站在墓前,王伟的母亲,红着眼眶,轻声说道:

“祖国强大了,外国人就不敢欺负我们了……什么都不怕了……真的,再也不怕了。”

那一刻,风很轻,天很蓝。

远方的81192,正在天空中守望。

每年的这一天,四月一日,大家都会在心里呼喊:

“81192,请返航。”

这是千万人,用无声的语言,守护着一个从未离开的名字。

参考资料:

阮国琴:把儿子培养成海军军官 王新同

0 阅读:37
历史古道翰风

历史古道翰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