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
刘玉梅和张大庆是同一个村子出来的。年轻的时候,她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姑娘,常常帮着家里干活,有一双巧手,能做出各式各样的布鞋。张大庆则是个皮肤黝黑、健壮有力的小伙子,靠着一股子闯劲儿,很快在城里找到了一份建筑工地的活儿。两人经人介绍认识后,谈了半年就匆匆结了婚。婚后没多久,张大庆就带着刘玉梅来到了南方的小城。那是个新兴的城市,到处都是正在兴建的高楼大厦,工地上机器轰鸣,尘土飞扬。
起初的几年,两人同甘共苦,张大庆在工地上从小工干到包工头,收入也渐渐多了起来。可伴随着收入增加的,是张大庆性格的变化。原本只是偶尔喝酒的他,开始三天两头往酒馆里钻,回到家里也是醉醺醺的。刘玉梅一开始还劝他少喝点,张大庆听了总是甩手说:“你懂啥?这都是场面上的事,不喝不行!”刘玉梅默默忍了,但心里总觉得不安。
一天晚上,张大庆喝得烂醉回来,脸上挂着一副说不出的狂妄笑容。刘玉梅看着他的样子,忍不住问道:“你喝这么多,钱花得也不少吧?”张大庆瞥了她一眼,不耐烦地回道:“花什么钱?我挣得多,不就得花得多嘛!别管那么多。”刘玉梅皱眉道:“我们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不是为了能攒点钱回老家吗?你这样花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张大庆听了这话,一拍桌子站了起来,眼睛瞪得通红:“回什么老家?我现在不想回去!在城里多好,你还想回去种地啊?”刘玉梅见他发火,心里一紧,但还是坚持道:“我不是不想在城里待,我是怕你这样下去会出事啊!”张大庆冷哼一声,摆摆手:“你就是个没见识的女人,城里怎么了?我告诉你,我还要在这儿干出一番事业呢!”
自那以后,张大庆越发不把家放在心上了,每天不是在工地上指挥工人,就是在外面喝酒打牌。刘玉梅心里越来越沉重,她知道丈夫变了,但却无力改变。她一次次尝试和张大庆沟通,每次都以争吵结束。终于有一天晚上,张大庆又喝得大醉而归,刘玉梅端来一杯水,想劝他少喝点,张大庆却一把推开了她,水洒了一地。他摇晃着站起来,指着她的鼻子骂道:“你天天烦不烦?管得着吗?你就是个乡下婆娘,懂什么?!”
刘玉梅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她强忍着不让眼泪流下,咬牙说道:“你这么多年,喝酒、打人,对这个家一点都不上心!我就这么一个要求,你都不听吗?”张大庆冷笑一声:“我不听!我就是要喝酒,就是不想回那个破地方!”说完,他摔门而去,留下刘玉梅一个人站在客厅里,浑身颤抖。
第二天,张大庆没有回家,第三天也没有。刘玉梅打电话给工地的工友,才知道张大庆这些天一直和一个年轻女人在一起,女人还时不时来工地给他送饭。刘玉梅听了,只觉得天旋地转,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找到张大庆的朋友打听,终于知道了真相:张大庆已经和那个年轻女人走到了一起,早已对刘玉梅心生厌倦。
几天后,张大庆回到了家。刘玉梅的眼睛红肿,显然是哭了很久。她冷冷地问他:“你和那个女人,是不是真的?”张大庆不屑地笑了笑,轻描淡写地回答:“是又怎么样?我就是看上她了,我不想再跟你过下去了。”刘玉梅的心彻底凉了,她咬紧牙关,强忍着眼泪问:“那你想怎么样?”
张大庆双手一摊,毫不在乎地说道:“离婚吧。趁早办了,我还得和她过日子呢。”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刀,狠狠刺进了刘玉梅的心。她浑身发抖,愣了半晌,才低声说:“好,离就离吧。”
离婚手续办得很快,张大庆为了尽快和新欢在一起,愿意给刘玉梅留下房子和一部分积蓄。离婚那天,刘玉梅一个人在民政局门口,望着张大庆和那个年轻女人坐上车远去的背影,她只觉得一阵无助和绝望涌上心头。她明白,自己被彻底抛弃了。
生活一下子陷入了黑暗,刘玉梅觉得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无底的深渊。她几乎不出门,也不和任何人说话,只是一个人待在屋里,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她心里越来越空。终于,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她做了一个决定:不管生活再怎么难,她也要重新站起来,为了自己,为了未来。
离婚后的日子里,刘玉梅开始慢慢调整自己的生活。她在一家小餐馆里找了份服务员的工作,工作虽然辛苦,但每天忙碌中她却感到一种久违的充实感。刘玉梅学会了如何和客人打交道,也认识了许多和她一样在城里拼搏的女人们。她们有的为了孩子,有的为了家庭,但都在用力地生活。刘玉梅渐渐明白,自己并不是孤单一个人。
一次下班后,老板娘赵姐递给她一张名片,说:“玉梅啊,有个邻里聚会,都是我们这些附近住的打工人,不如你去凑凑热闹,交几个朋友。”刘玉梅起初有些犹豫,但赵姐鼓励她:“别老一个人闷着,认识点新朋友,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刘玉梅最终决定去看看。
聚会那天,大家聚在小区的空地上,桌子上摆满了简单的家常菜肴,气氛轻松自在。刘玉梅本来只是坐在一角静静地吃着饭,忽然听到旁边一个男人和人打趣道:“我这车间主管也不容易啊,每天不是跟工人们吵架,就是跟老板讨价还价。”他的话逗得周围人哈哈大笑。
刘玉梅抬头一看,那男人正是坐在她对面的李建国。她笑了笑,没说话。李建国注意到她的目光,微笑着问:“怎么?觉得我说话夸张了?”刘玉梅摇头:“没有,只是觉得你挺幽默的。”李建国哈哈一笑:“幽默可不值钱啊!要是值钱,我早就发财了。”两人相视一笑,竟生出几分默契。
聚会散了后,李建国走到刘玉梅身边,主动和她聊了起来。两人发现彼此都经历了失败的婚姻,李建国的前妻因嫌他没出息,和一个有钱人跑了。李建国苦笑着说:“我是个粗人,想开点,能咋样?反正日子总得过下去。”刘玉梅听了,心有戚戚焉,也和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两人不知不觉聊了很久,直到夜深人静,才互相告别。
此后,李建国开始时常来餐馆找刘玉梅,两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有时候下班后,他会送她回家,有时候在休息日,两人一起去公园散步,聊聊各自的生活。渐渐地,刘玉梅心中对李建国产生了好感,但她也明白,这份感情让她既渴望又害怕。
一天晚上,两人在街边的一个小餐馆吃饭,李建国突然认真地对她说:“玉梅,我觉得我们挺合得来,咱们都经历过那些糟心事儿,我也不想再一个人过了。不如我们试着在一起吧?”刘玉梅有些迟疑,低头不语。李建国见她不说话,急忙补充道:“当然,我不会逼你做什么决定,我只是觉得,咱们彼此了解,应该可以试试。”
刘玉梅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建国,我也觉得你是个好人,可我真的怕了。我不想再走错路,也不想再过那种让人害怕的日子。”李建国点点头,表示理解:“我明白,你怕什么呢?你说出来,咱们可以好好商量。”
刘玉梅抬起头,眼神坚定地说:“如果我们真的要在一起,那我有四个条件。第一,不能动手打人,这一点我不能妥协;第二,财务必须公开透明,家里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要清清楚楚;第三,你要尊重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可以干涉;第四,如果有一天我们决定分开,财产按比例分配,谁也不欠谁。”
李建国听完,愣了一下。他有些惊讶地看着刘玉梅:“这么严肃?”刘玉梅点头:“是的,我不想再经历失败的婚姻了。我想要的是一个互相尊重、平等的关系。”李建国沉默了片刻,低声说道:“我能理解你的想法。虽然这些条件有些出乎意料,但我也很欣赏你的坦诚。行,我接受。”说完,他笑了笑,伸出手来:“那我们就重新开始,好好过日子。”
刘玉梅也笑了,伸手握住了他的手。她的心里忽然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好像终于找到了一条新的路。
起初的日子里,刘玉梅和李建国的生活的确简单而幸福。两人都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平静,李建国努力兑现自己的承诺,不动手打人,也没有干涉刘玉梅的工作和生活。刘玉梅则用心经营着这段婚姻,每天打理家务,精打细算地安排生活,两人日子过得安稳而充实。
但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一天晚上,李建国从厂里回来,脸色很不好看。刘玉梅正在厨房忙着做晚饭,看见他这副模样,便关切地问道:“怎么了?今天看起来不太高兴。”李建国叹了口气,有些烦躁地说道:“还不是厂里的事,订单减少了,老板天天压着我们加班,也不涨工资,弄得我这心里烦得很。”
刘玉梅笑了笑,说:“加班辛苦是辛苦些,但你不是说老板还挺讲情义的吗?可能这段时间公司有些困难吧,熬过去就好了。”李建国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你不懂,女人哪知道这些事!”刘玉梅的笑容僵住了,她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转过身继续做饭。
几天后,李建国把这个月的工资条扔在桌上,皱着眉头对刘玉梅说:“你老说财务公开,这下你看看,挣得也不多,我这钱可都交给你了。”刘玉梅放下手里的针线,平静地说:“咱们说好的,你辛苦挣的钱,咱们一块花,都是为了家。”李建国撇撇嘴,有些不屑地说:“你天天在这儿唠叨这些,真是烦人!”
刘玉梅听了这话,心里不免有些难受,但她忍住了,耐心地说:“建国,咱们不是说好了嘛,我不是要你的钱,我是希望咱们能有一个透明的关系。”李建国冷冷地回应:“透明?我看是你管得太多了!”
争吵渐渐多了起来,虽然李建国没有动手,但他常常会在情绪失控时大声责骂。刘玉梅发现,李建国虽然嘴上说接受她的条件,心里却总觉得不舒服。每次李建国发脾气,刘玉梅都会保持冷静,她知道自己不能退缩。
有一次,李建国又因为工作上的事冲刘玉梅发火,刘玉梅深吸了一口气,说:“建国,我知道你心里有不痛快,但你这么冲我发脾气,事情也解决不了。咱们坐下来好好谈谈吧。”李建国瞪了她一眼,咬牙道:“谈什么?天天就知道谈!”
刘玉梅不慌不忙,继续说道:“我知道你压力大,日子不好过,我理解你的难处。但咱们既然在一起,就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不是吗?”李建国听了这话,愣了一下,嘴角抽动了一下,没有再说什么,转身走开了。
这样的冷战持续了好几天,李建国每天都早出晚归,很少和刘玉梅说话。刘玉梅心里也有些烦闷,但她知道,婚姻不是轻易就能放弃的。她决定再给李建国一次机会。一天晚上,她煮了李建国最爱吃的红烧肉,等他下班回来。李建国看到桌上的菜,有些愣住了,表情柔和了几分。
刘玉梅轻声说道:“建国,坐下吃饭吧,别生气了。”李建国坐下来,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玉梅,我知道我脾气不好,但我也没想到日子这么难过。”刘玉梅笑了笑:“日子再难,只要咱们一起,总会好起来的。”
李建国叹了口气,说:“我以前真没想过,这些条件会这么难做到。”刘玉梅点头:“我知道,这些要求对你来说不容易。但你看,正因为这些条件,我们才能有今天,不是吗?”
李建国沉默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也许你说得对,我也得改变改变自己了。”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在这笑容中找到了继续下去的力量。
几年后,李建国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他学会了用更温和的方式表达情绪,而刘玉梅也用自己的坚韧和耐心让这个家变得越来越温暖。虽然生活依旧有波折,有争吵,但他们都学会了尊重对方的底线,努力去理解和包容。
那天,刘玉梅站在田间,看着一片正在播种的稻田,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脸上,她抬起头望向远方。她的心中充满了平静,仿佛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她在心中默默问自己:“这段婚姻,真的会是自己最后的归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