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苗其志 发自江苏南京)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作为“三农”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村委会,可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支书不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者、践行者,也是农民勤劳致富的“领头雁”、带路人。村支书的态度,决定了一个村老百姓的命运。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述的是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严家桥村的老支书汤义惠的故事,他虽然在2016年9月进入镇政府农业发展局工作,但是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情怀,初心不改,仍然活跃在基层一线,化解矛盾、促进发展,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严家桥村位于羊尖镇北部,地处锡、澄、虞交界处,永兴河贯穿全村。村域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5700多人,与丽安村、南丰村、龙凤巷村、廊下村、宛山村、南村村、羊尖村、羊尖社区相邻。
今年59岁的汤义惠,早在1983年2月份就进入村委会工作,从团支部书记到民兵营长,从治保调解主任到村委会主任等等,用他的话说,除下妇女主任的角色没做过,其他的工作都做了轮回。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为他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12月,他做严家桥的村主任,这时严南、严北、黄家坝、严家桥四个村刚合并不久,村集体经济薄弱,遗留问题比较多,村干部协调协作不同步,制约严家桥的振兴与发展。面对这一状况,汤义惠先从整顿村集体经济入手,进而采取“造血功能”措施,盘活集体资产,一步一个脚印做好统筹管理工作。
严家桥村合并后的现状是,外欠债务1600多万,仅欠村民的集资款就有200多万,这些欠款不还,就会失去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汤义惠对上争取镇政府的帮助与扶持,对下团结广大党员群众。“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汤义惠开始对文化用品厂清资核产,启动农贸市场建设,挖掘乡土文化底蕴,把村内的集体资产搞活流通发挥效益。
2005年6月,汤义惠当选为严家桥村总支书记,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何发挥全村150多名党员的积极性,是他首要面临的艰巨任务。
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立机械化耕种帮扶队伍,成立农业合作社,推动劳动力人口向城镇化、工业化转移,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实现村村通水泥道路,同时建设了一万多平米的厂房,不仅给当地创业者提供便利,也给村集体增加出租收益。
到2012年底,严家桥由原来的贫困村逐步发展成为锡山区的经济强村,拖欠多年农商行的800多万贷款终于还清了,实现从净资产不足50万元到厂房资产3000多万元的跨越,农业收入达到300多万,村集体的总资产也有了质地飞跃。
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支部一面旗。汤义惠自1987年加入党组织后,就把共产党员的情怀化作服务百姓的具体行动,他把旗帜擎起在乡村振兴的阵地上,为严家桥的建设发展描绘蓝图。
2004年初,无锡市根据严家桥“教授村”人文底蕴深厚的特点,把这里规划为旅游开发景区,汤书记迅速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土地平整项目,将散乱耕种的土地以及不规范的沟渠路道进行填埋平整,复垦出1000多亩高标准的高效农业示范区,通过两年多的艰苦拼搏,严家桥上榜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之后严家桥村还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1年的夏天,由于工作突出汤义惠参加在湖州召开的无锡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受到市、区领导的通报表扬,他在严家桥运行的农业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后来在无锡市进行全面推广,时任农业部的张桃林副部长亲自到严家桥视察。
生在严家桥,长在严家桥,热爱严家桥,奉献严家桥。十多年的村干部历程,见证了汤义惠埋头苦干的每一个轨迹,严家桥的村史馆、书画馆、中医馆,包括锡剧纪念馆,这些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成就,里面都挥洒着汤义惠的汗水。还有严家桥的生态大米,一直都是东方航空公司的定点采购基地。
严家桥的日新月异变化,少不了老书记的奉献担当,那些曾经被帮助的困难群体,每次见到汤书记的时候,都要拉到家里坐上一刻,像刘桂根、刘建龙等这些五保老人,感激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2016年9月份,由于工作需要,汤义惠进入镇政府工作,但是不论环境的如何变化,他对乡村农民的情怀没有变,现在锡山区羊尖镇正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每个村的问题都很特殊,有的甚至是十几年积攒的老问题,他都积极参与主动调节,为羊尖镇的和谐稳定发展不遗余力。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期待年近花甲的老书记,在羊尖镇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继续有为、奋斗不止,为描绘江苏“高、新、富、美”的宏伟蓝图再立新功!
编辑:章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