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二战期间被殖民剥削:资源输血盟军却换来本土苦难

大叔神吐槽 2025-03-27 16:39:41

二战盟军获得胜利,常被归结于美国的工业动员以及苏联的钢铁洪流。不过在南亚次大陆那历史的褶皱里,印度殖民地的工业资源曾以一种隐秘的方式,为战争机器输送着“养分”。

当盟军把印度定位为“战略后方”的时候这片土地的钢铁厂,与油田在殖民者的指令之下,超负荷地运转着,其代价却是本土的民众陷入了更深重的苦难。

这段被选择性遗忘的历史,不但揭示出了殖民体系那极为残忍的逻辑,也为理解当代全球资源政治,提供了相当关键的借鉴。

1907年,贾姆谢德布尔的塔塔钢铁厂诞了生。这个工厂,一直以的来都被视为印度民族工业中一个极具潜力的象的征。它承载着人们对于印度工业发展的热的切期盼,并且在漫长的历的史进程当的中,留下了深的刻且久的远的烙印。

这家由塔塔家族创建的企业,在1930年代,已具备年产百万吨钢材的能力。

但是战争来了之后,就彻底而且长远地改变了它的发展路线。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那个厂产能的85%,被英国的军事部门全部接收了,接着它就变成了盟军在东亚战区很重要的钢材供应基地。

数据显示,1942年,到1945年期间,其年产量,从战前的130万吨,急剧地增加到210万吨,增幅达到了61.5%。

为满足军事订单,工厂实行12小时轮班制,然而工伤事故率较战前却增加了3倍之多。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模式下,工伤事故率大幅上升,给工厂的生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因为通货膨胀的作用,工人的实际收入降低了40%。民用钢材的分配额度也被降到了战前水平的35%,所以印度本地的铁路建设慢慢停止了。

更具悲剧性的是,该厂的煤炭供应,轻松愉快地优先保障了军事需求。1943年孟加拉大饥荒期间,本应(用于)民生的燃料,被大量地调往了钢厂,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加剧了粮食危机。

日本切断东南亚石油供应之后,阿萨姆油田就变成了盟军在亚洲独有的本土能源基地。这个本来只给印度国内市场提供服务的区域性油田,在战争之前没怎么引起人们的重视。

可是1942年的时候,英国石油委员会接手了这片区域。他们引进了美国先进的钻井设备,还强制使原住民迁移,这使得油田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改变。从1942年的30万吨起,产量快速地上升,到1944年已经达到了120万吨,完成了“三年翻两番”这般令人惊叹的成就,这成果格外显眼。

这种非常规的产能扩张,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建设输油管道,超过20万原住民,被迫离开世代居住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个时候,印度本土汽油配给量,减少78%,导致农业机械大面积停摆,进一步加剧了粮食减产。更讽刺的是,油田增产的石油,80%被用于盟军在缅甸战场的军事行动,而印度本土却因燃料短缺,陷入交通瘫痪。

英国以“战时紧急状态”为缘由通过《国防需求法案》,将关键产业实行国有化,与此同时冻结了工人的罢工权利。

金融领域实施差别利率政策,军事订单的贷款利息,仅为民间企业的百分之十三。最为隐蔽的剥削,发生在价格领域:印度出口的铁矿石价格,被压制在国际市场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而进口的工业设备价格,却上浮了百分之四十。

这种榨取的形式,叫做“发展性剥削”。它有明显的特性,即利用大力注入资本,以及巧妙引入技术手段,来提高资源提取的效率。比如塔塔钢铁厂在战争时期得到的,来自美国技术支援,其实是为了满足,大幅扩大军事生产能力的需求,而非要推动印度工业的自主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印度在1945年的钢铁产量达到了1913年的三倍。不过到独立之时,整个国家却仍仅有两家规模齐全的汽车制造工厂。

战争结束之后,两大产业,分别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命运。塔塔钢铁厂,凭借着战时积攒起来的技术根基,在1950年代,顺利地转型为了综合性的工业集团,成为了印度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不过阿萨姆油田,在1947年独立之时,其产能已降低到了战前的水平,修复工程,花费了十余年之久。这样的差异,揭示出了殖民经济有着有选择地扶持的本质。

战争的经历,对印度民族意识的塑造起到了极为突出的作用。塔塔钢铁厂所展现的,令人惊叹的技术,让民众内心涌起强烈的自豪感;而那段资源被疯狂掠夺的历史记忆,则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经济独立。尼赫鲁时代所提倡的“自力更生”战略其思想源头,可以清晰地回溯到战时资源被掠夺所造成的深刻创伤。这样的发展路径选择,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日益激烈的资源竞争中,依旧展现出重要的参考价值:真正的进展,必须坚实地建立在资源主权与产业自主的基础之上。

二战期间,印度的工业资源对盟军起到了支撑作用,其本质实则是在殖民体系之下的一种“像输血一样的榨取”。

这段历史,揭示出了全球资源政治那深层的逻辑:当资源的控制权,与发展的主导权相分离之时,所谓的“现代化”,或许会沦为一种新形式的殖民剥削。

在能源与原材料竞争越发激烈的今日,重新审视,这一段历史。这不仅仅是对那些被遮蔽之人的历史补偿,更是为构建公平且合理的全球资源秩序,给予了历史的镜鉴。

唯有将资源主权,与产业自主相结合,才能够避免重蹈“发展性剥削”的覆辙。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