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将迎来夏至节气,夏至的到来意味着三伏天不远了。老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上蒸下煮,高温难耐,我国各地进入“炙烤”模式。
那么今年哪天入伏?伏天总共持续几天?入伏下雨有什么说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023年哪天入伏?伏天持续几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间段,“伏”表示躲藏,说的就是阴气受阳气压迫藏伏于地下,宜伏不宜动。三伏天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这段时间在古代被称为“苦夏”,也就是说这是夏天最煎熬的日子。
初伏和中伏都是固定的10天,而中伏的时间有长有短,可能有10天,也可能有20天,整个三伏天要么有30天,要么有40天,三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
那么今年哪天入伏?老话说“夏至三庚便数伏”,说的就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便是入伏的时间。所谓的“庚日”就是带有“庚”字的日子,我国用干支历来记录时间,即由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60个组合,每个组合就代表1天,以60天为一个周期循环记录时间。
由于天干有10个,因此“庚日”每隔10天出现一次,庚日总共有6个,分别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今年夏至的时间在6月21日,这天刚好是“庚戌日”,因此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6月21日,庚日和庚日间隔10天,在往后推迟30天为7月11日,因此今年7月11日入伏。
老话还说“秋后一个庚入末伏”,说的就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入末伏的时间,今年立秋的时间为8月8日,这天在干支历中是“戊戌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在8月10日,在干支历中是“庚子日”,因此8月10日就是入末伏的时间。
那么中伏的时间如何确定?初伏总共持续10天,今年7月11日入伏,往后推迟10天就是入中伏的时间,今年7月21入中伏;中伏的持续时间由庚日出现的早晚来决定,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10天;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20天。
由于今年夏至和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因此今年中伏是20天,整个三伏天总共40天。2023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为:7月11日~7月20日为头伏,共10天;7月21日~8月9日为中伏,共20天;8月10日~8月19日为末伏,共10天。
今年7月11日入伏,关于伏天有“公伏”和“母伏”的说法,老人说“公伏凶,母伏爽”,啥意思?今年是公伏还是母伏?
2023年三伏天是“公伏”还是“母伏”?“公伏凶,母伏爽”,这里的“凶”是指天气异常炎热,“爽”是指凉爽,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是公伏,那么预示着整个三伏天会异常炎热;如果是母伏,那么预示着整个三伏天会相对凉爽。
在我国传统《阴阳学》中,把单数视为“阳”,把双数视为“阴”,阳对应“公”,阴对应“母”;如果入伏的农历时间是单数,那么就是“公伏”,如果入伏的农历时间是双数,那么就是母伏。
2023年7月11日入伏,这天对应的农历时间是五月二十四,二十四属于双数,因此今年的三伏天属于“母伏”,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今年三伏天相对凉爽。
入伏这天下雨有什么说法?老话说“雨淋公伏头,晒破狗舌头”,这句说的意思是说,如果三伏天属于公伏,并且入伏当天下雨,那么预示着接下来的整个三伏天都非常炎热,“晒破狗舌头”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法,形容气温非常热,这也说明天气以晴天为主,发生“伏旱”的概率比较大;老话还说“雨淋母伏头,炕头长蘑菇”,说的就是如果三伏天属于母伏,并且入伏当天下雨,那么预示着接下来雨水非常多,空气过于潮湿导致炕头都长出了蘑菇。
今年是“母伏”,如果入伏当天下雨,那么我们要提前做好防涝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才能减少损失。
总结,今年7月11日入伏,三伏天总共持续40天,我们要提前做好防暑准备,饮食方面荤素搭配、控制好情绪,这样有助于我们度夏。
希望别太热,也别下那么多雨,风调雨顺就好
有用
不知是真是假,但中国那么大,不可能每个地方都这样吧
一个厄尔尼诺现象就打败了之前的经验之谈!
推迟30天吗
反手一个举报!
虽然不知真假,但你发的错字不少,还有伏天的天数自己在算算,少了的被你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