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槽正在成为继电池、光伏、电动汽车之后,中国第四个大宗出口的新能源产品。今年多家电解槽企业出海订单量出现明显增长,海外市场扩展超出预期,订单主要集中在欧洲、中东等地区。
与此同时,以欧盟为代表的地区也感受到了中国电解槽的“热浪”席卷,出于对中国进口产品的担忧、保护欧洲企业免受竞争压力、确保欧盟补贴惠及欧洲企业以及应对不公平竞争环境等因素,正在针对中国电解槽出海进行系列打压、抵制举措,需要引起行业关注及重视。
欧盟政府、企业对中国电解槽进行打压、抵制
9月2日,欧盟气候政策负责人沃普克·霍克斯特拉宣布,下一轮欧洲氢能银行(EHB)拍卖将明确支持欧洲电解槽供应链,以应对低价中国进口激增的担忧。这意味着欧盟将收紧氢能补贴规则,以应对中国低价挑战。
霍克斯特拉表示,“尽管欧洲电解槽在试运行拍卖中表现良好,但中国正以越来越低的价格大量供应产品,威胁欧洲市场。”为了应对这一情况,霍克斯特拉承诺,下一轮拍卖将明确支持欧洲的电解槽供应链,旨在恢复与中国工业主导地位之间的平衡。他强调,“欧盟并不打算切断与中国的联系,但必须在面对不公平竞争时采取措施。”
7月1日,蒂森克虏伯、西门子能源、Nel Hydrogen、托普索等20家电解槽制造商联名致信欧盟委员会,敦促欧盟采取更多措施,帮助该行业与更便宜的中国生产商竞争,这些公司认为中国对氢能公司的支持创造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对欧洲电解槽技术和设备制造生产商产生了负面影响。
同时,6月28日,《净零工业法案》(以下简称《法案》)正式生效,《法案》提出到2030年欧盟本土包括电解槽和燃料电池技术等在内的战略净零技术制造产能达到欧盟部署需求的40%,提高净零技术及其关键部件的本土制造能力,降低对其他经济体的依赖程度。
5月24日,欧盟理事会批准通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 Directive,CSDDD)。CSDDD将逐步适用于欧盟企业、以及在欧盟境内达到相同营业额门槛的非欧盟企业, 这一指令限制了中欧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可能影响到中国电解槽技术的进步和在欧洲市场的推广。
这些措施综合作用,增加了中国电解槽在欧洲市场的难度,对中国电解槽企业在欧洲的发展构成了挑战。
中国电解槽企业“突围路径”
欧盟的打压、抵制并非只针对氢能行业,光伏和新能源车行业在欧盟的发展面临着相似的挑战和机遇。欧盟正在以愈发强硬的态度应对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市场渗透,旨在确保欧洲工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同时避免欧洲在清洁能源转型这一关键领域进一步依赖于中国。
面对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市场竞争,中国电解槽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应对,做好充分准备并谨慎决策。
国产电解槽企业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1、打通产品关。在制造层面,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电解槽的效率和性能,同时优化生产成本,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国内电解槽与国外电解槽基于地方技术规范与标准不同,材料与设计存在较多差异,这就需要在源头上遵守当地法规与生产要求;
2、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在非欧盟国家建立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通过参与国际展览、技术交流等活动,提高中国电解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同时了解不同市场的需求,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特定市场的需求
3、正确应对贸易壁垒与合规操作。面对欧盟的贸易壁垒,企业应了解并遵守相关的贸易规则和标准,同时打通认证关,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符合国际标准。
4、注意本土化落地。关注当地资源禀赋、政商环境,可以适当与当地的企业形成配合。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技术合作、共同研发等方式,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当然,目前国产电解槽相比于国外品牌最大的优势是性价比。”国内一家头部电解槽企业的市场负责人表示,国产电解槽的价格能做到海外的一半左右,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以及在大型绿氢项目上的经验让海外企业难以招架。
“如果想要在海外能得到长远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双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一位国内电解槽企业的海外销售主管认为,在面临打压、抵制的背景下,国产电解槽可以给海外公司一定的技术授权,技术服务可以结合当地的企业一起合作,这样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