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说飞将军

老畅 2023-11-09 11:50:33

史圣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除了描述李广在战场上威风八面之外,还专门安排他的堂弟李蔡来陪衬凸显李广的悲情。兄弟俩同时参军同时打仗同样功绩同样担任汉文帝侍卫。其后李广以骑都尉从周亚夫平定“七王之乱”,李蔡以军功赐二千石禄,至此二人的发展基本上齐头并进。而且李广的发展前景明显优于李蔡。

图片来自网络

平定“七王之乱”后,李广徙为上谷太守、上郡太守。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李蔡至此应为代相,这个代相却没有代王——汉文帝继位以后,汉朝再也没有封过代王。按照权限代相总揽代地的军政全权,与郡太守相当。直到公元前124年李蔡任轻骑将军。后与卫青一同出兵朔方击败匈奴右贤王。在这次战役中李蔡立下了显赫战功,被汉武帝封为乐安侯,从此弃武从政。不久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那么有一个问题:李广为什么不断地在郡太守位置上平调?仔细研究一下地图会发现,汉景帝把李广从上谷调到上郡,但汉武帝继位以后,他从上郡再到陇西、北地……等等,都处于抗击匈奴第一线,而且云中郡比上谷更靠北。记得李广为什么从上谷调离的吗?(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图片来自网络

李广担任郡太守不是一味地死守,主动出击正暗合了汉武帝的军事思想。汉武帝雄才大略,绝不是让人欺负到家门口还好好说话的人,他一定会把敌人按在地下痛打到求饶。

汉武帝一边培养着新人,一边观察老一辈将军,李广实际上就是汉武帝选中的抗击匈奴主要将领。后来的作战安排可以证实:“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这是一次对匈奴作战的试探。

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直指上谷。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带兵将领各不统属,唯一的老一辈将领只有李广一个,而李蔡直到公元前124年才随卫青征匈奴。

汉武帝对李广抱有信心,他给了李广多次机会,然而他伤心的发现:李广一旦上了战场就像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他总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军队置于极为危险的境地,当时汉朝一个能骑马打仗的士兵有多么宝贵。其后虽然还在用他,但随着新兴代将领卫青、霍去病等日渐成熟,李广已没有机会了。

图片来自网络

李广所带领的骑兵非常精良,以机动性代替当时中国传统的行军布阵,所以李广的小部队可能获胜,士兵比较少,可以凭借个人的武勇,反败为胜,但带领大兵团作战基本上没赢过,因为机动性强的大兵团更需要严明的纪律作保障。

李蔡随卫青出征回来,应该是感觉到自己传统的军事经验不合时宜了,他果断的弃武从政;李广六十多岁依然奔走于战场,却捞不到仗打,眼看着封侯无望。

英雄末路,让人心催。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0 阅读:2

老畅

简介:从历史看现实 以现实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