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到“狡兔死,走狗烹”,都会想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
作为帮助越国灭掉吴国的大功臣,他是怎么知道主公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
吴越之争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南方丛林密布,山野多瘴气,所以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中原腹地。
南方的吴越两国都比较孱弱,需要依附在齐楚这样的大国身边。
首先成长起来的是吴国。
阖闾在伍子胥的帮助下,让刺客携带鱼肠剑刺杀堂弟后,顺利成为吴国国主。
随后,他重用伍子胥和孙武,修建城池和军事,不断吞并附近小国,逐渐成长起来。
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吴国终于大败楚国,成为新一代的春秋霸主。
而地处南陲之地的越国,因为被吴楚两国拦住北上之路,与中原大国缺乏文化贸易沟通。
因此,相较于吴国,越国的崛起速度比较慢。
好在他寻到一位中原名士——范蠡。
范蠡出生在中原地带,虽然家中贫寒,但自幼聪慧无比,对天下之势了然于胸,且能文能武。
身为越王的勾践,他不嫌弃范蠡出身贫寒,赏其千金,让其来越国担任相国一职。
有了范蠡的帮助,越国快速成长起来,俨然有抗衡吴国的实力。
越国的成长让吴国感到忌惮,当时阖闾已经年迈,他想在临终前出兵南下,为儿子夫差除掉越国这一隐患。
越王勾践听闻吴军南下的消息,枕戈旦待,夜不能寐,担心阖闾会攻入越国城池。
果然,吴军十分强大,列阵整齐划一,越国士兵根本无法击溃敌军阵营,只能步步撤退。
为此,越王想出一个千古“奇计”。
他招揽上千名死士,让其手持利刃,排列整齐,行至吴军阵营前,然后齐声呐喊,自刎而亡。
这一情景让吴军将士看的出奇,都觉得越国士兵疯了,纷纷涌向阵前观看。
就这样,吴国阵营大乱,越国士兵发动突袭,将吴军冲散,并趁机砍下吴王的脚指头。
虽然阖闾侥幸逃过一命,但因为古时治疗条件比较差,导致血流不止,最终亡于撤退途中。
吴王临终前,对儿子夫差留下遗言,让其尽早灭掉越国。
因为他发现勾践做事狠辣,若是放任其成长,吴国必然不是越国的对手。
夫差加冕称王后,他会牢记父亲遗愿,尽快灭掉越国吗?
卧薪尝胆夫差成为新一任吴王后,不断招兵买马,日夜练兵磨刀,准备再次攻打越国。
而勾践听说吴国动作后,决定先下手为强,趁吴国不备,主动出兵北伐。
身为相国的范蠡,力劝越王不要轻举妄动,毕竟越国刚刚崛起,实力尚弱。
自古以来,都是攻难守易,想要主动出击,就要付出成倍的兵力和粮草。
但此前的胜利让越王迷失了自我,执意攻打吴国。
听闻越国大举北上,吴国丝毫不慌,陈兵数万,静等越国士兵长途跋涉,日渐疲惫。
于是,在伍子胥的火攻之计下,越军大败而归,吴国赢下初次胜利。
见越国南逃,夫差命令吴军紧追不舍,想将越国尽数歼灭,以报杀父之仇。
当勾践逃至会稽山顶时,他身边只剩下五千多士兵。
如果吴军强行围困,那他也将死在这里。
为了活命,勾践再次向范蠡寻求计策。
范蠡建议他丢弃越王的尊严,向吴国称臣,保全自身性命。
勾践不但听从这一建议,而且做的更夸张。
他不仅自己向吴国称臣,还让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也来到吴国,俯首称臣,甘心服侍吴王。
夫差觉得杀死勾践太简单了,他觉得越王像奴隶一样活着,才能解自己的心头之恨。
虽然当时伍子胥十分反对这么做,因为他越发觉得勾践这个人做事无下限,日后必成祸患。
但吴国另一名大臣被勾践贿赂,向夫差进献谗言,说:困兽之斗,不可将其逼上绝路。
就这样,吴国退兵,越国割让大片的城池,勾践和妻眷也成为吴国的奴仆,受尽百般羞辱。
勾践来到吴国后,每日做着喂马放羊的工作,整日不修边幅,丝毫没有越王的姿态。
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大夫说只有让人吃下粪便,才尝出来疾病。
而勾践站出来,表示愿意为其尝粪。
经此一事,夫差觉得勾践已经丧失成为一国之主的能力,便让其回到越国。
回到越国后,他励精图治,与民休息,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促进人口增长。
为了让自己不忘掉此前受的苦难,他在床头悬挂一颗苦胆,只要想享乐时便尝一口。
在范蠡和文种两位名士的帮助下,越国飞速成长,士兵人数也达到历史最高。
经过数十年的卧薪尝胆,越王能否一雪前耻,灭掉吴国?
狡兔死,走狗烹在这十年间,勾践远离女色,断绝奢靡,甚至会身穿粗布麻衣,拿起锄头和百姓一同耕种。
为了加强自身“威严”,他还给自己设定刑罚,只要口出狂言,或言行不一,便让臣子惩罚自己。
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他还将金银财宝、美女宝剑送往北方吴国,让夫差耽于享乐,放松警惕。
一来二去,越国越发强大,而吴国日渐衰退。
为了能一举攻下吴国,勾践一直等到夫差离开吴国,去北方参加诸国盟会。
夫差离开后,吴国只剩下一群老弱士兵,根本不是越国的对手。
于是,勾践果断选择出击,兵分三路。
最终,越军攻破吴国城池,并将金银财宝、战船骏马卷席一空,全部带回越国。
在夫差听到战败消息时,越国早就平安撤回国内,并严阵以待。
吴国只能哑巴吃黄连,什么都做不了。
没过多久,吴国遭遇了旱灾,很多地区颗粒无收,导致粮草剧减,士兵疲惫,国力衰退得厉害。
勾践觉得夺下吴国的时机到了,便准备出兵灭吴。
在出兵前,他担心士兵没有“向死而生”的决心,便命人点燃舟船,让士兵去灭火。
当时火势很大,很多人不敢贸然进去。
于是勾践下令,灭火而死者有赏,灭火却不死者大赏,只有不灭火者杀。
据传闻,当时冲进火海的人有数千人,因火而死者高达数百人。
见士兵如此听话,勾践对吴国发动了最后一战,并最终夺下吴地,一跃成为春秋霸主。
在夺下吴国后,勾践觉得功成名就了,便开始肆意享受。
这时候,一直为勾践出谋划策的范蠡,他给好友文种留下一封信,便离开了越国,回到中原腹地。
文种拿到信后,发现里面写着:越王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尽早离开为好。
而文种觉得当初那么苦都熬过来了,现在功成名就了,难道会反目成仇?
没过几天,勾践便召见文种,说:“你说有七种计谋可灭吴,现在只用了三种,剩下四种去地下给先王演示吧。”
文种听闻此话,便自刎而死。
范蠡之所以能看出来勾践不可共富贵,是因为此人做事太没下限。
为破敌军,竟让死士表演自刎之术;为能活命,甘愿成为奴仆,装疯尝粪;为测忠心,让士兵冲入火海,无辜赴死。
这样的人,在功成名就时,怎么会遵守承诺,将财富赏赐给功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