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组织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及相关专家对长江大学刘奕清教授牵头承担的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蔬菜“515”行动——“生姜优良品种绿色高效技术示范推广”组培种姜生产示范进行了田间测产鉴定。
专家组采用5点调查法进行了田间测产和病虫害调查。百亩种姜繁育示范基地内,植株生长整齐一致、茎杆粗壮、无倒伏现象,各调查点均未发现姜瘟病和茎基腐病,产量达到4801 kg/667m2。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生产示范增产效果显著、品种抗病性良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图源:长江大学官网)
作为此次行动的牵头人,长江大学香辛作物研究院院长刘奕清教授,是湖北省科技特派员,博士生导师,园艺学学术技术带头人,调味品产业体系生姜育种栽培研究岗位专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了解他是怎样成功“为生姜筑‘芯’,为乡村助力”。
俗话说,“上医治未病”,在种植生姜的领域上也是如此。要想提高亩产,那么前期的选种、预防病虫害工作就需要格外小心。
为此,刘奕清教授带领团队多次前往宣恩县绿合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现场指导培训生姜选种、催芽、播种、姜瘟病预防等关键技术。
经过刘奕清教授团队科学的指导,当地姜瘟病发生率小于6.3%,螟虫防控率达92.6%,从而保障了生姜生长正常,实现了服务企业及周边农民种植生姜丰产增效。
(图源:湖北科技特派员微信公众号)
(图源:长江大学新闻网)
生姜丰产了,但刘奕清还想让村民们的钱包也“鼓”起来。为谋划推动生姜产业致富村,他协同科技特派团一行赴恩施州宣恩县调研指导生姜产业科技扶贫事业发展,与当地达成共识。
(图源:湖北科技特派员微信公众号)
为将丰收的生姜尽快销往全国各地,生姜采收和贮藏保鲜等实用技术就尤为重要。在省科技厅指导下,在荆州市科技局、长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领导带领下,长江大学生姜产业技术服务团前往宣恩县、来凤县开展“送技术进村、助农民增收”行动。
举行生姜采收和贮藏保鲜实用技术专题培训,为当地村民讲解实用技术并传授关键技术经验。接受培训人员达200人,发放技术手册200余份。
(图源:湖北科技特派员微信公众号)
此外,湖北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长江大学生姜产业技术团队还与宣恩县绿合蔬菜专业合作社、湖北美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签订了“地理标志产品凤头姜优质高效绿色技术转化与扶贫示范项目合作协议”,并联合实施开展湖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
通过实地查看生姜的田间长势、病虫害情况以及询问了解产销状况,并在业主家中召开生姜机械化栽培技术发明专利和姜瘟病绿色防控技术一等奖科技成果下田的座谈交流会,团队专家把关键技术成果送到农民手中,生姜产量由之前1600kg/亩增加至2300kg/亩,新增产值6300元/亩,成果落地扎根助农增效显著。吸引当地120家农户参与生姜产业种植增收,帮助320名农民本土就业,人均年收入达1.1万元。
(图源:长江大学新闻网)
在湖北省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515”协同推广计划行动、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长江大学香辛作物团队数十次深入荆州市、恩施州、宜昌市等生姜产区一线,助力农民钱包“鼓”越来,为湖北省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和生姜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其中,刘奕清教授团队,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发挥了科技特派员的有生力量,聚焦生姜产业,谋划推广生姜优良品种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成果,长期扎根做好技术帮扶,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插上了科技腾飞的翅膀!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长江大学本科招生!
本文素材来源:长江大学新闻网、湖北科技特派员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