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学生被“课间圈养”,靠老师、也靠家长

沛沛说事 2023-10-31 02:47:01

近日,山西晋中一名老师发布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无独有偶,陈女士的儿子就读于杭州市区的一所公办小学,“老师说了课间不能下楼,也不能跑跑跳跳,甚至还不能大声说话。” 学生则抱怨:“课间时间10分钟,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

这种现象好不好,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不好。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不好”的事却是比比皆是,甚至有愈演愈烈之感。其中的原因,似乎很清楚,又似乎很模糊。说清楚,主要在于两大方面:一是老师为了成绩、分数,“节约”每一分钟,拖课、提前上课,挤压了学生的课间时间;一是担心学生在教室外打打闹闹,一旦发生磕磕碰碰的事,家长找上门来,很难应付。因此,有的学校干脆公开要求老师不要让学生在课间时间到处乱跑。说模糊,就是老师和学校都不会承认这样的原因,不想让自己被动。

殊不知,这样的管理方式,是会让孩子失去天性、丢掉童趣、没了活泼的。正是身体和智力、认知都在发育、增加的关键时刻,需要更多的活动,需要加强课间的交流,需要充分展示童心和童趣,把学生在校期间仅有的一点热闹和欢快都挤压在教室,甚至在教室也不能大声说话,那这些孩子的童趣在哪里、乐趣在哪里呢?

必须关注的一个事实是,城市里的孩子,大多回到家后,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一大堆作业和完成家长安排的各类课外课程外,是很少有时间与同学在一起玩、一起交流的。就算课外时间比较宽松,也因为分布在不同小区、父母之间,孩子之间是没有什么交流的。如果再剥夺了他们在学校的课间交流时间、活动时间,这些孩子就真的过得很“孤独”了,对他们的性格培养、脾气形成、习惯养成都是相当不利的,甚至是十分有害的。

事实也是,学校理应是一个人气最旺、活泼最强、活跃度最高的场所,尤其是小学,应当是各种声音最集中的场所,哪怕有点吵闹、有点让老师心烦,也比死一般的沉寂好,比让学生一个个关在教室里沉默寡言好。孩子不闹腾一些,难道让成人们闹腾吗?孩子们的闹腾叫童趣,成人们的闹腾就可能是胡闹。把学生们进行“课间圈养”,实在是太不负责的行为。教育部2021年5月通过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要求“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也就是说,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也是反对将学生“课间圈养”的,是要求把课间时间全部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轻松愉快的课间休息时间的。

面对这样的现象,毫无疑问应当想办法解决,而且必须尽快解决。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显然不能单凭老师,也要靠家长。在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问题上,家长和老师同等重要,甚至比老师还要重要。

首先,老师不能总把分数放在头等位置,从而总希望用时间换成绩,把学生的课间时间大量占用。老师教学质量好不好,关键还在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会教的老师,只需花很少的时间就能把学生教会,不会教的老师,才会大量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因此,这些老师应当更多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否则,占用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会越差。

其二,学校不能把安全的责任全部压到老师身上。近年来,有关学生在学校发生安全问题,家长到学校闹、与学校打官司,甚至对老师动粗的事件时有发生,从而给学校和老师造成了很大的管理和心理压力。因此,一些学校明里暗里地要求老师对学生实行“课间圈养”,从而大量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学校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不要把安全方面的压力全部转嫁给老师是最重要的方面。

再者,家长要理解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只要孩子在学校有一点磕磕碰碰,就会找老师、找学校、找其他家长;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很放任,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等从不约束,导致孩子在学校经常伤害同学,给老师带来很大的管理压力。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管理工作,尤其不能遇事就到学校大吵大闹,甚至对老师动粗,对学校和老师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也很重要。

0 阅读:1

沛沛说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