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TA们当“家人”,可TA们眼里只有“家里人”

啸瞰风云谈商事 2024-09-25 06:09:34

小杨哥山寨月饼风波暂告一段落,但是对这位网红的质疑声却甚嚣尘上。

小杨哥在直播间称他带货的美诚月饼是“香港高端月饼”,可实际上这款月饼是在广东生产,产地在广州和佛山,多位代理商也表示美诚在香港没有分店。

说白了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消费者当然不乐意,小杨哥直播间的评论区即刻沦陷,相关部门介入调查,抖音更是直接下达禁播令,顶流网红因涉嫌“虚假宣传”险些人设崩塌。

事后媒体采访了美诚的相关负责人,对方承认月饼是在内地生产,但最后补充了一句:美诚是在香港注册的品牌,“哪条法律规定说我在香港注册品牌,不能够到内地生产的,对不对?”

从法律的角度,美诚的做法挑不出大毛病,所谓”香港月饼“不一定非得在香港生产,正如我开了家”美国汉堡店“,不代表我的汉堡是从美国进口,我也可以说,我的”美国汉堡“只是借鉴甚至完全照搬了正宗美国汉堡的做法,反正你吃进嘴里的是汉堡就行,何必在乎它是不是美国生产?

不少外国品牌仅仅是挂了个英文牌子,从生产到原料皆来自本地,麦当劳肯德基都是洋品牌,但你在国内吃到的每一块鸡肉,每一根薯条都是本地出产的。耐克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运动品牌,国内大部分商品都是由珠三角、福建与山东的工厂生产,消费者对此也早已习以为常。

如果抱着平常心看待本次美诚月饼事件,它充其量就是商家在宣传上打了个擦边球,我是香港注册的公司,顺便把自家产品定义为“香港月饼”,再利用大众对香港月饼的传统认知推动销量,算不上什么高明的营销手段。

但为何网友们仍旧不依不饶,一口认定品牌方和小杨哥欺骗了他们呢?

主要是因为小杨哥的人设以及消费者对他的过分信任。

网络主播与传统销售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擅长与观众共情,在互动中打成一片,让你感觉他是消费者的代言人,而不是品牌方的代言人。

小杨哥就是典型的代表,兄弟几个很有表演天赋,凭借极具夸张的销售风格引爆网络,他们动辄把屏幕前的观众称作“家人”或“兄弟”,还拉来一众明星为自己站台,在粉丝中间掀起一场场带货狂欢,成功树立了“草莽英雄”的形象。

很多人短视频刷的时间一长便陷了进去,小杨哥一句“家人们”,他们便真的把小杨哥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既然是“家人”就该敞开心扉,诚不欺我,毫无隐瞒,有好处就拿来与我分享,对自家人不就该是这样吗?

之后有网友爆料,小杨哥给“家人”推销美诚月饼,而给真正的“家里人”买的是美心月饼,后者才是正宗的香港品牌,请的都是港星做代言。

“家人”与“家里人”,一字之差,待遇却有着天壤之别。

说到底,网红的本质就是销售,正如直播带货的本质就是交易,“家人”也好,“兄弟”也罢,都只是商家的话术,网红们可不傻,但有些消费者却容易头脑发热,代入太深,结果真相一公布就崩溃了。

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套近乎,倘若有人这么做,那一定是另有企图。小时候我和母亲去商场买衣服,销售员看到我母亲就喊”阿姐“,这是上海人对亲人的一种特别称呼,但我知道,没有一个销售员真把我母亲当“姐”,她们只是惦记着母亲钱包里的人民币。

从那时候起,我就对动辄兄道弟的推销员尤为反感,只要第一次见面就叫我“大哥”或“兄弟”,我转身就走,在我看来,这样的推销员缺乏边界感,而商业世界最重要的就是边界感,我是来买东西,不是来和你唠家常的。

时代在变,但营销的底层逻辑始终没变。到了直播带货的时代,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网红拥有了更大的传播势能,头部主播甚至获得了堪比影视明星的影响力。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消费者极易被偶像的光环蒙蔽双眼,忘记了眼前的型男靓女不过是一群推销员,他们在屏幕前的表演无论多么卖力,从根本上只是服务于他们的金主。

对网红投入过于真挚的感情,不仅会让消费者变得非理性,也会对网红造成反噬。之前李佳琦一句“有没有认真工作?”让自己身陷舆论漩涡,他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摧毁了之前“女性挚友”的形象,至今仍未恢复。

继李佳琦之后登上直播“一哥”宝座的董宇辉也难逃类似的命运,曾经的董宇辉凭借清新脱俗的“才子”形象在直播江湖杀出重围,后因东方甄选“小作文”事件赢得了大量同情与信任,当初与新东方分道扬镳时,网上更是一片鼓掌叫好。

但时过境迁,随着越来越多的真相被披露,这个全国丈母娘心目中的“国民女婿”,也证明不过是在商言商的普通人,董宇辉的热度也在慢慢消逝。

随着带货一哥们纷纷陷入声誉危机,直播江湖再次暗流涌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昨天你用情绪煽动无数粉丝,今天粉丝们同样会因为情绪弃你而去,因为情绪是偏执的,易变的,甚至是反智的,当粉丝们陷入对你的狂热崇拜时,这份情感已经不受控制,你不能期待大家非理性地拥护你,同时又能够理性地宽容你。

当然,网红的风险他们自己心里很清楚,网友们再自作多情,他们也不会把“家人”与“家里人”混为一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边界感是他们作为商人最起码的职业认知。

生意是生意,朋友是朋友,家人是家人,能够分清彼此的边界感,人生可以减少许多困惑。

再讲个身边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他常年和某家体制内的单位做生意,和那里的一把手混得很熟,两人私底下经常一起聊天,这位一把手也经常向他请教专业上的疑惑,顺便还帮他解决了子女的读书问题。

作为回报,我朋友替这位一把手做了很多东西,包括餐厅的设计,走廊的布置,甚至整个办公区域的VI系统,皆由他亲自操办,全程没有收对方一分钱。因为我朋友觉得,这是“自家兄弟”的事,既然是兄弟就得“相互帮衬”,没必要在钱的问题上过分计较。

按照这位朋友的说法,他去那家单位食堂吃饭,连卡都不用刷阿姨就会给他打饭,他的车开进单位,门卫室从来不需要登记。许多员工见到他,都会亲切地喊他一声“老师”,久而久之,他便以为这位一把手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可今年当他希望与对方谈合同续约时,那位一把手却严词拒绝了,之后以各种理由找茬,称两者不适合继续合作,完全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从此之后,朋友发去的每一条短信,对方均不予回复。

事后我的朋友非常伤心,觉得这位一把手“忘恩负义”,其实站在一把手的角度,他的做法虽然有些不地道,却也无可指摘,毕竟作为体制内的领导,与生意人走得太近肯定会遭人诟病,这是官场大忌,那位一把手及时意识到了这点,于是悬崖勒马,反倒是我的朋友有点自作多情了。

一个健康的营商环境,无论是生意人还是消费者,彼此的关注点都应该是商品或服务本身,而没必要投入过多商业以外的因素,诸如情感、民族、偶像等等,否则只会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陷入无谓的精神内耗,损人而不利己,最终落得一地鸡毛。

0 阅读:0

啸瞰风云谈商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