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相约不嫁,70年前共建小楼安度余生

驴游记 2019-06-21 19:19:50

在广东顺德均安镇沙头村,狭窄的村巷中隐藏着一座安静的建筑,从低矮的小门进入,屋前绿树成荫,青砖旧屋上写着"鹤岭静安舍",仿佛是座寺庙,推门而入,香烟缭绕,佛龛在上,三座主体建筑呈“冂”形结构,正面南洋风格的拱门上写着“冰玉堂”三个字。

这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建筑,但它却代表着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代表着一段女性独立觉醒的往事。如今雨打风吹花落去,这个叫做“自梳女”的群体已经所剩无几,仍在世的几位也都八九十岁高龄,再过几年,这个群体将永远地退出历史舞台,空余下这座冰玉般贞洁的建筑诉说着那段后人难以理解的往事。

多年前我便知道冰玉堂,也曾来寻找过,或者是当时急于赶路,或者又是当年的导航不清晰,并没能找到这座深巷中的建筑。

清晨,阳光斜斜地洒在沙头村的牌坊上,走进这条小巷,便走进了自梳女的故事。

显然,时隔多年后,冰玉堂已经不是那栋住着自梳女的小楼了,而逐渐成为一个景点。

冰玉堂外村屋的墙壁上也绘着自梳女的故事和当地的风俗习惯。

正门不大,开放时间是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我去时还未开门,里面打扫卫生的阿姨招呼我从侧门进入。

屋前有个小花园,绿树成荫,阳光洒落在空寂的庭园中。

“鹤岭静安舍”让人感觉这里是一座寺庙,而事实上这里也确实曾住着一群清心寡欲,拜佛诵经的人,不过她们的名字叫做“自梳女”。

自梳女在顺德当地也被称作姑婆,是指旧时女性把头发像已婚妇一样自行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

他们为什么不婚不嫁,甘愿孤独终老呢?其实自梳的背后也是一群女性对封建礼法压迫的不屈抗争。

明清时期,封建礼法对女性的要求达到了极致,例如女性缠足进入兴盛时期,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能读书识字,家庭和社会地位低下,身心完全没有自由,时时处处需要依附男人。

而到了清末,珠三角地区缫丝工商业发达,缫丝少女有了收入,可以自食其力,女子开始有了不依附男人独身生活的条件。

在对封建婚姻的恐惧和拥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双重条件下,一部分女性便选择了自梳,自梳也要择个良辰吉日,通过一定的仪式,在亲友的众目睽睽下,自己把辫子盘成髻子,表示不再结婚生子。

自此,女孩就过上了“自己的头自己梳,自己饭自己煮,自己的苦乐自己享,自己的生活自己养”的自梳女生活。

而一经梳起,便终生不得反悔,父母也不能强迫其出嫁。日后如有不轨行为,就会被乡党所不容,遭受酷刑毒打后,捆入猪笼投河溺死。

自梳女死后也不准其父母收尸葬殓,得由“姑婆屋”中的自梳女们用草席与门板草草挖坑埋葬了事;如村中无自梳女帮助殓埋的,便被抛入涌中随水流去。

自梳女不能在娘家百年归老,为了解决最后归宿的问题,有些自梳女于是名义上嫁给一个早已死去的男子,俗称“嫁鬼”或“嫁神主”,身后事就可以在男家办理,由男家后人拜祭。

也有的“买门口”,名义上嫁给一个男子,但一生不与丈夫接近,出钱替丈夫纳妾,以求死后能入祠堂。

其实自梳在当时的珠三角地区是一种自愿选择,在顺德均安女子不结婚十分普遍,在沙头村,结婚的女性甚至只是少数,不结婚的才是多数,父母也无法干涉。从这方面来说,珠三角的女性比其他地方更有自主权。

也有自梳后“变节”结婚的女性,但极为少数,以前自梳女结婚后,就会遭到其他姐妹的排斥,亲姐妹也会不再来往。

抗战爆发后,蚕丝业大受打击,生活无靠的自梳女只能纷纷进入城市或下南洋谋生,大多成为女佣,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三兄妹就是由顺德均安镇的自梳女欧阳焕燕带大的。

到了1948年,工作在新加坡的400多位自梳女及留在均安沙头村的100多位自梳女决定建一座房子一起共度余生,她们合资8万港币于1950年建成了冰玉堂。

这栋楼也成为珠三角地区唯一一座自梳女自筹资金建成,存留着自梳女活动印迹的建筑。

冰玉堂不大,建筑面积426平方米,中间为佛堂,两侧为两层小楼,互不相同,各有一座木制楼梯。

楼梯及二楼地板均为木制,已经经历了70年的沧桑。

1970年代,返乡自梳女渐多,很多便住进了冰玉堂。

考虑到医疗、养老等问题,当地政府还曾帮助部分自梳女恢复中国国籍。

冰玉堂最多时住了70多人,我估算了一下,两侧二楼的面积加在一起大概也就200平方左右,平均每个人的面积大概也就3平方米左右。

自梳女的生活极其简单,大多不过一张木床、一个瓷枕、一套被单、一个木柜、一张木桌,人称“姑婆台”,几套换洗衣物。

她们的日常不过是做做女红,拜拜观音,在简朴与寂寥中度过她们漫长的一生。

尽管自梳女们辛劳一生,但清心寡欲、简朴至极的生活反而令她们普遍长寿。

不过随着时光的推移,冰玉堂中的自梳女越来越少,早在2001年,仍在世的十多位自梳女就立下集体遗嘱,全体姊妹百年之后,将冰玉堂交给沙头福利委员会保管,不得拆毁。

如今冰玉堂已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日后成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也很有可能,毕竟这是一座极具南洋风格,又具有独一无二历史意义的建筑。

那70年后,自梳女们还在吗,在建造冰玉堂时,左殿神主牌上刻了300多位自梳女沙头村黄姓自梳女的名字。

红纸覆盖则表示仍健在,揭去红纸的,则表示已经过世,我数了数,仍然在世的只剩下9位。

在世的也多已高龄,估计用不了十年,自梳女将永远退出历史的舞台。

自梳女的故事即将落下帷幕,空余下一座寂寥的建筑留存着一代人的音容笑貌。

在参观完冰玉堂后,我前往了30公里外寻找一座贞女桥,两座建筑,两个关于女性的故事,冰玉堂代表的是女性对封建礼制的抗争,寻求独立。贞女桥代表的则是女性对封建礼制的屈服,守节一生。但无论哪个故事的结局都是悲惨的,贞女不用说,自梳女们终究也没能跳出封建礼制的约束,为了进祠堂有牌位,不惜与死人成婚,不惜花钱为名义丈夫纳妾……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自梳女的故事,也难以想象百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女性的地位是何等低下,有时候我想,千百年来,中国有很多变与不变,但无需质疑的是这数十年间,女性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改变,我们欣喜地看着这种变化。希望如同冰玉堂、贞女桥这样的建筑永远不再出现,就让它们成为一段历史吧!

0 阅读:7

驴游记

简介:自驾旅行、人文历史、古镇古村、美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