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四年,浪迹天涯的萧皇后重归故土,被带到了李世民面前。太宗正待责问,忽听得一声莺啼婉转道:“臣妾萧氏见驾,愿陛下万岁。”
只这一句淙淙软语,珠玉之音,竟把太宗听得心神荡漾,恍如隔世。再细瞧时,只见萧皇后云鬓高耸,凤眼细眉,粉颈如玉,纤腰似柳,举手投足间,端的是风情万种,婀娜多姿,心中不禁叹道:原来这便是传说中的萧皇后么……
萧皇后,是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那时西梁已成隋朝的附庸,隋文帝杨坚为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选妃,便挑中了萧皇后。
萧皇后天生丽质,又知书达礼,恪守妇道,让杨广既宠爱又敬重,因此,即便他后来当了皇帝,即便他荒淫无度,对萧皇后却始终眷顾如初。
但萧皇后明知炀帝失德,却无计可施。没办法,她没有长孙皇后的运气,有一个明君丈夫。在那个奸邪当道的时代,她能够克制自己,不助纣为虐,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宇文化及弑君作乱,隋炀帝死有余辜,但萧皇后却成了最大的牺牲品。那个乱臣贼子,当夜就把萧皇后给强占了。天下已经大乱,作为一个柔弱女子,又怎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呢?从此,萧皇后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宇文化及无非是个以暴制暴的暴徒,并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带着隋朝残余势力想要回长安,却被瓦岗军打得满地找牙。仓皇逃到河北,被窦建德一网打尽,萧皇后才出虎穴,又入狼窟。
幸好,当时突厥雄踞中国北方草原,隋朝当年送去和亲的义成公主,时为突厥可敦(可汗的正妻,相当于匈奴阏氏),有意收留萧皇后和她的孙子杨政道,窦建德便将他们送至突厥。杨政道被扶植为隋王,仍用隋朝年号,设置百官,居于定襄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萧皇后总算又有了一个家。
但是,突厥很快也陷入内政的混乱,被唐朝抓住机会,一举灭国,萧皇后被俘虏,这才被送回了长安。
据说,萧皇后来到李世民面前,并不慌张,举止从容,进退有礼,不失前朝皇后的风范。李世民当年也做过隋朝的臣子,对萧皇后曾有所耳闻,今天得见真容,不禁有些意乱神迷,于是柔声问道:“你果然是萧皇后么?”萧皇后点头称是,李世民即命平身。
待到萧皇后站起身来,李世民再细细端详,又别有一番味道。只见她不似徐娘半老,却有如桃花正艳,眉不画而翠,面不粉而白,唇不涂而朱,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简直是褒姒重生,夏姬再世。李世民正端坐于龙椅之上,却不防那萧皇后抬头回视过来,眼含秋水,目若悬珠,浅笑嫣然,勾魂摄魄,登时让他百爪挠心,几乎把持不住。
李世民暗想:久闻萧皇后美名,但至今也有四十多岁,却为何依旧如此美艳不可方物……于是赐以宅院,定居京师。
虽然只见了一面,李世民回到后宫,竟满脑子都是萧皇后的音容笑貌,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过了两日,便召她晋见,问及隋朝旧事。
萧皇后将炀帝被害、宇文化及败亡以及流亡塞外之事一一道来,说到伤心处,不禁潸然泪下,并道:“臣妾屡遭变乱,奔走流离,此后余生,全仰陛下恩赐,惟求死后葬于江都,能与故主同墓,臣妾便感激不尽了。”
这一番如泣如诉,似真似假,一口一个臣妾,若即若离,把个李世民听得是柔肠百转,怜爱之情油然而生,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忍不住对她好言宽慰。萧皇后是何等人间尤物,一见这等光景,当然顺藤而上,拿出生平伎俩,浅挑微逗,眉去眼来。无非是攀龙附凤,为自己的后半生找个大大的靠山。
那太宗本是好色成性之人,又值壮年,哪经得起这番勾引,顿时心猿意马,想入非非。两下干柴烈火,已然如漆似胶。又过几日,便行了好事,成了露水之缘。
这一段野史艳闻,被蔡东藩先生收录于《唐史演义》,实则并不可信。
野史传说萧皇后一生六易其主,是指杨广、宇文化及、窦建德、处罗可汗、颉利可汗、李世民。但其中,只有被宇文化及强占是有据可查的,《隋书》载:化及于是入据六宫,其自奉养,一如炀帝故事。
但从窦建德开始,就很离谱了,因为窦建德始终以隋朝先民自居,对萧皇后是非常尊重的,并且生活俭朴,没有什么风流韵事。至于到突厥以后,与两任可汗同床共枕,恐怕也是牵强附会。嫁过四任可汗的是义成公主,不是萧皇后。
说李世民和萧皇后有染,更是无稽之谈。因为萧皇后生于天保五年(公元567年),到贞观四年(630年),已经60多岁了,并不是蔡先生所说的40多,再怎么驻颜有术,也已经人老珠黄了。这跟太宗的风格不符,他从来都是喜欢年轻漂亮的啊。
没办法,一代明君唐太宗,什么都好,就是好色这一点,为人所诟病,难怪大家要往他头上扣屎盆子。都说唐朝的衰弱,始于女祸,这可都是李世民带的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