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时期,是谁挽救了濒临灭族的汉民族?请记住我们的英雄!

文史典个 2025-03-28 20:54:50

五胡乱华是汉民族最黑暗的时刻,北方胡人到处杀害肆虐汉人,汉人沦为两脚羊,在五胡乱华的135年里,北方汉人从1200万人锐减到不足400万人,几乎濒临灭族。而在危亡时刻,也总有英雄挺身而出,挽救了汉民族。

东汉末年到三国几十年的战乱纷争,英雄辈出,为了统一全国到处攻伐。战争带来的是大量人口损失,东汉人口巅峰时期有5600万人,即便黄巾起义前也有5000万人左右。然而等到西晋统一全国,人口只剩下1600万人,当然这里说的是有户籍的人口,算是没有户籍,被托庇在地主豪强手下的奴婢和流民,应该超过2000万人。

即便如此,中原仍然是元气大伤,司马炎建立西晋后,没多久就死了,指定的继承人是那个“何不食肉糜”的昏庸之主司马衷。公元291年,发生了八王之乱,司马家的王爷为了争夺中央权柄发动了长达16年的动乱。这场动乱极大损耗了西晋的元气和中央权威,304年匈奴人刘渊叛晋自立汉王,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此后北方匈奴、鲜卑、羯、羌、氐相继统治中原,长达135年。在胡人统治之下,普通汉人就是下等人,胡人当街杀汉人都没有罪,而中原汉人大族要么南渡投奔汉人王朝,要么留在北方为胡人效力,在胡人攻略中原时,无数汉人乌堡被攻破,大族被灭族,许多传承千年的技术和历史典籍毁于一旦。

而这里边最残忍的当属石勒石虎治下的羯族政权,后赵。羯族有明显的胡人特征,他们被称为国族,而汉人则是沦为牛马奴隶,被胡人蹂躏杀害。而石虎父子更是残暴至极,大肆征伐汉人大兴土木,很多人劳累致死,而很多汉人女子被先蹂躏再杀害,最后被吃掉。上行下效之下,许多羯族人将汉人女子当成两脚羊,无人女人死去。

此外,因为胡人不事生产,破坏了北方的文明和耕作,导致很多汉人饿死,或者沦为流民。这里边无论是司马皇族,还是传承千年的大族,都逃不了这种待遇。为胡人效力的汉人大族也得小心翼翼,不时派出女子与胡人权贵联姻,即便汉人有才也有天花板的限制。

可以说在羯族残暴统治下,汉民族真的差点被灭族,这段历史也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期。当然有压迫就有反抗,总有汉人的英雄站出来,挽救濒临灭族的汉文明。

先是祖逖,311年,北方胡人联合攻打西晋朝廷,洛阳沦陷,是为永嘉之乱,无数汉人南渡长江,317年,长安也沦陷,西晋灭亡。而自永嘉之乱后,祖逖就组建武装誓言北伐,收复失地。

祖逖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军纪严明,很得百姓爱戴,在短短十多年里,相继收复了黄淮地区大片土地,多次击败后赵石勒的部队。然而后方的东晋小朝廷却不断扯后腿,权贵门阀争权夺利,上演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闹剧。而且祖逖一直不被待见和重用,最后忧愤而死。之后祖逖军队后撤,收复的中原失地全部沦陷。

接着是谢玄,后赵灭亡后,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权,在经过两代人努力后,苻坚继位后,前秦国力达到巅峰,统一了整个北方和辽东半岛。383年,苻坚征召数十万大军,由多个民族组成的联军,妄图消灭东晋朝廷,实现统一。

对于苻坚南征总兵力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认为是百万大军,有认为是30万大军。以当时前秦的国力,征召百万大军非常勉强,然而苻坚率领的主力就有30万,而东晋军队只有8万。由谢玄统帅,双方在淮南一带进行对峙,这是关乎历史的一战,如果苻坚获胜,那么东晋很可能灭亡,而苻坚也会建立第一个少数民族的大一统政权,而如果东晋获胜,则可以保住东南小朝廷和汉文化衣冠。

最终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落败,数十万大军一溃千里,谢玄则趁机收回河南地。至于苻坚经此一败,再也无力控制各族,很快苻坚身死,前秦覆灭,北方再度陷入分裂。

而最具争议的则是冉闵,冉闵是后赵石虎的臣子,为石虎效力多年,最后却起兵反了后赵。并颁布了杀胡令,在这个命令下,被压迫屠戮多年的汉民族大反抗,到处杀胡人,羯族很多被杀,其他匈奴鲜卑也被杀不少。据统计,在杀胡令下,北方胡人被杀上百万,沉重打击了胡人的通知,虽然冉闵最后失败了,但也让胡人看到了汉民族的反抗精神,之后的北方胡人政权再也不敢如此凌虐汉人。

颁布杀胡令,大量杀戮胡人,也成为冉闵最大的污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大量汉人听从冉闵命令,对抗后赵政权,足以说明问题。虽然站在当下的历史观下,他们不一定被定义为英雄,但不可否认,他们站出来,挽救了濒临灭绝的汉民族。

祖逖,冉闵,谢玄,刘裕,这些人相继离去,而北方五胡乱华却没有结束。公元439年,鲜卑族北魏拓跋焘再次统一北方,才结束了动乱,与南方朝廷对峙。从304年到439年,135年间,北方汉人从1200万人锐减到400万人,这几乎都快达到灭族的地步了,这也是为何现在很少提及这段黑暗历史的原因。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无论是五胡乱华还是之后的王朝更替,天下板荡,外敌入侵,总有人会挺身撑起这片天地,也总有英雄站出来,救亡图存,延续中华文明繁衍不息,从无断代,他们是英雄,应该被后人所铭记。

0 阅读:0
文史典个

文史典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