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高强,曾积极营救谭嗣同的大刀王五,最终的结局如何?

史新说 2022-07-07 11:43:33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是清末著名的武学高手。

他与霍元甲、黄飞鸿以及燕子李三等人齐名,均是晚清十大武林高手的榜上人物。

而相对于其他几个高手来说,大刀王五更为侠肝义胆。

王五出身贫苦之家,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有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很小时,王五就开始干各类杂活。

杂活虽苦,但却为他打造了一幅壮实的身板。

长大后,王五很想学习武艺,当时他的家乡沧州,最有名的武师莫过于“双刀李凤岗”,其精通拳术,善用双刀,在沧州赫赫有名。

因此,王五就很想拜李凤岗,不过,在最开始,他拜师数次,均吃了闭门羹。

李凤岗根本就不愿意收他。

直到后来,王五再次吃了闭门羹后,干脆心一横,长跪于李凤岗门前以示诚心,靠着这份诚心和毅力,最终打动了李凤岗。

自此,王五成为李凤岗的弟子。

在跟着李凤岗学了几年后,往后进步极快,武艺甚至超过了师傅,见徒弟青出于蓝,李凤岗就将王五介绍给了自己的师兄刘仕龙。

刘仕龙当时是一名镖师,他带着年轻的王五走南闯北押镖,在这几年中,王五的武艺更为精进,人生阅历也更为丰富。

光绪三年(公元1877),学成出师的王五,用自己的积蓄,开了一家镖局,名为源顺镖局。

源顺镖局的规模不大,但开业不久,生意便蒸蒸日上,这得益于王五定下的规矩。

首先,规范行规,客户至上,其次,收费合理,还有,重视诚信,同时再加上王五本人德义高尚,因此,在很短时间内,源顺镖局在业内声名鹊起。

镖局生意兴隆之后,王五个人的名头也越发响亮,而在此期间,他还曾利用自己的名望,阻止过一次大规模的械斗。

当时在京城的小东岳庙,每月均会举办庙会,来此赶庙会的人也很多,某次,在庙会现场,一帮回人和一帮汉人因为一些小问题闹起了矛盾,双方互不相让,最终发展至双方约定,要于某日在陶然亭见个高低。

说白了,就是双方准备各自“摇人”,要打上一架。

而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双方召集的人数,足足达到百人之多,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当时的清廷对于民间械斗,一向持漠视态度,除非是最后打出多条人命后,官府才会出面干涉。

也就是说,如果不进行制止,那么这场械斗将会演变成一个恶性流血事件。

这件事原本和王五无关,但被他得知后,并没有选择无视,而是主动站了出来,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名头,在双方之间来回奔走,对双方均进行劝说。

最终,一场剑拔弩张的械斗,被王五平息,避免了这场流血事件的发生。

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不管是江湖人士,还是普通百姓,都对王五的这番奔走由衷赞叹,事后,原本约架的双方握手言和,并专门给王五送去了一块匾额,上书“德容感化”。

除了开镖局之外,王五在当时还开设了一家“父武义学”,用于教习人们武术。

而谭嗣同,就是在“父武义学”中学习武术时,结识了王五,谭嗣同敬佩王五的为人,而王五则欣赏谭嗣同舍身为国的情怀,因此,两人意气相投,常以兄弟相称。

并且,在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应光绪皇帝召见,返京主持戊戌变法时,也是王五亲自担任了谭嗣同一路上的管家和护卫工作,衣食住行诸多方面,均由王五操办。

而到了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捕后,王五为了营救谭嗣同,联系武林人士,买通看守的官吏,总之为谭嗣同上下奔走多日。

但谭嗣同为了表明变法决心,拒绝被王五营救,最终被斩于菜市口。

而在谭嗣同死后,王五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这就得从谭嗣同被斩不久后说起。

得知谭嗣同被杀的消息后,王五悲痛欲绝,不过,在悲痛之余,王五需要干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给谭嗣同收尸。

这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毕竟在当时,谭嗣同是清廷眼中的“乱党头目”,在这种情况下,谁要是去给谭嗣同收尸,那极有可能就被清廷认为是谭嗣同的同党。

一旦如此,那结果就是被杀头。

因此,当时虽说很多谭嗣同的故交都对他的死义愤填膺,但还真没人敢去给谭嗣同收尸,但王五却去了。

据记载,王五趁着夜色,独自一人将谭嗣同尸身背回家中,并在家里秘密设立灵堂,对谭嗣同进行祭祀,一直等了七天,外面的风声不那么紧张后,王五又秘密护送谭嗣同的灵柩,送至谭嗣同的老家湖南浏阳。

至此,王五终于让自己这位舍生取义的好友入土为安。

而王五的这个义举,也被当时的人称赞为“侠义之士”,由此,人皆尊称其为“王五公”。

“戊戌时,谭嗣同之受刑也,人无敢问者。侠客伏尸大哭,涤其血殓之。道路目者,皆曰:此参政剑师王五公也。”----《柏岩文存》

除了给谭嗣同收尸,并送其返回故乡入土为安外,身为在江湖闯荡多年的王五,自然忘不了如何给谭嗣同报仇。

因此,他就把目标投向了以直隶总督荣禄为首的一众清廷官员。

当然,王五纵然武艺高强,但单枪匹马肯定不行,不过,他混迹江湖多年,结识了不少江湖人士,比如当时的小刀会、红灯照等组织中,均由愿意帮助王五的侠义之士。

一番联合之下,王五组织了大约近百名义士,在他的带领下,这些人前后对此对清廷官员采取刺杀活动,不过,由于当时清廷警惕心极强,刺杀活动始终未能获得成功。

尽管刺杀行动进展不顺利,但大刀王五在谭嗣同被杀前后的种种行为,都让他绝对担得起“义薄云天”这个美誉,想方设法营救、冒死收尸,以及护送灵柩入土为安,可以说,大刀王五对得起“朋友”二字。

到了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北方逐渐兴起,当时义和团的大师兄(即义和团首领)名叫张德成,他于当年5月,在天津静海设立了“义和神团天下第一坛”,之后广招江湖人士,而大刀王五的威名,张德成早就有所耳闻,因此,他极力邀请王五加入义和团。

盛情难却之下,再加上王五经历了谭嗣同一事,对清廷的极其愤恨,因此就答应了张德成,自此,王五成为了义和团的其中一员。

最开始,王五担任义和团的武术教练,主要职责就是训练义和团队伍,在此期间,王五还倾囊传授自己的绝技刀法,在他的训练下,义和团成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大刀队。

而到了1900年夏天,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攻打天津时,张德成和大刀王五等义和团成员,参与了当时的南门保卫战,此战中,王五表现极为英勇,身先士卒,击杀不少了敌人。

但可惜的是,在当年八月,张德成率部分团民,在前往天津王家口附近的地主富商家中借粮时,遭到了伏击,最终被击杀。

张德成一死,义和团在天津的行动也基本宣告失败,无奈之下,王五先是返京,计划北上另寻人马,继续组织救国运动。

不过,由于当时八国联军的入侵,导致局势十分混乱,而王五返京的消息被仰慕他大名的人得知后,不少人纷纷前来王五的源顺镖局,请求王五对他们庇护。

原本王五是可以一走了之的,但这样做,显然不符合他“行侠仗义”的风格,并且,当时的清廷官府,也听说了王五回来的消息,正准备调兵对他进行缉拿。

在这种情况下,王五就担心,如果他一走了之,他自己轻松逃脱了,但当时躲在源顺镖局内寻求庇护的一百多个男女老幼,就会成为清廷的泄愤对象。

而带着这一百多人远走高飞,显然又不现实。

最终,在经过思想斗争之后,王五正如当年设法营救谭嗣同,并冒死给其收尸一样,冒着随时会被清廷官府捉拿的巨大风险,留在了源顺镖局。

也就是说,他为了这一百多个前来寻求他庇护的人,放弃了自己的生路。

果然不久后,闻讯而来的清廷官府派兵包围了源顺镖局,而王五为了避免伤及无辜,并没有进行抵抗,而是一口应下了刺杀荣禄、参加义和团,以及刀劈洋鬼子等事,最终,王五被抓走。

临被捕前,王五还对前来捉拿他的官差说,只要保证不伤及无辜,他就绝对不反抗,而当时带队的官差头领,敬佩王五的义薄云天,十分痛快答应了他的要求

最终,王五被交给了八国联军之一的德国军营,不久之后在前门被枪决,年仅56岁。

而在王五死后,清廷为了“以儆效尤”,将王五的头颅悬挂在前门的城墙上,百姓们见了均为之落泪,但迫于清廷戒备森严,始终没人敢取下王五头颅,这就导致了王五死后多日无法下葬。

到了后来,还是身在天津的霍元甲听说之后,只身赶至京城,趁着夜色将王五的头颅取下,交给了其家人,才让王五这位侠义之士入土为安。

总之,王五在营救谭嗣同失败后,最终的结局十分凄惨,由于他为了给谭嗣同报仇,组织刺杀荣禄等人,又参加了义和团运动,还杀了不少洋人,这就让清廷和八国联军对他恨之入骨,因此在他被抓后,很快就遭到了枪杀。

0 阅读:264
评论列表
  • 2022-07-07 13:52

    义和团 什么货色

史新说

简介:旧的历史新的解说,和我一起畅游古今。